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学四年完美规划,一名“双非”学子的逆袭

2022-11-08 11: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 成 长 故 事 -

大一的学生,确实很忙,专业能力也不够强,但是也会有别的优势,比如态度。而用不用是单位的事,去尝试接触这样的机会,却是我们能为自己做的。

-故 事 练 习 生 习 作-

第 100 篇

01

高考志愿,是开局豪赌

2016年,我始终记得那个燥热的午后,所有人都紧张地守在电脑旁,直到页面跳转出堪堪够上浙江省一本的分数。一时之间,充斥着欢闹、喜悦。

我是我们家最大的孩子,也就意味着,这是我的父母第一次陪同孩子去填报高考志愿。哪怕他们在我出生前,就已经开始办学校,但在填报志愿事件面前,他们同所有的普通家长一样焦急、茫然。

去省外的211?还是留在杭州更好?

读师范,当老师、律师也不错?

医学类、资产评估,这些都是热门专业,以后工作不是问题……

那是我第一次发现,文科生的可选专业其实是那样的少,也是第一次意识到,我对厚厚的志愿填报书上的所有专业实际一无所知。

我们就像是被推上赌桌的赌徒,凭借刻板印象与百度词条冰冷的专业解读,再配以自己的想象,去填下决定自己未来的人生开局。

“听说有个人填报志愿很厉害,要找他咨询下吗?”

“不用。”

我拒绝了父亲的提议。坊间里专门做志愿填报的人,多是帮助学生选择冷门专业以冲刺同等分数线里,名声更大一点学校。他们更在乎的是学校名气,而我想博弈的是适合我四年成长的大学环境。

所以,我选了浙江传媒学院,选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传播学专业。

我用一本分数,将当年二本类的专业作为我的第一志愿。

02

大学四年,是内外兼顾

2020年,毕业不久,学院的公众号有1期对应届毕业生的采访,我记得和当时负责采访的学弟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刚进大学的第一天,我是不安的,因为我告诉自己,我只有四年的时间,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去实现未来能和更多985、211毕业的优秀学生平起平坐的机会,四年时间真的太短了。”

所以,我选择内外兼顾:对内,加入社团学生会,打比赛,做课题;对外,实习。在建构自己未来的校友老师资源的同时,我必须提前熟悉社会。

很幸运,我做到了,但也摔了很惨的一跤。

军训后没多久,《都市快报》旗下的好奇实验室的一位老师来学校讲课,正好能修讲座的学分。那场讲座,我印象很深,自己坐在教室的很后面,课程内容没听进去多少,直到互动答疑环节,这位老师说可以去好奇实验室实习。

我瞬间整个人清醒!身板挺的直直的,特别想举手问一问,会接受大一学生去实习吗?但我胆子小不敢问,眼巴巴等到互动环节快结束时,终于被另外一个女孩子问出来了,然后我听到那两个字:可以。

讲座一结束,回到寝室我就给这位老师发了微信,然后收到了我第一份面试作业,做一篇园艺相关的公众号推送。

推送制作对于浙传学生来说,像是每人必会的技能。但其实这个在学校并没有人教,都是自己摸索。

当时恰好我的室友加入了浙传很火的一个社团——青梅,她就参与公众号的推送制作,所以那次我从软件的选择到字号大小等问题,都找了她请教,给她审阅过我才发给了好奇实验室的老师,然后收到了录用通知。

但是大一课程安排真的很忙,实习的一学期里,我只去过一次好奇实验室。然后也明白了大一学生很难拿到实习机会,因为公司还是希望实习生有坐班时间,所以当时除了我,另外三个学姐都已经是大三,大四的学生。

我也有问这位老师:为什么会选我,选一个大一学生?

“第一,我布置给你的题目,我觉得你的作品是有逻辑的,而且很完整。我觉得大一学生能做到这样,挺好的了。然后我也想可能大一学生刚出来实习,会对实习工作更认真一些。”

后来,我把这段话转述给每一个我鼓励过的大一学弟学妹们。

大一的学生,确实很忙,专业能力也不够强,但是也会有别的优势,比如态度。而用不用是单位的事,去尝试接触这样的机会,却是我们能为自己做的。

结束这段实习后,我暑假去了《钱江晚报》在地方的报社,又考了驾照。到了大一下学期,因为接触到了一家教培行业里的公司,我被“人才培养”的由头忽悠去了实习,一直在那工作到2020年12月,整整四年,然后心凉离开。

