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唐代是如何过冬至的?有些习俗流传至今

2022-12-22 16: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冬至作为一个节气,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跟大家聊过,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立的节气,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但是,在汉武帝时期制定《太初历》以前,冬至由于与元旦日期接近,基本上是不被当做一个独立的节日的。一直到《太初历》之后,将农历的一月作为一年的岁首,冬至才正式与元旦区别开来,成了一个独立的节日,所谓“冬至节”的说法,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而自西汉以降,经魏晋南北朝,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而非节气)在官方和民间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终于到唐代的时候达到完善,并一直延续到后世。

在唐人的观念里,冬至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官方为此制定了繁复而严格的礼仪规程,民间也有非常丰富的节日活动习俗。今天,咱就来跟大家说说,唐代的官民,是如何过冬至节的。

一、唐代官方的冬至庆典

唐代官方对冬至极为重视,冬至节仪被称之为“国之大典”,有很多的官方庆祝活动。主要的包括:皇帝冬至南郊祭天,朝会群臣与各国使节,政府放假以及大赦天下等等。

1、南郊祭天

唐代的祭祀中有“凡岁之常祀二十有二”的说法,而冬至祭天,排在这二十二祭之首,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动。

唐代祭天的地点在长安城南郊的圜丘,这是唐皇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多数情况下皇帝都会亲自主祭。高祖武德年间立下定制:“每岁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景帝配。其坛在京城明德门外道东二里。”这里的圜丘,遗址在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范大学老校区校园内,也叫做隋唐天坛,今年2月份建成天坛遗址公园,比北京的天坛早了一千多年呢。

不过,虽然唐代大多数皇帝都在圜丘祭天,但也总有几个不走寻常路的,比如著名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史载天授二年(691年)“正月乙酉,日南至,亲祀明堂,合祭天地”,不仅把祭祀的地点搬到了洛阳的明堂(洛阳城紫微宫正殿),而且还要合祭天地。按古人的阴阳观念,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武则天以女子临大宝,祭祀都要天地合祭,或许也有阴阳合一的意思吧。

2、冬至朝会与赏赐群臣

冬至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庆,朝贺是必不可少的,这实际上是从汉代就开始的习俗了。唐代自然也延续了这一传统,朝贺的地点早期在太极宫的太极殿,后来大明宫建成,就搬到了大明宫的含元殿。即所谓“千官望长至,万国拜含元”,说的便是唐代冬至的大朝会了。

唐大明宫复原图

朝会之后,按惯例皇帝当然要赐臣下酒宴了。唐人崔琮有“玉阶文物盛,仙仗武貌雄。率舞皆群辟,称觞即上公”的诗句,描写了冬至酒宴的壮丽景象。不过实际上,皇帝的赐宴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表现君臣同乐的政治仪式,吃东西反倒是次要的。而且,酒宴上仪程繁复,比如要“酒行十二遍,礼毕方出”,这反复下跪行礼,估计也吃不了什么好东西了。

在酒宴之上,皇帝还会对群臣进行赏赐,内容非常丰富……且实惠。见到记载最多的就是一些吃穿用度,曾有大臣被赏赐了几双皮靴棉袜,这皇帝也是非常贴心了。

3、冬至放假与大赦天下

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本就是个万物休息的季节,古人行事也讲究符合自然规律,这是“天道”么。所以冬至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唐朝的官吏们是要放假的。七天小长假,可以说是唐朝版的黄金周了。

除了放假之外,冬至节中,唐朝的皇帝往往会宣布大赦天下,这是一种德政的象征。彼时之人深受“阴阳刑德”思想的影响,以刑为阴克,以德为阳生,冬至是阳生的开始,要祈祷阳气早日到来,当然要施行德政。大赦天下便是这德政的代表了,此外还有减免税赋,赏赐孝子顺孙、节妇义夫、乡间宿老等等。

二、唐代民间的冬至庆祝活动

唐代的冬至是一个全国性的大节日,上到天子高官,下到庶民百姓无不重视。贵人有贵人的仪程,庶民也有庶民的快乐。冬至节的民间庆祝活动,也是非常丰富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这么几种:

1、拜贺宴饮

冬至在唐朝是个举国同庆的节日,在冬至这一天,除了皇帝会大宴群臣,普通的百姓也阖家团圆,走亲访友。节日也就成了凝聚血缘亲情,强化社会关系网络的好时机。把节日当做一种社交场合,这种习惯其实一直延续到今天。

