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文说唱六年,走上巅峰了吗?| 有数

2022-11-03 12: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文为“湃客·有数”栏目独家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或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作者 / 徐心远

设计 / 徐心远

编辑 / 张铃媛

2017 年,说唱综艺《中国有嘻哈》播出,开启了中国说唱“元年”。节目中涌现了相当多各具特色的说唱歌手,让听众意识到,说唱这一来自大洋彼岸的小众文化,原来在中国扎根生长了这么久。

在从小众走向主流的过程中,中文说唱也在不断调整、适应国内的环境与听众的审美。最终,说唱音乐在中国开出了“黄皮肤的花”。

直到今年夏天又一档热门说唱综艺《中国说唱巅峰对决》结束,该平台的说唱节目已经走过 6 年和 6 季,也是中国最有生命力的说唱综艺。通过这些节目,说唱歌手们一共贡献了 766 首歌。我们对这 766 首歌进行了盘点、总结,来看看这些年,中文说唱都“说甚唱啥”,分帮派、论江湖的说唱歌手之间,又有着怎样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说这些词才够嘻哈

说唱音乐讲究节奏和韵律,为了追求最佳的听感,押韵是非常重要的技巧。除去韵脚之外,一些能为歌曲主题服务的词语,也颇受中文说唱歌手的青睐。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一瞥说唱音乐里说什么才够嘻哈

我们依照年龄,将 1995 年至 2009 年间出生的Z世代说唱歌手定义为“新生代”说唱歌手。按此定义,第五季节目《少年说唱企划》中的参赛选手全部属于新生代。

下图中的散点是 766 首歌里,说唱老炮(OG)和新生代(Gen Z) 使用最多的 13 个词语。横轴代表了这个词语的使用次数,纵轴则代表该词语在几首歌中被提及。位置越靠近右上角的词语,越有“说唱味儿”

 

老炮和新生代的说唱歌手们在用词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各有差异。说唱老炮们最喜欢唱出来的是“兄弟”,他们用说唱音乐记录下自己在这个行业中的摸爬滚打和酸甜苦辣,致敬一直陪伴自己的朋友。

而新生代的说唱歌手最爱的词是“世界”。大部分为“Z 世代”的他们,对于这个世界有着自己的独特看法,勇敢地表达自己的世界观。

除了“大众”词汇以外,一些说唱歌手在歌词上也有个人偏好。特别的用词会成为一名说唱歌手的标签,甚至可能帮助歌手的作品更加容易被记住。提及这些歌手的名字,人们不仅会想到他的代表作,还会联想到那些颇具个人色彩的“代表词”。

我们对于说唱歌手个人在节目中的所有作品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去除了与其他人重复的高频词之后,留下了这些最具个人特色的词语。一些词语已经成为了歌手身上的“烙印”。例如,一听到雾都创建的口号“嘞是雾都”,就会想到 GAI、以及他们的厂牌重庆 Gosh。

 

在“发声”中传承的说唱精神

在最“说唱”的词语中,“世界”是老一辈和新生代说唱歌手们都常使用的词语。他们大胆地在歌曲中表达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为社会现象发声,成为了说唱音乐的重要主题之一,也代表了说唱的核心精神。

说唱在发出什么声音?从主题类别出发,我们将 766 首说唱作品分为:为社会现象发声、自我激励、致敬传奇、文化传承、人生态度、情歌和纪念亲友七类。

其中,自我激励和人生态度类作品占比最多,分别达到了 46%和 21%。这也符合传统印象中,说唱歌手乐于表达自己内心想法和态度的形象。

 

说唱的内核是发声,48 首为社会现象发声的作品涵盖了许多社会议题,说唱歌手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时事的思考与态度

 

实际上,所谓说唱精神并非说唱独有,也不是所有的说唱音乐都有说唱精神。这种精神是对于人类勇气的赞歌,说唱歌手借由它为自己或他人发声,让无声者有声,使有声者多元

中文说唱唱中国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与美式说唱的帮派文化不同,中文说唱承载了中国人特有的家国情怀。他们在说唱中强调“仁义礼智信”,歌颂自己的家乡,致敬自己的朋友,并表达希望靠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的愿望。

城市是催发出说唱歌手真情实感的重要元素。正如一句歌词所说——“一名合格的 MC 不会忘记自己来自哪里”,一些说唱歌手喜欢用方言抒发自己对于家乡的感情。

 

丰富的方言也是中文说唱的特色之一,在 766 首说唱作品中,共有 82 首方言作品。节目中使用方言的说唱歌手也越来越多。

2017 年时,还只有少部分来自重庆的说唱歌手大胆地使用大量方言进行表演,而随着受众接受度的提高,方言的种类也变得丰富起来。许多地方都涌现了当地特色的方言说唱作品,包括重庆话、闽南语、重庆话、长沙话、河南话、维吾尔语、粤语、陕西话、南京话、上海话、福州话、哈萨克语等等。