自此之后,我不会轻易再谈事业理想。

这家教培单位对我来说,是长期的实习,也是部分的真实职场。在那样一家公司里,最终发现自己完全听不见也听不进行业里的真实评价,牺牲了自由、时间、薪酬,但公司却无法成为你个人简历上的背书,当你清醒看见真相时,会特别的痛苦。

现在我会和所有学弟学妹说,如果可以,大学期间多去几家公司实习,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去发现自己真正喜欢或者擅长的。而不是像我现在这样,为了找到自己喜欢的,毕业后裸辞3次,跨行转岗3次,漂泊3座城市。

大家也真的不用担心说一个公司会不要离开过公司的人,职场中“几进宫”的老员工太多了,前提是只要自己成长足够快、够优秀,价值在,身价就在。

03

校友资源,不在刻意铺垫

2016年,我加了很多社团学生会、校级融媒体中心、校级就业与创业协会(简称就创)、校级汉服社,还有学院的学术与实践部,学院的外联部。

但其实,我对社团学生会的兴趣并不浓郁。

我在高中时候带过一届文学社,当时做过一场被校长主动点名赞誉的活动,也做到成为新一届高一重点班班主任们唯一同意学生加入的社团。所以相比去做一些好玩有趣的东西,那时候我会更在意,我所参与的事能否链接到我感兴趣的人或事。

就像加入就创,是我对创业感兴趣。

大一第一学期,我做了大学里的第一笔生意:卖平安果。契机是在平安夜前,刚好一周时间,父亲在其他院校的朋友分享他的学生借“圣诞节”做的生意,于是怂恿我也尝试看看,甚至直接把苹果货源推给了我。我开始很犹豫,毕竟从未自己做过正经生意,特别害怕卖不出去。

于是和就创的部长提了一嘴,很巧当时协会也想采购一批平安果,听说我在纠结是否做这件事情,直接将300个苹果的订单给了我。后来融媒体中心的学姐也给了我100个苹果的订单,其他部门的学长学姐,也有帮忙转发宣传。那一次,我赚了600多块钱。

也因为在就创,我遇到了很多真正毕业后在创业的伙伴,并以此可以很快去熟悉,过往创业在杭州的校友圈,或者在下沙的创业圈。

而像学院的学术实践部,我看重的是她背后承办的活动。在17年成为部长我带干事的时候,和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让每一类活动成为能力培养最好的磨刀石。

学术实践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部门,它既可以承办学院内自己的活动,例如暑期社会实践,由此你会添加到这一届学院里许多同学的微信;它还可以承办学校外来的活动,例如中国传媒梦工坊、半夏北京电影节等。

而每一场活动,都可以是很好的资源触达、能力锻炼的机会。

2019年,大三下学期。这是我第三次,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完全独立统筹中国传媒梦工坊的活动。它和往年一样,将浙江省内,除了宁波诺丁汉大学以外其他院校的学生选拔放在了浙传。

选拔时间是在4月中旬,但在3月我已经开始召集部门干事与以往梦工坊的在校学员进行筹备。为了扩大在省内高校的宣传,我联系了浙大、浙江工商、浙江财经、浙江理工等十几家大学的学校官方与校园网红媒体,并在那一年,我附上了梦工坊往届在杭州录取的学员名单与她们现在的对应工作,如华为、阿里、华纳音乐、中新社,还有估值过亿的独角兽企业创始人等。

相比其他高校的通稿宣传,在浙传主战场内,我推出了往届浙传录取学员的系列专访,并且在面试前夜,邀请了在杭的已工作的梦工坊往届学员,参与了线下宣讲会。同时为了提高面试学员的质量与杭州录取率,我找了当时浙传非艺术类最重量级的班级飘萍班的班主任焦老师,交流许久,取得他在班内宣传的帮助。

其实到这,梦工坊在浙江省内的选拔工作差不多结束了,但在收尾时,我趁梦工坊创始人靳老师在时,组织了一次梦工坊往届学员的聚会,并且制定了一个4周年的蛋糕,寓意梦工坊选拔在杭州的第四次。

