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贵州:纪委必须忠诚履职尽责,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

贵州省纪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2018-04-24 20:35
打虎记 >
字号

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强调:“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工作报告指出,“良好政治生态是涵养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土壤,是党的生机活力的源泉,是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保障”,并对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作出具体部署。今年以来,贵州省纪委进行深入调研,在会商共诊、分析研判基础上总结出党内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特点,并尝试通过“九看”来评估党内政治生态,积极营造和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把握党内政治生态的五个特点

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影响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从政行为。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内法规体系、政治生活、政治风气、政治文化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政治性。党内政治生态,传承着党的政治基因,体现出党的政治原则,具有鲜明的政治特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党内政治生态的政治性。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必须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动摇,决不能有丝毫偏差。

系统性。对于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来说,“森林”和“树木”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治阳光、思想雨露、文化土壤、从政环境等要素的滋养,也要防止不正之风、腐败问题等“病虫害”的侵袭,少了任何一个方面要素的支撑,“森林”和“树木”就会出现“亚健康”甚至遭受破坏。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系统思维,统筹考虑党的建设各方面内容,特别是针对“森林”和“树木”存在的健康问题,既及时“开刀治病”、铲除“毒瘤”,也综合治理,以提高“森林”和“树木”的“免疫力”,避免治标不治本。

交互性。党内政治生态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方面,我们党始终以开放的心态,借鉴吸收不同时代的先进文明成果,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丰富党内政治生态的内涵,使其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社风民风也会受到党内政治生态的影响,特别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是直接的、显著的,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上相互攀比等不良风气之所以得到有效遏制,社风民风之所以日益向上向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力正风肃纪反腐,全面净化政治生态,由内而外激发了正能量、产生了正效应。

示范性。风行于上、俗成于下。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关键在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是巨大的,其一言一行都是在营造一种风气、提倡一种追求、引导一种方向。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必须勇于担当更大的责任,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用令人信服的行动引领带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脆弱性。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实践看,一些地方、部门一旦受腐败这个致命“污染源”的影响,党内政治生态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修复起来不是简单查处几个人、换几个领导干部就能解决的,需要综合施策、久久为功。

评判党内政治生态的“九看”依据

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精准把握“树木”和“森林”的状况,做到情况明、底数清,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评判体系,据此来判断一个地方或部门政治生态的好坏。

一看“四个意识”。“四个意识”强不强,讲政治的觉悟高不高,是衡量党内政治生态优劣的核心指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仅看表态,更要看行动,最终看效果,不能嘴上喊看齐、行动上不落实。具体到实践中,就是看严格对照“七个有之”“五个必须”,看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不是自觉拥戴核心、忠诚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是不是时时事事处处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不是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有没有弄虚作假、自行其是、阳奉阴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

二看“关键少数”。评估一个地方党内政治生态,最关键就在于摸清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状况,抓住这个,就抓住了政治生态的整体轮廓。具体来说,就是看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如何,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严不严,有没有存在“内斗”“内耗”、不团结、一团和气的“假团结”等问题;看领导干部这片“树林”的健康状况如何,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侵染的程度深不深,干事创业的氛围浓不浓,正面示范引领效应有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看一把手是不是带头讲规矩、守纪律、严自律,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带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等。

三看责任落实。从目前看,依然存在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履行“两个责任”的意识淡薄,重业务、轻党务,重安排、轻落实,对重要事项、关键环节、重点人群疏于监管。有的一把手抓班子、带队伍不用心不负责,班子成员没有抓好分管领域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眼里只有“长”、心里没有“党”,抓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纪检系统中,不想负责、不愿担责、不善履责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都是我们在评估党内政治生态时需要重点考察的因素。

四看用人风气。选人用人导向是从政环境的风向标。衡量党内政治生态状况,就是要看是不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是不是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是不是严格按规矩按程序选人用人,对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能力关把得严不严,有没有存在买官卖官、说情打招呼、违规破格提拔、随意频繁调整干部等不正之风,有没有存在带病提名、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以及“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等现象,有没有出现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等问题,发现了选人用人存在的问题是不是及时坚决纠正、查处。

五看腐败问题。分析一个地方、部门和单位一个时期以来发生腐败案件的性质、特点、规律等,是研判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具体来说,一看腐败分子的职务类别,腐败分子级别越高、岗位越重要,对政治生态的负面影响就越大;二看作案时间节点,若属于不收手不收敛的问题,那就说明“不敢腐”的氛围不够浓厚,必须高度警惕;三看案件性质,越是窝案、串案,作案周期长、波及面广的案件,对政治生态的破坏程度就越大。

六看干部作风。作风好坏是党内政治生态优劣的直观标尺。一个地方或部门党员干部作风务实、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足,说明政治生态就是向上向好的。反之,若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禁令”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想方设法变着花样搞“四风”,则说明政治生态状况不容乐观。

七看纪律执行。纪律是党的生命,纪律严明是党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也是良好政治生态的一个重要标志。遵守党的纪律,是党的政治优势,是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可靠保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就要让纪律和规矩严起来、执行到位。检验党内政治生态的好坏,要重点看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不是时时事事处处尊崇党章、捍卫党章;是不是严格遵守纪律,敢于和破坏纪律的行为作坚决斗争。

八看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党员对党的价值观的认知和内化,既表现和反映党的整体,也存在和表现在每一个共产党员身上,更贯穿于党的建设各方面、全过程。看一个地方、部门或单位党内政治生态,就是要看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的问题存不存在、严不严重;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氛围有没有、浓不浓;政商关系是不是“亲”且“清”,官商勾结、换手挠痒有没有市场;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有没有得到大力弘扬。

九看群众评价。研判政治生态,必须看社情民意。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的获得感、满意度以及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认可度,更是直接反映出对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客观感受。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作为衡量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指标,通过社会民意抽样调查、信访举报情况分析等科学准确地了解群众的评价。

由此,构建山清水秀政治生态,纪委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忠诚履职尽责,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以压实责任为关键,推动实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选人用人为导向,着力构建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以反腐惩恶为重点,坚决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以作风建设为基础,驰而不息正风肃纪;以强化监督为保障,加快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文化建设为灵魂,不断培育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通过辨证施治、综合施策,不断巩固和发展政治生态持续向好的新局面。

(原题为《科学研判党内政治生态 当好“护林员”》)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