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位比利时汉学家,见证了译林出版社的成长

2022-11-27 22: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21年11月22日,比利时重要汉学家、西夏学学者、著名版权代理人吕光东(Luc Kwanten)博士逝世。也许你对他的名字感到陌生,但他对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也见证了译林出版社30多年的成长。

吕光东博士

吕光东先生生于柏林,长于比利时,一生横跨欧美亚三大洲。他精通十二种语言,斩获文理三科博士学位。他在西夏学研究领域做出了前瞻性探索,使得湮灭近八百年的《番汉合时掌中珠》重见天日。他和太太创立的大苹果公司,开创了中国业界先河,1997年被亚洲福布斯评为中国最大的版权代理公司。

在吕先生逝世1周年之际,译林出版社即将出版他的纪实文学作品《正南看北斗:一位欧洲汉学家眼中的中国巨变》,以纪念他对中外传播所做的巨大贡献。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中外传播使者的故事,共同回忆他与译林出版社的那段往事。

怀念吕先生

赵薇

译林出版社对外合作部主任

我记不得是什么时候第一次见到吕光东(Luc Kwanten)先生的,只记得二十多年前刚接触版权时就知道了他的名字。他是大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和核心人物,大苹果公司的书讯中也经常会对重点书标注上“吕博士推荐”的字样,大苹果的版权经理们经常会引用吕先生的话,或转述他的意见。虽然和他真正谋面的次数不是很多,但是他久已是我备受敬重的版权界前辈。

我因为平时接触更多的是大苹果的各位经理人,由于合作多年,已经非常熟识和随意。我在书展上见到吕先生时,因为感觉他是老板,一开始还会有点小紧张。他身材高大,典型的欧洲人长相,远远看去就显得气度不凡。可是一交流起来之后,只见他在流利的中英文之间切换,谈吐富有个性、风趣幽默,我立刻没有了距离感,觉得恰如熟识多年的友人。

我对吕先生印象最深的是与译林社几本重要版权书相关的经历。十几年前社里一位年轻编辑向我询问一本她看好的海外图书的版权。当我将报价申请提交给韩芳之后,她说:“这本书吕先生会亲自问国外。”然而海外出版社提议的价格超过了编辑预算,于是这本书的谈判就搁浅了。一年之后,这本书的畅销潜质已经凸显出来。我恰好去上海参加版权沙龙,看到了吕先生。我们聊到了这本书。吕先生说:“你们的编辑眼光不错。不过上次你们要是接受了那个价格就好了,现在想以上次的价格拿下也有困难了。”我说:“现在我们重新报个价过来,好吗?”吕先生说:“没问题。”我将新报价提交了过去。此时这本书其实已经大大升值,我们的报价算不上是特别突出。但吕先生既没有提出将此书公开竞价,也没有要求我们报出让编辑觉得非常吃力的价格,他爽快地将我社的报价发给了国外。我们顺利地拿到了版权并快速出版。这本书立即成为译林社当年的畅销书,销售超过了10万册。回想起来,吕先生完全可以采用更商业的做法,追逐收益最大化。但是他出于对编辑眼光的欣赏和对出版社的信任,干脆果决地促成了这笔版权交易。他这样做,也无形中给予了这位新人编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让她有机会以她的激情运作了她心仪的图书。在版权竞争越来越商业化的时代,他保护了那份做书人纯真的热情。

译林出版社于1992年最早出版的版权书《沉默的羔羊》

就是经吕先生夫妇代理授权的

作为版权人,经常需要处理版权方面复杂棘手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吕先生的为人正直和勇于担当。有一次,我收到一封外方的邮件,对我社早年出版的一本书不符合合同规范提出了质疑。这封信发给了我,抄送了吕先生。我出了一身冷汗。那确实是我们履行合约时的瑕疵。在上世纪90年代初,对著作权的尊重还没有细致到如今的程度。我们也是在摸索中逐步做到完全与国际接轨的。但我不知道外方能否放到当时的历史框架下理解此事。我收到邮件后没有立即回复,晚上睡觉时也还在琢磨应该如何表达歉意并做出解释。第二天一开电脑,发现吕先生竟然已经在我之前回复了。他解释了中国出版社从加入版权公约到成为国际规则的践行者,其间是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的。译林社已经在这方面做得比较超前了。一股感激之情涌上心头。我知道吕先生这样做也是冒了一定风险的,因为外方也许会因此对他有意见。毕竟,在商业化背景下,代理权易手也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但是吕先生从公正客观的角度,说出了大实话。也是因为他的解释,这个版权危机顺利化解。作为熟悉中国版权界的德高望重的前辈,他的话是有分量的。我非常感激他的仗义执言。

在2017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我看到了吕先生作为作家的一面。时任社长、副社长顾爱彬、谢山青,和我与吕先生碰面。他和陈小姐在一起,他的译者散树也在。吕先生蓄着胡须,戴着墨镜,穿着一件非常鲜艳的花衬衫,显得特别精神。他聊到自己打算退休,当一名作家,写回忆录。两位社长立即很有兴趣,表示愿意出版。就这样定下了这个约定。吕先生开始了写作历程,这部作品用英文写作,囊括了他旅居中国三十多年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译者散树非常努力地翻译,不断和吕先生磋商译文。2021年5月,吕先生为中文版写了序言。此书的名字也经过了反复推敲,原为《客居中国》,后来改名为《正南看北斗:一位欧洲汉学家眼中的中国巨变》。此后,译林社编辑王玉强进行认真地编校,其间不断向吕先生、散树以及其他专家请教和磋商。然而2021年11月22日一上班,我就接到韩芳的电话,告诉我吕先生凌晨走了。电话这头的我感到震惊和难过,随即就是不可挽回的遗憾。吕先生还没有看到他的书出版,而他永远也无法看到了!

《正南看北斗:一位欧洲汉学家眼中的中国巨变》

(即将出版)

作者:[比利时] 吕光东(Luc Kwanten)

译者:散树

定价:79.00元

我怀着对吕先生的回忆抚读他的书稿,这是一部生动的回忆录,吕先生学术研究、事业转型、个人生活轨迹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与中国结缘的感人故事。作为西夏学者的吕先生,我是从这本回忆录中读到的。作为中国人的我,对西夏历史的了解不及吕先生一二;吕先生所研究的西夏文字,我更是一无所知。他所做的研究,在中国国内也仅有少数学者从事;作为外国人的吕先生,顶着同行“浪费公共资源研究某种没用的死语言”的批评之声,在西夏学研究领域做出了前瞻性探索,使得湮灭近八百年的《番汉合时掌中珠》重见天日。

吕先生夫妇在西夏故地

吕先生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他所从事的事业,无论是学术还是版权,都是开创性的,而且都与中国这块土地紧密相关。难怪他会说:“我习得的欧洲文化,开始融入到中国文化之中。” 斯人已逝,回忆永存。在书中,我依然在和吕先生对话,聆听他讲述的动人故事。

我感觉双足扎在了中国的土地里,我的家在中国,我习得的欧洲文化,开始融入到中国文化中。

—— 吕光东(Luc Kwanten)

原标题:《这位比利时汉学家,见证了译林出版社的成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