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百位名家迎新领读,文学之光汇成星海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23-01-03 16:24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在流动的文学盛宴中辞旧迎新,为迎接2023新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携手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在北大红楼举办了一场文学迎新公益直播“百位名人迎新领读——2023文学中国跨年盛典”。

迎新领读活动以“线上+线下、现场+连线”的组合方式呈现。以作家、翻译家、艺术家、文化学者、出版人等名人为主体构成百位名人的阵容,持续五个小时的活动中,他们分享了百余中外文学名篇,让文学的微光汇聚成星海。

主持人陈鲁豫引用了爱尔兰作家约翰·康诺利在《失物之书》中的一段话开场:“假如没有被人类的声音大声朗读过,没有被一双睁得大大的眼睛在毯子下面随着手电筒的光追寻过,它们在我们这个世界就不算真正地活过。”以此表达了文学在被接力领读的过程中,才能被重新表达、演绎和传递思想。陈鲁豫作为“文学中国”领读的开启人,领读了诗人江河的《让我们一起奔腾吧》,以“春天正迎着我们走来,献上更多的花朵”开启跨年盛典。

领读活动也特别设计了“文学中国领读人”证书,以燃起的蜡烛为设计创意,寓意文学之光或许并不耀眼,但当点点微光汇聚起来,就会形成文学的暖阳、迸发无穷的力量。

回忆构成生命

2023文学中国跨年盛典上半场的第一个主题词是“朝花夕拾”。关于往昔的情感与文学生活紧密相连,时光如长河,而文学就像琥珀,凝结着一个又一个闪光的不朽时刻。各位领读人在线上分别为朗诵了《逍遥游》《将进酒》《故乡》《蒲桥集》《萤火》《八百米故乡》等选段,从文学中回望过去的这一年。

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董强,作家王跃文,编剧史航作为上半场的嘉宾,在现场围绕“朝花夕拾”的主题进行对谈。董强分享道:“阅读文学让我们沉浸在跟生命紧紧相关的回忆当中,就像普鲁斯特说的,这种回忆构成生命,非常美好。”

王跃文在现场领读了新书《家山》中的段落,他分享道:“《家山》写的是上个世纪前五十年的事情,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跟上世纪前五十年不可能有时空交错,但通过文学的方式,我们跟那个世界、跟那个时空建立了某种联系。”

史航分享道,自己对于濮存昕领读的《故乡》印象深刻:“鲁迅先生短短的几个自然段,已经把我们的一辈子都走遍了。”不管我们身在何时何地,总能从文学当中找到似曾相识的灵魂,发现自己并不孤单。

连线嘉宾中,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带来了史铁生《病隙碎笔》中的选段,李洱认为,史铁生的小说和散文直面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身体的困难、灵魂的困难,但是他仍然有一种战胜和穿越这些困难的勇气;作家邵丽分享了她创作的长篇小说《金枝》,她回忆道:“我用最朴素和最中国的思想和语言写的这本书,不管经历怎样的磨难,当他们看到土地和土地上茂密的植物,就会重新焕发出对生活的热望,也许这就是五千年来中华文明从未被阻断的文化密码。”

上半场的第二个主题词是“热爱生命”。二十余位领读人则各自分享了《牵牛花》《俗世奇人》《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名人传》《悠悠岁月》等中外文学中关于生命的段落,由此表达,在认清生命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命,这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

王跃文谈及对文学与生命的看法时提到:“今晚大家读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文学经典,但不管怎么样都是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人生活过的证据传达给我们生命的光芒,这就是文学的可贵之处。”

董强在谈到文学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时,引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为例。董强认为:“她特别关注生命,关注社会中的人……文学既然是一种作为人的表达,能够专注于人,回归到人,以人的最真实的感受为出发点,我相信它就有感动人的地方。”

作家毕飞宇参与了现场连线,回顾即将过去的2022年,他认为:“文学是一种陪伴,文学是一种慰藉,但我觉得文学首先是记忆,它是个人的记忆,最后可以变成时代的记忆、民族的记忆。人性渴望我们尽快忘掉,人心要求我们牢牢记住。”

部分领读嘉宾

文学的温度

跨年盛典的下半场以“拥抱世界”开启。中外领读人围绕“拥抱世界”分享了《定风波》《巴黎圣母院》《火的女儿》《地下室手记》《我想和您一起生活》《老人与海》等经典文学段落。

北京大学教授、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主任赵白生,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意大利语教研室主任文铮,以及青年作家石一枫作为下半场的现场嘉宾。

赵白生分享了自己数十年的世界文学教学工作的体会:“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两大误区,一个是单线化,还有一个是单面化。”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打破这两个误区,引导读者更全面地认识世界。他还在现场用英文领读了曼德拉的作品并介绍说:“如果大家到非洲去,有一个地方必须要去,就是罗宾岛,那个地方被认为是精神的麦加。”

提到世界文学就一定离不开翻译家,多年从事意大利语翻译和研究工作的文铮感慨,虽然人工智能翻译发展很快,但是“文学是有温度的,而机器没有温度,不管它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还要和文学家们一起写——他们写,我们译,传播到世界”。他还在现场用意大利语领读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莱奥帕尔迪的作品,因为“我们不能停止想象,能帮助我们想象的最好方式就是文学”。

在谈到对“世界”的感知时,作家石一枫认为:“工作给人带来的认识世界观的变化,我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变化,等等,让‘世界’这个词汇对于我而言不停地变化——有时候巨大无比,有时候就这么点儿。”身为小说家,他要处理的便是身边具象的环境,是一个微观的世界。

在下半场的第二个主题“相信未来”中,作家王蒙朗诵了《青春万岁》序诗,二十余位领读人通过云端分享了《望庐山瀑布》《哈尔滨访雪记》《烟霞里》《燕食记》《如果生活将你欺骗》《吉檀迦利》等中外文学作品。

石一枫分享了自己对于新年的期许:“要继续像西西弗斯一样推石头,每天早上起来泡上茶开始写作,写一点东西,这一天才觉得踏实。我尽量每天推这个石头,但是得推得载歌载舞,推得相信未来。”

主持人张泽群作为跨年盛典的最后一位领读人,邀请大家共读诗人食指的作品《相信未来》作为活动的收尾:“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责任编辑:陈诗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