 

方言说唱之所以能够被全国受众广泛接受,一方面是因为方言的韵脚让人“上头”,另一方面,独具特色的方言很容易让人眼前一亮。例如万妮达的《MoJiaDai 莫加戴》就是福州方言中“没这回事”的意思,歌曲通过节目得到广泛传播以后,“莫加戴”也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

语言不通并不妨碍内容的传达。例如,寿君超的《上海爱情故事 2019》几乎整首歌都使用了上海话,但听众依然能够理解到其中讲述的属于每代人的爱情神话。

无 Diss 不说唱

说唱圈中有大量的厂牌和组合,彼此之间或友好,或对立。在说唱文化中,对自己的团队保持忠诚,对竞争对手大胆开炮,敢爱敢恨是“Keep it real”精神的诠释。

在说唱作品中,他们会喊出自己要 shout out to(致敬)的对象。而一旦和谁有了 beef(争议),也会毫不留情地 Diss (批评)对方。对于说唱歌手而言,Diss 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他们通过 Diss 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比拼双方的技巧。一般而言,在其他圈子中,即使双方关系不和,也尽量避免矛盾的公开化。但说唱的游戏规则却截然相反:来一场 Diss 大战,用说唱的实力说话

Diss 也很受歌迷们的欢迎,因为 Diss 事件会激发说唱歌手的好胜心和用心的创作,并催生出一些优秀的作品。甚至有些说唱歌手就是靠某次 Diss 大战中贡献了实力超群的作品,才为人知晓。

在过去的几年中,出现了规模或大或小的 diss 事件,我们将过去六年来每一场 Battle(说唱对抗)的双方发布在社交媒体和音乐平台的作品都进行了梳理,绘制出一张通过 Diss 联结而成的关系网络,圆圈的大小代表参与 Diss 事件的次数,共涉及 172 位中国说唱歌手。我们选取了撑起整张人际关系网的核心联系,用说唱歌手或团体来呈现这张关系网络的主要脉络。

 

关于中文说唱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 Diss 大战,2017年的那次必将载入史册。那年,几位来自不同厂牌的说唱歌手和海尔兄弟(Higher Brothers)起了冲突,并且掀起了涉及半个中文说唱圈的大乱斗。矛盾双方互有来回,也都贡献了优秀的 Diss 作品,歌迷大饱耳福。这场 Diss 大战以盛宇贡献的经典作品《一挑五》终结,此后许多的小型 Diss 事件都是此次事件的“余震”。

在中文说唱圈中,Diss 文化成为了梳理人物关系网的重要线索。通过每一首 Diss,从个别焦点人物衍生出去,几乎可以将整个中文说唱圈融入其中

和平与爱......吗?

说唱歌手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diss 也是说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说唱走向地上后,火药味却变淡了许多。这与听众的喜好有很大关系,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资本进场后,粉丝也关注到了说唱音乐,越来越多有实力的说唱歌手得到流量和粉丝的拥护。说唱节目的“饭圈化”趋势也难以避免地出现了:听众们“磕 CP”,攻击自己喜欢的选手的竞争对手,盲目抨击赛制不公平......

从节目风格的变化,也能看出这样的趋势。早期的说唱节目中,个别选手之间的较劲和 battle 很容易让观众热血沸腾,更有人在节目上公开 diss 所有其他选手,以及抒发对于节目组的不满的作品。而在今年的《中国说唱巅峰对决》舞台上,“和平与爱”的精神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许多“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作品成为热门单曲出圈。

听者的感受如何?我们选择了《中国说唱巅峰对决》最为热门的歌曲,爬取了其在音乐平台上的所有评论,对最热门的 6 首歌进行了梳理。

 

听众的评论声中,既有专业的点评、真情实感的流露,同时也有对其他说唱歌手的攻击与谩骂。在“饭圈化”趋势下,优秀的说唱音乐作品反倒成为了一杆枪,被有意挑起争端的人所利用。

在“和平与爱”的大环境下,说唱歌手们就像小学生,在闹矛盾后被班主任老师命令与对方握手言和,成为彼此的好朋友。无论是粉丝的一些戾气较重的评论,又或是节目下依旧互相较劲,都体现出现在的说唱还没有完全被市场所驯服,却又实实在在受到了市场的规训。光用“和平与爱”一词,还不足以概括说唱圈的现状

尽管说唱已经被更加广泛的群体所认识和喜爱,但它依旧是一个服务独特受众、相对小众的音乐风格。而当蛋糕越做越大,说唱的初衷还能否被坚持?

与所有其他音乐和小众文化领域一样,走向流行就代表着接受市场的洗礼,能够被市场所接受的,往往只是这一文化中的一小部分。单一化、同质化的说唱文化,可能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样子,但这或许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