后来,这一场活动,成为当年梦工坊工作大群里推广的案例。

这一年,浙传被梦工坊录取了9个学生,是历届最多的一次。也是这一年,我成为了第11届梦工坊组委会副主席与录取学员辅导员。

一场活动下来,我的微信又新增了一两百人。

21年我在北漂时候,有学姐问:“你在学校的时候很出名吗?我真的有很多学妹都认识你。”或许答案只是,机缘巧合我加了很多人的微信,然后我爱发朋友圈。

我从不介意让别人知道我在做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别人主动链接你最好的方式。

所以,我也很欣赏主动出击的人。

大二在我自己部门承办一场创赛活动时,主持人并不是我面试时最看好的综合条件最优秀的一位小姑娘。当时我的辅导员还问我说,为什么我会选择她。

我其实知道她不是形象气质最好的,也不是口条最顺的那一个,但是她是唯一一个主动和我说,想去做这件事的人。

后来这个女孩,考上中传,去了各大厂实习,渐渐离自己想做的职业越来越近,我从未有过任何的惊讶。

04

每个人的专业本身,就该是自带的竞争力

大学避不开,也无需避开就是自己的专业本身。它应当是你该学会的技能,也是你该具备的专业竞争力。

传播学其实是一个很融合的专业,我们依旧会需要学很多新闻相关的东西。而真正让我理解明白自己在学的专业,就是在课题调研上。

第一次是在暑期社会实践的时候,为了修学分,也赶上全国特色小镇火热的势头,我就组织团队回家乡做调研。当时恰逢学院院长也是后来的学院书记那学期给我们上课,我就厚着脸皮想找她做指导老师。但她因为自己也有调研在身,就给我写了一封给政府的媒体采访邀请单,并且说如果我有需要的话,她可以线上指导。

我记得那次真的初生牛犊不怕虎,也不懂那么多社会规矩,一个人拿着院长给的采访邀请单,跑到市政府就想找市书记对接这件事,也真的很感谢,后来政府真的给了很多的支持和帮助。

我印象很深,那是我第一次外出做调研,本身课题方向就不清晰,现场团队共四个人,虽然有2位大二的学长学姐,但也都是新手,而挂名的指导老师充分发挥了甩手掌柜的特征,除了最后一天出现,几乎没有任何指导。所有问题只能自己硬着头皮抗。

记得最开始采访被询问有没有采访大纲可提供,完全是赶着采访前的2小时现场新写的。还有次在取景时发现有过路游客,我想做一些街采素材,却对着镜头根本不知道开口问什么……

以至于第一次结束回学校,我发现原计划想做的纪录片,根本拿不出手。可是如果转为调研论文,我却得不出调研结果。

“小镇面临的问题,如果你没有答案,你可以问政府,他们一定是有解决思路的。”

后来,重新和院长沟通时候,我才发现,在最后一期政府采访的时候,他们给过我答案。建德地处杭州西南,之前受制于交通,再加上宣传不足,所以旅游一直未发展起来。特色小镇打造后,有一个很重要的解决方向,就是增强对外宣传,而宣传本身,就是身为传媒院校的我们的专业之长。

我记得后来我在调研结论中有提到,可以拍一组前世今生的微电影,以此见证一个千年古镇和现代科技下的航空小镇相结合的蜕变。当时镇政府还问过我,我们能拍这样的片子吗?

除了那次以外,我又跟着学院的导师做了一期其他的调研课题,采访了很多印象深刻的前辈。每一次的外出、采访,近距离去看见真实的现象与问题,才会明白新闻人的意义。

05

毕业后,我做到了勇敢、自信与从容

20年我毕业了,却并非是条坦途。

刚毕业时,我还在教培的坑里,拿着周围人都不可相信的税前4800的薪资,直到年底,终于心冷。在教培行业,我目睹许多离开的前同事们,兜兜转转还是跳不出这个行业,可是我并不想认输。

也感谢大学四年的我所有的经历。21年年初我毅然决然去北漂,推荐我进入北京第一家公司的朋友,是我在梦工坊结交的伙伴。此后,我又建立了自己在北京的校友群,通过他们,我开始重新熟悉传媒行业。

2022年,我已经裸辞、跨行转岗、涨薪3次,找到了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并且依托四年积攒下的3000多的微信好友,除北京以外,我还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上海、杭州校友群,开始真正在业务上、资源嫁接中游刃有余。

我真的很感谢自己16年的那场赌注,感谢在赌局中的我,为自己谋划四年,层层加码。

我也曾伤感过自己太忙碌,从没有时间去旅游。但我从未后悔,大学时期,偶尔的小长假我都会回家,因为我明白毕业后的自己,要出去探索世界,在我回来前,我要把我能陪伴家人的时间,都给他们。

现在是我在2020年6月毕业后,开始的第三年,我确实做到了勇敢、自信与从容,也拥有去主宰自己人生的能力与自由。

原标题:《大学四年完美规划,一名“双非”学子的逆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