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宏亮瞻局|首套S400抵华,东亚防空进入四百公里级时代①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宏亮
2018-05-18 07:4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据俄罗斯塔斯社5月10日新闻,俄罗斯已向中国交付首批S-400地对空导弹系统。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于第二天也就是5月11日的一篇报道,披露了更丰富的相关信息,其内容随后很快被中国国内各媒体引用,在此无须赘述。不过,这篇报道中有几个信息点仍有必要做进一步解读:

一、本次到货的是一个S-400导弹营的全套装备,共分两批三艘船运抵中国。考虑到第三艘船载运的只是一些附加装备和上次运输过程中损坏的零部件,就此可以合理推测,在战时,一个完整的的S-400导弹营通过海运部署大概需要两艘标准运输舰。

二、直到今天,对于外界来说这笔交易到底包括几套S-400系统仍是个谜,《简式》在报道中对此也提出了疑问。目前媒体主流的说法是中方共订购了6套S-400,价值30亿美元。但在2015年2月的阿布扎比防务展上,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总经理谢尔盖·切梅佐夫曾经公开指出俄方将向中国供应4个营的S-400,价值19亿美元,而早在2014年9月双方就已经签订合同。换言之,如果中方最终订购的是6套,则有两套应为后来增购。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中方最终削减了订货量,只决定采购供两个导弹营装备的两套S-400。

真实采购量的多少无疑反映出解放军对这款俄方一直不遗余力宣传的新一代防空系统的态度。如果是6套,其将在中国国土防空体系中承担最为重要的战备值班任务;而如果只采购两套,恐怕技术借鉴的意义要远大于实战价值。

完整的S-400防空反导作战系统规模不小,但机动性足够强。

三、简式的报道援引其他渠道消息确认:“合同既不包括技术转让,也不包含系统生产许可。”没有技术转让的原因无非三种可能:一是中方不需要转让;二是俄方不愿转让;三是双方就技术转让的条件(如价格或可转让技术类型)无法达成一致。

如果按照俄方说法,中方在2014年签署合同前曾经多次主动求购S-400,那么中方就没有理由拒绝技术转让。那么是俄方不愿意转让吗?表面上看似乎成立。作为俄军最新型主战装备,考虑到其技术的敏感性,以及此前中俄军贸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历史纠葛,俄方至少是有限制技术转让的动机。

但就在一个月前的4月3日,普京在安卡拉与埃尔多安会晤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竟然慷慨的表示“关于两国联合生产S-400系统,目前并不存在任何障碍。这完全是一个在经济实体层面上解决的商业问题,没有任何军事和政治方面的考虑,因此没有任何限制”。——这显然意味着技术转让。

既然S-400的技术可以转让给土耳其,就表明莫斯科并不准备绝对禁止该武器系统的技术扩散。在当前俄方战略受到冷战后西方空前力度的打压,亟需中国予以全方位支持的背景下,莫斯科又有什么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厚土轻中”?更何况土耳其仍是一个北约国家。因此,笔者判断双方很有可能是对技术转让的条件无法达成一致,如在可转让的技术类型上难以匹配,毕竟俄方即便同意技术转让,也未必愿意转让S-400系统相关的所有技术。

同理,正在谈判中的印度购买S-400项目遭遇各种波折,也很可能是技术转让的类型难以匹配所致。

完成理念与技术跨越的刚需

尽管订购量有限,交易金额也不算高,但中俄间的这笔防空导弹交易早在多年前的酝酿阶段就被全世界广泛关注。对于俄罗斯金刚石-安泰公司而言,S-400成功出口中国这样的军工大国无疑成为该系统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最有力广告,其后续的外销表现也的确证明了这一点。毫无疑问,其相当大的一部分利润会被用于更为先进的S-500防空系统的研制,这种良性循环对缺乏资金的俄方来说极为重要。而对于北京和莫斯科来说,S-400这类用于搭建国土防空系统的战略级武器交易,也是对两国亲密战略伙伴关系的明确宣示。

