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岁晚照新晴”,海上名家作品走进杉达学院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2022-12-31 09:07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12月29日,“岁晚照新晴:海上名家邀请展”在上海杉达学院图书馆五楼展厅举行,展览展出了来自上海美院、上海中国画院、上海油雕院等专业院校和创作研究机构的艺术家的作品。

上海杉达学院办学至今已有30年,旗下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设各类设计学科,2019年设立的校级科研机构人文艺术研究中心,将更多艺术家、艺术作品、学术论坛,以及艺术审美教学引入校园。

王劼音,《冮南花》,布上丙烯,120x50cm

在数字化、图像化生存的今天,关于艺术与艺术教育的思考已逾出艺术学的边界,新兴的文化形式正在形成,数字技术改变着年轻一代对艺术的感知、欣赏和理解方式。以学院教学为例,当下大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和理解多依赖于技术中介、这种导向的消费型欣赏方式实际上取消了艺术欣赏者与艺术作品在审美和意义层面任何真正交流的可能性。

姜建忠,《解读戴安.阿勃兹NO.8》,布面油画,170×130cm,2017年

这正是上海杉达学院人文艺术研究中心将“海上名家邀请展”引入校园的目的之一。另外,上海杉达学院定位在应用技术大学,艺术学科偏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如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都与实际应用相连。所谓应用型人才,除了艺术学的理论技能,更重要是把理论方法切实应用到工作实践之中。为此需要在校期间特别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

“如何把自己在校期间的作业在将来转化为作品,再从作品转化为产品,更进一步的希望基于应用技术大学的背景,将来将产品转化为商品,真正面向市场。”上海杉达学院校长陈以一说,“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艺术理论和审美的熏陶铺垫,这是未来作品经过产品转向商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就艺术专业教学而言,每个科系都有自己的体系,也有一些共通做法。作为人文艺术研究中心,任务则更为综合,需要跳出科系的范畴,向更多的学生进行艺术的传播和教学。”

此次展览展出18件作品涉及老中青三代,展出作品以油画为主,也包括国画与雕塑,可一窥海上绘画在当下的传承。

凌启宁,《黄土》,25x30cm,油画,2016年

凌启宁,《北国》,25x30cm,丙烯,2016年

展览中,王劼音、凌启宁、邱瑞敏均有上海市美专求学的经历,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培养的第一代艺术家。王劼音的《冮南花》安静而沉稳,带着中国文人“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意味。1941年出生的王劼音其创作历程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向西方看,但在1986年赴维也纳进修后,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特别之处,创作开始倾向中国传统文化。同样在凌启宁笔下,无论是《北国》还是《黄土》带着内敛和苍茫的底色。邱瑞敏油画始终坚持着油画民族化和现代化的探索,他在深灰色调中进行着内在结构和绘画造型语言的发掘。

邱瑞敏,《思》,100×80cm,布面油画,2015

邱瑞敏,《中学教师》,2015年,100x80cm

姜建忠、蒋铁骊、白璎目前均在上海美院教学一线,他们的油画、雕塑和国画作品代表了当下上海学院创作的水准。姜建忠此次展出的《解读戴安·阿勃兹》是其近十几年来一直延续的系列。在过去很长时间,姜建忠也一直在思考“写实”和“具象表现”的本质区别。在探索和酝酿具象表现的真正内涵、并寻找图示之时,正好看到了阿勃兹的摄影,她拍摄的扭曲的形象,让姜建忠感受到了其中的关系,由此他将阿勃兹的表达与中国传统形象做了意义化的融合,试图把观念和技术结合,画一些有技术、有可读性、耐看的,但不是传统意义上审美的作品。

姜建忠《解读戴安·阿勃兹No.7》 布面油画170×130cm 2013

蒋铁骊也一直在探索雕塑“本体”的问题,在他看来,雕塑的“本体”并不是塑造技巧,而是到达人性深度的可能性。白璎的人物作品一直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与上海印记。“都市人”是他多年来观照表现的主要载体。

蒋铁骊 《周信芳》青铜 高 130厘米 2010年

白璎《入境No.40》,设色纸本,2013年,46Χ46cm

马楠的“灵山”系列油画也是本次画展的亮点之一。

马楠,《灵山:高山仰止 清光大来》,90x80cm,2018年

韩硕、余启平的作品呈现出中国画的不同面向,他们的作品或依托写生或表达自我。

韩硕 ,《三个女孩》 2013年

余启平,《不爱读书》,45x46cm,国画,2018年

李哲虎则是以油画为载体,承载中国文人画的精神旨趣。石至莹作品中学院的痕迹相对少些,此次展览她以各式石头入画,其中包含的不仅仅是观念,在书写性的笔触中,还能看出其对传统的理解,继而又大胆地抛去一些传统的图示。林森的雕塑细腻、精巧,试图表现人与周遭发生共鸣的微小瞬间。

李哲虎,《问询图》,丙烯,2021年,50x60cm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上海杉达学院人文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马楠认为,展览的意义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

石至莹,《岩石》,油画,30x40cm,2016

林森,《水月志》,树脂、不锈钢,2013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4月,展览期间还将举行人文艺术论坛,发言专家学者包括姜建忠、李定军、汪永江、蒋铁骊、徐明松等。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