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毛姆《刀锋》:靠自己,是成年人最清醒的活法

2022-11-27 22: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今天给大家分享“超会讲故事的小说家”毛姆的哲思之作《刀锋》。

它将是你在复杂世界寻求自我、寻求信仰的一剂良方。

赛琳娜.黑斯廷斯在《毛姆传》中说:

从故事构思、人物塑造、故事背景到叙事调性,《刀锋》都堪称毛姆的巅峰之作。

写《刀锋》时,毛姆年近70岁,早已功成名就。

他说:

写这本书带给我极大的乐趣。我才不管其他人觉得这本书是好是坏。

我终于可以一吐为快,对我而言,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是唯一一部以作家真名“毛姆”作为叙事者的小说,故事源自毛姆与朋友的亲身经历。

在毛姆的众多作品中,《刀锋》的主人公拉里可以说是毛姆眼中理想男性的代表。

拉里参加一战后,对人生的意义产生迷惘,放弃大好前程,周游世界,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还是只能可悲地任凭命运摆布?”

这是拉里的拷问,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读懂这个故事,你会明白:人生从来没有标准答案,你的人生由你自己定义。

我们终其一生,是要找到真正的自己

美国青年拉里一战时做过飞行员,亲眼目睹腥风血雨的战场,以及救己身亡的战友,对人生的意义感到迷惑不解。

退伍后,他既不愿上大学,也不愿工作,过上了游手好闲的生活。

拉里的未婚妻伊莎贝尔是富家千金,对婚姻翘首以盼,但前提是拉里有份稳定的工作。

可是,拉里却不识好歹地回绝了四处抛来的橄榄枝,宁愿独自到巴黎闲逛。

伊莎贝拉的舅舅艾略特有意引荐拉里结识巴黎的社交名流,也遭婉拒。

他身居陋室,独来独往,每天泡在图书馆8到10个小时,做一只孜孜不倦的书虫。

一年后,伊莎贝尔不但没有等来拉里的回心转意,反而拉里痴人说梦,希望他们一起过上每年只有3000元的简单生活。

从小养尊处优的伊莎贝尔没有在爱情的眩晕里丧失理智,两人平静地解除了婚约。

拉里埋首读书几年后,转道去煤矿、农场做繁重的体力劳动。

然后,周游世界,风餐露宿,过上了苦行僧般的游历生活。

最后来到印度,在静修院禅修了两年,又到丛林中悟道,终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五年后,他回到巴黎,捐掉财产,一边继续读书,一边随意地做着水手、修理工、司机等体力劳动者。

他像蒲公英一样自由地随风飘散,随遇而安。

拉里复员归来,功成名就指日可待,美满婚姻唾手可得。

可是,纸醉金迷的生活不是他的期待。

最终,他没有获得世俗的成功,而是淹没于茫茫人海。

但是,他捕捉了生命的丰盈,收获了超然于物外的快乐,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随心所欲,不畏人言,拉里的生活态度是多少人的梦想。

可是梦想毕竟不是现实,我们常常被世俗的看法桎梏,违心地活在别人的眼里,放弃心中的梦想。

作家伍绮诗在《无声告白》中写到: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真正的自己,不是活成别人的期待,而是活出自己的向往。

你不是我,怎知我心中的苦与乐?

艾略特是伊莎贝尔的舅舅,是巴黎上流社会炙手可热的成功人士。

年近六十的他仪表不凡,毫不逊色于风华正茂的帅小伙,而且品味高雅、博学多才,鉴赏、舞艺、枪法、网球无一不精通。

他出手阔绰,穿名牌,用名厨,聘请最好的管家和佣人,宴请常常别出心裁,惊艳四座。

社会地位是他交友的唯一标准,攀附权贵,左右逢源,无所不用其极。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社交界混得风生水起,好不威风。

