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阿姆斯特丹2050总规:人类大都市

2023-01-06 10: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

阿姆斯特丹2050总规:人类大都市

去年夏天,阿姆斯特丹议会通过了《Omgevingsvisie 阿姆斯特丹2050:人类大都市》。由此,环境愿景取代了《阿姆斯特丹2040》(Structuurvisie)。环境愿景包含了阿姆斯特丹所面临的挑战,描述了基于五个策略的理想发展路径:

· 多中心发展

· 限度内增长

· 可持续和健康的交通方式

· 严格的景观

· 共同创造城市

该愿景还包含了发展空间框架以及策略实施议程。

荷兰阿姆斯特丹市长Marieke van Doorninck

2050愿景发布的背景特殊,阿姆斯特丹市长Marieke van Doorninck在其前言中这样写到:

“阿姆斯特丹正处于其近750年历史中的一个特殊时刻。在起草这个2050年的未来愿景期间,世界被一场破坏性的大流行病所困扰。阿姆斯特丹经济及其人口和游客的快速增长由于疫情地爆发戛然而止。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阿姆斯特丹市行政部门选择将目光牢牢地盯紧未来。《阿姆斯特丹2050》(Omgevingsvisie Amsterdam 2050)描绘了一个明确的长期路线,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正是由于不确定性才产生了对政府指导的需求。近年来,居民、游客和国外资本的大量涌入,使我们失去了控制力。此外,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人口老龄化和国际化给阿姆斯特丹带来了重大挑战...”

阿姆斯特丹2050年城市发展结构规划,阿姆斯特丹市政厅

在面向不确定性的未来之时,阿姆斯特丹市政府选择从人类居住未来出发,站在地方角度试图给全世界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模式参考,成为人类共同的大都市。

✦+

+

五大策略并举,寻路不确定的未来

1

多中心的发展

多中心发展意味着阿姆斯特丹将从城市中心向外扩展,走向多中心、更多样化的城市模式。高效的铁路与地铁交通网络将阿姆斯特丹大都会区连接起来。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增长的大都会,阿姆斯特丹市政厅期待提升城市景点和生活环境,以吸引国际公司和知识机构。

2050阿姆斯特丹区域协同发展规划,阿姆斯特丹市政厅

预计到2050年,阿姆斯特丹地区将会迎来200,000新移民从世界各地迁移至此。对于这些移民地安置,市中心区域将不会是唯一的选择,也会依据高效的铁路基础交通设施向周边卫星城区扩散,并通过高质量的公共交通和地铁网,关注车站区域的发展。

阿姆斯特丹2050年城市经济结构图,阿姆斯特丹市政厅

除了现在中心城区和Zuidas,阿姆斯特丹也需要新的特色城市核心,因而Nieuw-West、Zuidoost和Noord的城市发展将提上议程。多中心发展一方面是增加核心地区的就业,另一方面是希望能打破阿姆斯特丹日益严重的增长分布不均、空间隔离与机会不平等。

在城市、城市群和整个地区的平衡发展中,阿姆斯特丹期望在大都市地区建立更多多样性,同时以更多的凝聚力,使阿姆斯特丹成为一个多代同堂的城市。

Amstel商业公园,Husky - CC BY 4.0

2

限度内的增长

通过全面、可持续的地区发展提高城市密度。

在现有街区中为15万套新住宅提供空间

改善现有街区和住宅的可持续性

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倡议的空间

阿姆斯特丹港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限度内增长意味着减少生态足迹,而紧凑的城市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紧凑的中心区域意味着城市以外的景观可以保持开放,居民旅行距离短,从而使得基础设施可以被有效利用。

阿姆斯特丹2050年城市发展密度规划图,阿姆斯特丹市政厅

阿姆斯特丹2050年自行车路线规划图,阿姆斯特丹市政厅

到2050年,阿姆斯特丹将在其目前的城市范围内为25万阿姆斯特丹人腾出至少15万套住房的空间,这些街区将与工作和生活混合。这种混合式的增长有助于现有城市的社会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最终限度内的增长有助于创造“甜甜圈城市 ”(阿姆斯特丹市新的经济发展理念),构建坚实的社会基础设施,并将城市对空间的实际使用、原材料的使用和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降到最低。

Herfst in de binnenstad, Koen Smilde Photography

3

可持续和健康的流动性

将整个阿姆斯特丹发展为一个步行和骑行的城市。

创造有吸引力和适合户外运动的公共空间

为骑自行车的人和行人提供更多空间

汽车是客人

繁忙的交通路线成为绿林荫大道

阿姆斯特丹2050年自行车路线规划图,阿姆斯特丹市政厅

在这些措施的背后,是阿姆斯特丹日益增长的高密度空间环境,稀缺空间的利用。只要能够保证空气清洁、生活环境安全、能吸引居民去玩耍和锻炼,高密度空间环境并不与健康的居住环境相冲突。因而在公共服务设施地部署逻辑中,可达性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在不远的将来,阿姆斯特丹居民可以在步行和骑车的距离到达附近的建设设施、商店、夜生活场所和公园,大面积的绿化也都在步行范围之内。