唐代的时候,有一个来自日本的留学僧人叫做圆仁,他在他的笔记中记录了唐代百姓庆祝冬至的盛况:“(十一月)廿六日夜,人咸不睡,与本国正月庚申之夜同也”,可见冬至节的庆祝活动从节前一日就开始了,而且冬至节的前一夜还要守岁呢!这是不是和除夕守岁的习俗很像呢?这也再一次印证了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所说的,冬至的节俗和新年很相似,有明显的承袭关系。圆仁在笔记里还记载了很多当时僧俗之间冬至拜贺的吉祥话,比如:“晷运推移,日南长至。伏惟相公尊体万福”云云,当然,这一看就是当时的文化人之间的对话啦。

唐墓壁画·宴饮图

除了拜贺之外,冬至也是唐代百姓与家人、朋友相聚宴饮的好时候。出土的敦煌吐鲁番文书中,有许多当时唐人的书信,里面记录了好多冬至朋友间宴饮的事情。比如:

长至初啓,三冬正中。佳节应期,聊堪展思。竞无珍异,只待明公。空酒馄饨,幸垂访及,谨状。

又如:“长至日,空酒馄饨,故勒驰屈,降趾为幸”,这两句话都是邀请朋友来家里宴饮的请帖一类的东西,在这两句话里,大家看到什么熟悉的东西了吗?馄饨有木有?这实际上体现了唐人在冬至这天吃馄饨的习俗呢。有学者认为,冬至吃馄饨,是一种原始巫术的模拟形态,有破开阴阳未分的混沌状态,助力阳气生长的意思在里面。

出土的唐代馄饨(新疆阿斯塔纳古墓群)

除了与朋友们热闹宴饮,对自古重视家庭的中国人来说,与家人的团聚当然更为重要。冬至在唐代是一个游子回家的日子,如果漂泊在外回不了家,是很凄凉的事情。比如白居易有诗:“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占候数九

中国古人的观念里,对万事万物的起点都是很重视的,所以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等俗语。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起点,从太阳运行的轨迹来说,其实也是一年的起点,自然容易被人们作为预知人事、年成的特殊时间。所以在冬至的民俗里,对未来年景、收成的占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具体占卜的方法,比较常见的是采用立表测日影的办法,这是一个相当古老的方法。大概的做法就是找一根一丈长的木头作为表木,以表木的中分点为基准,观察日影:

得影一尺,大疫,大旱,大署,大饥;二尺,赤地千里;三尺,大旱;四尺,小旱;五尺,中田熟;六尺,高下熟;七尺,善;八尺,涝;九尺至一丈,大水。

另外还有观察云气变化等做法。

日晷,测量日影的工具

进入冬至以后,所谓“数九寒天”,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了,但这同时也是阳气逐渐上升的开始,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寒冷的冬季也蕴含着希望。所以,怀抱着对温暖春季的期盼,人们开始数着日子,等候春天的到来,这就产生了数九的习俗。

唐代的时候,人们还为数九编制了朗朗上口的歌谣。这歌词中既有对日子的计算,实际上也记录了整个九九过程中,人们亲身经历的气候环境的变化。比如在敦煌文书中就有一首数九歌,摘引几句:

一九冰头万叶枯,比天鸿雁过南湖。霜结草投敷碎玉,露凝条上撒珍珠。

二九严凌切骨寒,探人乡外觉衣单。群鸟夜投高树宿,鲤鱼深向水中攒。

唐代的数九歌,在当时更多的是一种带有娱乐色彩的节日活动。但也有学者认为,从歌曲的本源意义上考虑,这种数九歌未尝没有原始巫术的味道。毕竟数九是为了迎接阳气上升,而九是阳数,从一九数到九九,通过九的叠加,表征阳气的上涨。

冬至数九

文史君说

唐代是古代冬至节的鼎盛时期,对后世当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从宋代以后,冬至节在民间的重要性似乎有所下降,但由于其与传统农耕活动密切的联系,还是有很多习俗保留了下来。甚至在今天冬至已经不算节日,只是一个普通的岁时节令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看到一些古老的节俗,比如数九,比如饮食方面的馄饨(饺子)等等。这也是传统习俗顽强生命力的一种体现吧。

参考文献:

1、欧阳修等:《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2、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3、董诰等:《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

4、张晶:《唐代冬至节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浩然文史· 李一鸣博士)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