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品读丨刘筱静:手稿的意义

2022-11-07 07: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手 稿

几年前,在一个朋友家里,看到了一本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师的手稿》,一番细细浏览,马上爱不释手。

里面汇集了西方艺术史上各个时期大师们大量庞杂的绘画手稿,有创作草图,肖像人体速写,绘图日记等,很多都仅仅是片纸只字,材质繁多,表现手法多样不一,透过这些手稿,让我第一次如此集中地看到了大师们艺术上不为人所熟知的另一面。

这些手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画面不完整。

据说塞尚是真正意义上改变所有画家对于一张作品完整度定义的那个人。他一生留下了大量“潦草粗率”的暴露笔触痕迹的“半成品”作品,以油画和水彩居多。

关于塞尚大量未完成作品,历来看法也不一。但是很多同时期和后来的大师们从他的这些“半成品”中解读出了强烈的个人信息。比如说毕加索,他就非常敏锐地观察到了所谓“不完整”的意义。他曾经说:“一个画家,例如丁托列托要在画布上一笔接一笔地画,只有当他最终用油彩覆盖完整块画布而且修饰完毕,他的画才算完成。而如今,如果你看一看塞尚的画(他的水彩画中这一点尤其明显),就在他画下第一笔的时候,他的画就已经在那里了。”

塞尚可能是一个真正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艺术根基的人,他要改变的是我们的视觉和感受的秩序和惯性。

 

我每一次看塞尚的作品,都能体会到他神经质般的生涩朴质,看似不经意挥舞的纷乱笔触一次次固执地释放出焦虑潦落的气息,总感觉空白处意犹未尽,仿佛这张画可以不停地继续深入再深入。

塞尚提供的不再是一种观察呈现方式,而是人们考虑和面对艺术时最当下最直接的感受,他打破了人们对于绘画成熟性、完整性的习惯理解,不完美,但是真诚。

完整是相对的,情感的感受力是最好的优劣判断,不完整才是更大意义上的完整。

也许当代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对艺术品的释读方式重新提出了新的角度和思考,从而敏锐地发现了艺术品和人更本质的内在联系吧。

翻了翻书架角落里散落了许久的一些速写本本,也有很多自己往年的“手稿”,上面涂涂抹抹,划七划八的样子,若不是在朋友家看到河北美术出版的这本书,我可能都快遗忘了这些本子的存在,潜意识里,从来没觉着它们是“作品”。

不过想了想,还是汇总收集一下,借助公号平台,让它们第一次“完整”起来,看看自己曾经的思考和心迹,对自己而言,也是个有意义的事。

刘筱静 2022.9.30

刘筱静

1976年出生于河南安阳,现居北京。

1992年— 1996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1996年— 2000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室,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5年— 2008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专业公费研究生,兼任山水画室助教,毕业获中央美术学院文学硕士学位。

2010年— 2012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山水课讲师。

现任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山水导师、艺术学理论博士在读、李可染画院研究院、北京尚观臻品文化艺术公司艺术总监。

创作手稿

 

 

 

 

 

 

 

安阳古城写生

 

 

 

晋东南写生

 

 

京郊写生

 

 

阳原写生

 

欧洲写生

 

 

 

 

-- END --

出品丨私享时代

学术主持丨刘大石

主编丨王成业 编辑丨刘慧

图书策划丨媒体传播丨展览策划丨书画经纪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