Vondelpark in Amsterdam. Source: NL Agency

到2050年,行人、骑行者和公共交通的路权将稳步提升,进一步限制车行在市中心的范围,仅留下必要的交通运输,如应急和救援服务、物流和面向残疾人士的设施。实现一个低汽车保有量的城市需要重大的努力,阿姆斯特丹的创新之一就是构建公共交通连接和汽车停靠紧密结合P+R式的交通换乘枢纽交汇点,使居民工作和乘坐基础设施时有更便利地衔接。

阿姆斯特丹2050年车行主要路线和交通换乘枢纽规划图,阿姆斯特丹市政厅

4

严格的绿化

为人和动物提供一个健康的、具有气候适应性的生活环境。

尽可能地绿化公共空间

公园的发展

绿色路线和生态走廊

对景观的投资:自然发展,循环农业,以及运动和锻炼的空间

2050年阿姆斯特丹城市街道印象:居住质量、可持续和健康的公共空间、热闹氛围和社区服务设施,阿姆斯特丹市政厅

与60年前相比,阿姆斯特丹已经成为一个蓬勃生长的绿色都市,街道和街区绿意欣欣向荣。行道树、公共空间的绿色设计和城市的外墙绿化在其中角色重要。与此同时,市政厅正在景观、邻里、建筑物上和社区周围四个纬度同时进行干预,去发展有质量的空间品质,使城市不受气候影响和更适合人类、动物和植物居住。空间的质量和多样性保证阿姆斯特丹居民获得更多的绿色空间,但也在粗糙和安静的地区保护城市自然。

2050年阿姆斯特丹绿色空间规划,阿姆斯特丹市政厅

5

共同打造城市

给予总体指导,为倡议提供空间。

在规划过程中,平等(数字)获取信息

邻里之间的利益协议和地方愿景

让阿姆斯特丹人在管理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为住宅合作社提供更多的空间:在2040年达到住房总量的10%

自由空间作为一个固定的规划组成部分

2050年阿姆斯特丹高层发展区规划,阿姆斯特丹市政厅

阿姆斯特丹希望公民能更广泛地参与到设计决策中,通过与如购房公司、投资者和大型机构等多方机构合作让规划过程的决策更加包容和透明。这一过程鼓励阿姆斯特丹人积极发声,为个人成长和提升生活环境、当地创业的空间、城市发展的自由空间创造更多的积极和平等的机会。

✦+

+

甜甜圈经济学-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阿姆斯特丹2050年发展目标背后所展现的变化正是由于发展价值观的改变。作为阿姆斯特丹2050年经济发展模式原型的甜甜圈经济学的理论发起人,Donut Economics 提出了一种适合我们时代的经济思维方式。这不是一套政策和制度,而是一种实现本世纪所要求的再生和分配动力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借鉴了来自不同经济思想流派的见解——包括生态学、女性主义、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和复杂经济学——它提出了七种像 21 世纪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方法,以便将经济从本地转变为全球,旨在满足地球生命力所能及的所有人的需求。

甜甜圈由两个同心环组成:一个社会基础,以确保没有人缺少生命的必需品;以及一个生态天花板,以确保人类不会集体超越保护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行星边界。在这两组边界之间是一个环形空间,既生态安全又社会公正:人类可以在其中茁壮成长。

甜甜圈经济学的出发点是将目标从无休止的GDP增长转变为在甜甜圈中蓬勃发展。同时,通过认识到经济嵌入并依赖于社会和生活世界,看到全局。人类行为包含的不仅是竞争和个人主义,同样可以培养为合作和关怀。

甜甜圈经济学模型,阿姆斯特丹市政厅

经济、社会和生活世界的其他部分是复杂的、相互依存的系统,最好通过系统思维的视角来理解。它要求将当今的退化经济转变为再生经济,将分裂经济转变为分配性更强的经济。最后,Donut Economics 认识到成长可能是人生的一个健康阶段,但成长是有限度的。而依据这一理论,阿姆斯特丹也创造出相应的空间模型,期望能在空间上将经济予以反馈出来。

甜甜圈经济城市空间模型,阿姆斯特丹市政厅

✦+

+

响应世界城市日行动,从本地走向全球

“阿姆斯特丹2050年,人类大都市”这一愿景正响应2022年世界城市日的主题——行动从本地走向全球的号召。

按照惯例,联合国人居署会将不同的合作伙伴和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聚集在一起,分享他们在地方行动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分享地方行动的成功之处,以及授权地方和区域政府创建更绿色、更公平和可持续的城市所需要的内容。响应联合国人居署的可持续目标要求,地方行动对于到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荷兰作为联合国可持续目标价值观坚定地认同者,也一直在城市发展上注重本地与全球的合作。

阿姆斯特丹城市农业,Source: Tineke Dijkstra

原标题:《阿姆斯特丹2050总规:人类大都市》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