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周晋峰谈绿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学科建设 | 国际综合水资源管理大会

2022-11-06 20: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近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博士应邀参加了拉丁美洲玻利维亚“国际综合水资源管理大会”(InternationalCongress on Integrated Water Management, 简称CIGIA2),并做了特邀报告,于线上分享了中国水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经验以及中国绿发会在相关方面的探索和经验。此次国际水资源综合管理大会由玻利维亚天主教大学圣巴勃罗分校(UCB)圣西蒙市长大学(UMSS)、瓦勒私立大学(UNIVALLE)和玻利维亚私立大学通过精确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UCB-CICEI)联合主办。

(图源:CIGIA2)

 

 

(图源:绿会融媒)

报告中,周晋峰博士从水资源与文明的诞生和演变关系、水污染和治理、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一级学科建设、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公众参与、中国传统农业和生态农业、工程建设与环境影响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公益诉讼(EPIL)、碳平等(ERoC)技术转移等多个角度来分享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好故事。作为来自中国全国一级学会、社会组织的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专家,周晋峰博士引用了大量的生动的实践案例进行以案说法,同时也赞赏玻利维亚在保护地球母亲以及为保护生态环境在立法方面的工作。

演讲结束后,会议进入问答环节。与会观众提出:在您的演讲中,您提到了荒漠化防治和沙产业,我们对沙产业生产粮农作物的案例特别感兴趣。请问您能具体谈一下沙产业吗?

周博士回答:由于钱学森先生的远见卓识,早在1994年,为了推动我国沙产业的发展,钱老慷慨解囊,拿出第一次获得何梁何利奖的100万港元奖金,支持创办了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

把不毛之地变成沃土,叫沙产业。中国土地是有限,人口众多,要在中国的大地上扩大耕地面积是非常困难。我们需要找不毛之地要食物,如果不毛之地能生产的话,这就给土地资源缺少的中国开辟新的农业生产空间,这就是未来粮食能源努力的目标。对当代的中国显然是非常重要。其困难之处就在于沙产业本身是一种艰难技术。

阳光很重要,所有吃的东西都是太阳能转化而来,怎么利用太阳能进行转化?具体就是不用高等植物,用生产效率高的低等植物。比如美国考虑玉米、大豆、向日葵、油菜,欧洲计划使用油菜,东南亚利用油棕等。至于具体的技术,我们欢迎大家后续交流,我们会有专业的专家团队来回复大家的疑问。

(图源:绿会融媒)

(本文由工作人员笔记整理而成,未经本人核实,仅供参考。)

 

文/Daisy 审/YJ 编/angel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