但S-400之于中国的意义肯定不仅于此,哪怕只引进两套系统,哪怕国产防空导弹技术近年来进步明显,“凯旋”针对性极强的研发理念对于中国国土防空体系建设和装备研制的参照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

参加红场阅兵的S-400导弹发射车

S-400系统是苏联“渐改”式武器发展思路的典型代表。从S-300到S-400,两者在系统结构、技术特点,以及作战单元编组等各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继承关系。S-400可以说是S-300V与S-300P两系列量变升级到一定阶段后的质变产物。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俄军在S-400上终于实现了反导与防空功能的融合。而在此之前,俄军最主要的战术反导平台是履带底盘的S-300V,轮式底盘的S-300P系列则更加侧重防空。

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引进了S-300PMU系列导弹系统。然而现代空防环境已与冷战时期大为不同,美军第五代作战飞机为空袭方提供了一种相对可靠的突防手段,F-22和F-35不仅隐身性能出色,同时还具备高机动性和超声速巡航能力。作为新一代防空系统的S-400必须对此做出强有力回应,这就要求其不仅需要提高目标识别和锁定能力,同时导弹本身也必须具备更高的拦截速度,以及在最大射程边际时的机动过载存量

在过去由S-300V所承担的战区反导任务中,S-400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中远程弹道导弹的猎杀能力。这类导弹相比近程弹道导弹具有更大的末端再入速度,拦截弹必须在动力性能和杀伤模式两方面有质的变化。

不惧隐身与超机动目标

S-400系统的基本作战单元为导弹营,每个导弹营配备12辆5P85系列导弹发射车。发射系统可以采用标准的4联装储运发射筒,也可以将3具大型发射筒和4具小型发射筒捆绑在一起,构成7联装储运发射装置。其中,3具大型的储运发射筒可装备3枚40N6或48N6E2导弹,每具小型发射筒可装备1枚9M96E/9M96E2导弹。从目前掌握的数据看,9M96E导弹射程40公里,射高20000米;9M96E2导弹射程120公里,射高53000米;48N6E2导弹射程195公里,射高27000米;40N6导弹射程400公里,射高70000米。

S-400系统配弹多样,可应对多种目标。

S-400系统所配备的91N6相控阵搜索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为600公里,对抗类似F-22“猛禽”这样的高速、隐身来袭目标的能力非常强。导弹在不断接近目标的过程中还可区分目标要害部位,提高了目标识别能力及反隐身、抗干扰能力。以目前数据相对公开的9M96E/E2导弹为例,其飞行末段在主动雷达导引头搜索到目标信息后,可发出相应指令启动侧推系统,使导弹能够在发动机工作的25毫秒内获得20G的附加过载,最大脱靶量由48N6E2的9米进步到3米以内。

战术弹道导弹的高速性能对反导系统的末端机动能力要求更高。拦截弹在主动段内至少需要40G的机动过载才能及时调整到最佳攻击弹道。S-300、“爱国者”-2等上代防空导弹多使用燃气舵进行姿态调整,较大的体积和基本依赖空气动力的控制方式使其末段机动能力有限,难以对付弹道导弹这样的超高速攻顶目标。为此,9M96E/E2导弹采用了类似“爱国者”-3的空气动力舵面+燃气舵+推力矢量技术,在15公里距离内最大可用过载高达60G,在40公里距离内也能达到30G,而9M96E2在120公里最大射程处仍能保持20G的机动过载。

9M96E/E2导弹采用定向飞散的新型破片战斗部及相应的起爆控制技术,其单枚破片的质量由上代导弹的4至5克提高到20至25克,并将起爆方向控制在脱靶方位上,以使破片与弹头的碰撞角尽可能接近90度(这时破片对弹头的引爆概率最大)。尽管“爱国者”-3采用了更先进的动能拦截器,9M96E/E2的定向破片杀伤拦截器仍可取得与之相当的毁伤效果,且价格仅为“爱国者”-3的1/5。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杨一帆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