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谢贵安︱十八年努力,勘破一部质量精湛的伪书

谢贵安(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2018-04-23 16:14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书评 >
字号

司马朝军:《〈经解入门〉整理与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1320页,188.00元

人们总用“人心不古”来形容后人名利心重,不如古人心地纯朴。的确,在西汉以前,人们缺乏名利之义,对待著述没有强烈的权利观念,当然也就没有明确的署名意识。古人著书的目的,是为了让它流传,至于是否署自己的名字,并不重要。于是,古代就出现了这么一种现象,就是自己的著作不署己名,而托上古名人之名。中国古代的著名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便托名黄帝所作;“十三经”之一的周朝职官制度之书《周礼》,便托名周公。有些古书散佚后,有人耗费精力伪造一部传世,也不是为了出名,当然也就没有利益。

中国上古出现的伪名和伪书,常常出于公心,至少没有名利之心。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人们开始追逐名利,不仅将自己的著作置上自己的名字,而且还将别人的著作攘夺过来署上己名,使得伪书和伪名的形式有了新的变化。这种将他人之书署上己名的作法,是为了名,然而还有另一种奇特的现象,便是有人炮制伪书,并不是为了名,而是为了利。这种现象的推动者,往往就是牟利的书商。他们拼凑成伪书,置上著名人物的大名,并不是“舍己为人”,而是为了假托名人之名而让图书畅销,自己则在背地里大发横财。晚明时有人便常常伪造图书,署上著名思想家李贽等人的大名,以促销谋利。这种现象,在晚清时仍再发生。其中一部署名江藩的《经解入门》的图书,在市场上畅销,同时也给学术史带来了混乱。到底这部书是著名汉学家江藩所作,还是一部伪书,令人莫衷一是。

俗语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伪书的炮制,便会有辨伪学出现。辨伪学缘起于两汉,发展于唐宋元明。至清代,辨伪学开始兴盛,成为文献考据学的重要分支,出现了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这样的专著。辨伪学在清代兴盛有诸多原因,但就其学术内在的发展而言,则与清代学术讲求“言必有征”的学术规范,以及清代学者倡导“毋剿说,毋雷同”的学术道德密不可分。民国时,梁启超又撰成《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张心澄则出版了《伪书通考》等辨伪学著作。

司马朝军教授长期研究辨伪之学,早在2008年便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文献辨伪学研究》专著。自上世纪末他就开始关注《经解入门》一书的真伪问题,先后发表系列文章,对《经解入门》展开辨伪。通过十八年不懈努力,在这些论文的基础上,对相关成果加以系统梳理,司马教授撰成《〈经解入门〉整理与研究》,最终证明《经解入门》是晚清书商剪辑而成的一部伪书,只是借江藩之名行世而已。是著考据精湛,足称定谳,改变了《经解入门》问世以来给经学研究和国学普及带来的混乱局面,堪称近年来文献辨伪学领域的一部力作。

如果是一般滥制滥造的伪书,证伪以后弃之不顾就可以了。然而,《经解入门》却是一部质量精湛的伪书,因为它采撷了顾炎武、朱彝尊、阎若璩、钱大昕、王念孙等巨匠的学术精华,条目清楚,文字简明,内容充实,编排得当,是一部提纲挈领的经学教科书。对此,就不能视而不见了。于是,司马朝军教授便对是书作了整理,撰成《〈经解入门〉整理与研究》一书,分为三编:上编为笺注,对《经解入门》原书做了简要的注释;下编为辨伪,经过详细比勘一一注明抄袭来源;外编是据《经解入门》卷三《国朝治经诸儒第十六》一篇所列清代经学家名录,编纂的一部清代经学家资料汇编,将两百零二位学者的有关经义资料汇辑成编,可以目为清儒经学的学案。可见,《〈经解入门〉整理与研究》实际上是由三本既相关联又相对独立的书组成,拆分后可径称为《经解入门笺注》《经解入门辨伪》和《清儒经学学案》,足见内容的丰富和份量的厚重。

书中《前言》部分从版本来历不明、阮序不足为凭、徐跋多不实之词、多记江氏身后人事、多与江氏殁后著述雷同、与《国朝汉学师承记》多相矛盾、与《古书疑义举例》条例不尽相同、卷八附选之文皆伪、盛行于清末、学术分类思想与乾嘉时代不合等十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论述了《经解入门》并非江藩编纂,而出于后人伪撰。

在下编“《经解入门》辨伪”部分,司马教授更是逐条考证《经解入门》抄袭来源,还原伪撰者的作伪过程与手段,并将少数“查无出处”的条目作为“待质录”予以附录,既示“阙疑”之义,亦以望与同道共克难关。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对《经解入门》编者的考辨,他首先认为:“《经解入门》并非什么专著,而是一部资料汇编,准确地说,它没有真正作者,只有编者。……此书的正式编者极有可能就是《皇朝五经汇解》的编纂者——‘抉经心室主人’。”(《前言》,第13页)并根据王应宪博士的考证,将“抉经心室主人”的真实身份锁定为晚清鸿文书局主人凌赓飏。可以说,该书很好地完成了对这部旧题“甘泉江藩纂”的《经解入门》的辨伪工作。

《经解入门》一书虽被彻底证伪,但作者并未因此就否定其存在的价值,而是认为:“只要我们善于辨别真伪,去伪存真,《经解入门》仍不失为值得一读的入门之作”(《前言》,第16页),将其视为便于当时初学者研习经学的入门书。

《经解入门》虽然是研习经学的入门读物,但其中涉及的术语、人物、著作等是比较专门的,对当代经学初学者仍有一定难度,所以,上编“《经解入门》笺注”部分对全书做了系统的整理注解。“笺注”部分主要是对《经解入门》中的疑难字句、特殊名词,以及涉及的经学家、经学著作、经学问题的注解,全面完整,事无巨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研读《经解入门》的重要版本。可以说,本书的上、下两编,融文献整理与文献辨伪于一体,二者相得益彰,既证明了《经解入门》为伪书的历史事实,又提升了该书在研习经学方面的现实价值。

《经解入门·国朝治经诸儒第十六》一篇虽抄《书目答问·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而来,但该名单从专门汉学、汉宋兼采、小学家三个角度收录清代经学学者,基本囊括了清代主要的经学家,具有重要的经学史意义。所以,司马教授又据《国朝治经诸儒》所列清代经学家名录,以辑录体形式,广采文集、史传、方志、书目、学案、笔记、诗话、年谱、谱牒、词典等材料,编成外编“《国朝治经诸儒》研究资料汇纂”,外编“既是相对独立的一大部分,也与《经解入门》行为表里——正编侧重于经学概论,属于共时层面;外编侧重于经学史,属于历时层面”(第439页)。这样,此“研究资料汇编”就已具有“经学学案”的性质,如能假以时日,在此基础之上删繁增要,再作调整,精益求精,必能形成一部独具特色的《清代经学学案》。

在《〈经解入门〉整理与研究》一书中,作者不但将《经解入门》彻底证伪,更是努力发掘其学术价值,不致使这部便于初学的经学入门读物因“伪书”的身份而受人冷落。由此可见,作者撰写此书,虽因文献辨伪而起,但其最终成果已不再局限于辨伪,而是借助对《经解入门》一书的整理、研究,通过笺注、辨伪、资料汇编的形式,为经学的学习与研究,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责任编辑:郑诗亮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