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怀有同样洁愿的人:吴大羽丁天缺张功慤联展

澎湃新闻记者 陆斯嘉
2022-11-08 18:37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怀有同样洁愿的人,无别离。” 吴大羽在一位学生的纪念册上曾这样题词。澎湃新闻获悉,“吴大羽、丁天缺、张功慤三人行艺术特展”近日正在上海嘉定区的明徹山房举行,展示了中国现代美术先驱吴大羽及其学生丁天缺、张功慤的绘画。相比吴大羽学生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的盛名,丁天缺、张功慤曾一度隐没于美术史。

11月6日下午,明徹山房展厅内外人流如织。小小园林里,不少观众等待入场,欣赏由12幅画作构成的展览。

吴大羽 《花》

吴大羽

一张上世纪50年代吴大羽的《花》拉开展览序幕。吴大羽(1903-1988),是杰出的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出生于江苏宜兴,1922年赴法国入巴黎高等美专学习,曾在布德尔工作室学习雕塑和绘画。1927年返国,翌年任杭州国立艺术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西画系主任教授。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作画,1947年再入杭州艺专,任西画系油画工作室主任。1950年被学校解聘后长期居住于上海,1960年在上海美专任教,1965年转入上海油雕院任画师。曾任上海油画雕塑院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1988年于上海逝世。

吴大羽在杭州国立艺术院西画系执教时,与校长林风眠一起致力于推行“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办学目标。他们引入西方印象派的基础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各种现代主义风格的艺术尝试,同时提倡中西融合的艺术创作实践,与他们的学生赵无极、朱德群、赵春翔、丁天缺、吴冠中、张功慤等创造了独具艺术个性的现代艺术风貌。

吴大羽人物肖像《待》

展览中另一件吴大羽的作品,人物肖像《待》,同作于上世纪50年代。与之并肩展出的,是张功慤1991年的《纽约小姐》。张功慤(1923-2020),出生于上海。1942年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沪校求学,1945年在重庆考入国立艺专西画系,1946年随校迁回杭州,任方干民教室室长,1947年转入吴大羽教室,1948年毕业。1949年在上海美术工场工作,1951年入职启明女中担任美术教师,1952年转入麦伦中学担任美术教师,1985年退休。张功慤一生无间断坚持现代主义艺术信仰,实践了跨世纪整整八十年的非集体主义独立绘画创作,圆满实现了艺术个体的自由释放。张功慤的《散步》《同行》《百合》《想往》《红绿》也一同展出。

张功慤 《散步》

张功慤 《同行》

张功慤 《百合》

张功慤 《想往》

张功慤 《红绿》

策展人奚耀艺介绍道,在张功慤眼里吴大羽先生就是“我们的塞尚”,他是启迪学生心灵、点亮学生眼睛的老师,教授和研究体感结构、色彩笔触等现代绘画造型方法。吴大羽素有“吴大体”的外号,即绘画要抓大体,强调画面要有整体感。展出的两件吴大羽作品均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其中年时期的写生作品,其中戴红领巾的男孩是典型的“吴大体”式表现风格,不拘泥对象的琐碎细节,通过笔触的节奏运动和色彩点醒,让画面中的人物、物件和背景浑然一体;另一件花卉写生则运用了印象派的色彩原理,而吴式独具个性的书意性笔触温文尔雅,让画面色彩既丰富又柔和,并极具光感。

(从左至右) 吴季鑫,丁天缺,庄华岳,赵无极

丁天缺 《花瓶》

丁天缺 《夹竹桃》

丁天缺 《剑门怀古》

所谓“画如其人,其人如画”,可以从丁天缺的《花瓶》《夹竹桃》《剑门怀古》中读出。1916年出生于江苏宜兴的丁天缺,曾经蒙冤近卅载,晚年平反后重新拾起画笔。他用色大胆,线描勾勒苍劲有力,在那刚毅线条和明丽色彩中透露出一种倔强的决绝。无论是人物、静物、还是风景、花卉,都彰显出生命的盎然,它们恣意绽放,纯粹飒然,又傲骨嶙峋。跃然跳动的强烈色彩正是丁老强悍坚韧性格的写真。囹圄困不住才情,成为对丁天缺艺术创作最好的注脚。绘画事业以外,丁天缺从事翻译工作,译著有《毕加索》《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魏尔伦诗选》等。

展览学术主持、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李超教授认为,展览规模虽然不大,作品也不多,但是非常扎实耐看,可以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学术研究提供不少有价值的线索。

展览现场

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立行认为,展览的重要意义在于,我们的眼睛如果只盯着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这些吴大羽声名显赫的学生,那么,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吴大羽体系”的了解将是不完整的。事实上,当年还有一些默默追随吴大羽的学生和同道比如丁天缺张功慤等就曾经与吴大羽一样,长期为岁月所遮蔽,今天应该予以价值重估。

展览现场

评论家、上海美术出版社副总编徐明松则认为,上海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发祥地,“吴大羽体系”不仅具有美术发展史的价值,也可以说是上海珍贵的城市文化资源,对于了解中西文化的交流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展览由华东师范大学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策展人为奚耀艺、丁韵秋、尹昊,学术主持是李超、王远、张立行。展览将持续至11月27日。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