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八一评论:自由不意味着为所欲为,红色经典英烈事迹不容调侃

冯咸鱼/微信公号“八一评论”
2018-05-26 13:23
舆论场 >
字号

如果他还在人世,现在已经是一位89岁高龄的老人了。我想象他以功勋卓著的老兵身份接受媒体采访,半个身子陷到柔软的沙发里,模样老态龙钟,一双眼睛在层层叠叠的皱纹后头里露出平和而坚定的目光,当他说起年轻时上战场的往事时,声音平静,但那双眼睛仍会像多年前一样闪闪发亮。

他叫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危急时刻,他以手作支架,将炸药包顶在桥洞上,拉开了导火索。一声巨响后,年仅19岁的战士与敌人的碉堡同归于尽,队伍前进的障碍扫清了,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年轻的战士在拉下导火索的那一刻,心里是如何想的,我们无从得知。出于艺术创作、丰富人物形象的目的,学生课本、红色电影里的董存瑞常常被塑造为“伟光正”的典型英雄形象,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都是铿锵有力的呐喊:“为了新中国,前进!”

“伟光正”,是伟大、光荣、正确的缩写,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里,这个词多少带有几分戏谑。在“逆反心理”的影响下,不少人对官方宣传下意识地产生了抵触情绪。乃至“戏说红色经典”数见不鲜,打着“挖掘历史真相”旗号虚无化英雄事迹的风气也一度很流行。

“xx版本的红色歌曲”——诸如此类的恶搞再创作一度风靡互联网。

什么可以戏说,什么可以恶搞,这个范围应当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部分人或许会拿出“言论自由”、“思想独立”等话来辩驳,但须知,自由不意味着为所欲为——红色记忆、红色经典、英烈事迹,是严肃而不容被调侃的事物,这应当成为我们的共识,成为不能被轻易触碰的底线。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他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巅。”

英灵肉体已逝,但精神长存。翻阅中国人的记忆,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长久地铭刻在每个人心底。他们牺牲时都很年轻,没有多年后在和平繁荣的当下,安坐在沙发里对媒体缓缓回忆战火纷飞年代往事的机会,只留下几张正当芳华的照片,一组组悲壮动人的故事。

肉体上的活着,终有消逝的一天,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一个精神伟大、牺牲壮烈的人,即使肉体逝去多年,也会长长久久地活在当世的人心里面,他们的伟业将代代传承。他们不会衰老,他们永远年轻着。

(原标题为《 纪念董存瑞牺牲70周年|他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巅》)

    责任编辑:钟煜豪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