可是,晚年他不幸得了严重的尿毒症,昔日的高朋满座,瞬间变成门庭冷落。

一位贵妇人正在策划一场空前盛大的宴会,请遍了所有有头有脸的人物,却故意不邀请他。

一位曾受他提携进入伦敦社交圈的美国青年,后来见他已无利用价值,便冷落了他。

这时,偏偏来借礼服去参加贵妇人的宴会,成心羞辱他。

这个一只脚已经跨进棺材的老头儿,因为没有收到请帖,像个孩子般哭得伤心欲绝。

毛姆迫不得已,使用小伎俩才帮他“偷”来一封请柬。

艾略特破涕为笑,紧紧地抓着请柬不肯松手,心满意足地闭上了眼睛。

艾略特的一生都在为社交尽情绽放,至死念念不忘的依然是社交。

年岁渐老,沦为社交界的弃儿,他心知肚明,却不甘心落下帷幕。

他一生追求喧闹的社交,最后却孤零零地凋谢。

也许,你会哀叹他的可怜虚荣,一生取悦他人,结局却不胜凄凉。

但是,这何尝不是他自己喜欢的生活、取悦自己的方式?

社交就是他的舞台,满腹才华可以大展身手,价值尽显,内心满足。

列夫托尔斯泰说:“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苦与乐。”

总有一些生活方式,你觉得可悲可叹,他却甘之如饴。你不是他,何必指手画脚?

自己喜欢,不伤及他人,就无可厚非。

择一份热爱,追逐一生,死而后已,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人生就像一条河,到时候就得拐弯

拉里、伊莎贝尔、格雷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

格雷请求企业家父亲为退伍的拉里谋得一份好职位,拉里却无动于衷,宁愿放弃锦衣玉食,去追寻虚无缥缈的生命意义。

可在伊莎贝尔眼里,生活得更好才是更实际的事情。

眼见改变拉里无望,她快刀斩乱麻,转身嫁给了一直默默守候的富商之子格雷。

婚后,格雷摘星星摘月亮,伊莎贝尔过上了梦寐以求的日子。生活蜜里调油,他们还生下两个可爱的女儿。

可是,天不测风云,金融危机席卷美国。格雷的家族企业遭受灭顶之灾,父亲猝死,企业破产。

他们搬离豪宅,变卖家产,瞬间从天堂坠落到地狱,格雷还落下了严重的头痛病。

好在舅舅艾略特慷慨解囊,安排伊莎贝尔一家住到巴黎,吃穿用度依然奢华。

伊莎贝尔青春焕发,在巴黎社交圈如鱼得水。

格雷在拉里的引导下,也治愈了头痛病,走出了失败的阴影。

艾略特去世后,伊莎贝尔继承了巨额遗产,格雷也有资本重返美国东山再起。

拉里重精神轻物质,伊莎贝尔恰恰相反,虽然相爱,但分道扬镳是必然的结局。

伊莎贝尔和格雷才是同路人,财富是他们的共同追求。即使破产,也不改奢华。

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交友如此,婚姻亦然。

三观不同的两个人,也许曾经彼此欣赏、相互爱慕,却如平行线一样,难以相交。

一个淡泊名利,一个追名逐利,如何心灵契合、其乐融融?

许多朋友走着走着就散了,许多婚姻过着过着就离了,因为无法同频共振。

人生就像一条河,曾经一路奔腾,但是到了岔路口,就会拐弯分流,有的奔向大海,有的流入小溪。

三观不合的朋友,及时告别;糟糕透顶的婚姻,不必强留。

与其磕磕绊绊,互为绊脚石,不如寻找相似的灵魂跳舞,在喜欢的人群中散步。

写在最后

如果说《月亮和六便士》是讲述成功者对梦想的执着,那么《刀锋》则是普通人对梦想的追寻。

拉里放弃财产去寻找生命的真谛,艾略特至死热衷社交的风光,伊莎贝尔和格雷对财富始终痴心不改。

每个人都从吾所好,也各得其所,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人生,本来就绚烂多姿,没有谁的人生是标准答案。

你崇尚极简,不喜物品的堆砌。可有人就喜欢奢华,享受物品的富足。

自己想走的路,就是最好的路。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

康德说:

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的去理解。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一种生活方式都值得尊重。

原标题:《毛姆《刀锋》:靠自己,是成年人最清醒的活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