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安家|一个新西安人的买房路:落户3个月,遭遇7次摇号失败

澎湃新闻记者 计思敏
2018-06-17 07:40
来源:澎湃新闻
地产界 >
字号

【写在前面:楼市重新升温,我们将如何安家?最近,澎湃新闻记者来到几个被冠以“房价热点”的城市,采访了市场专业人士和数名正在这些城市中奋斗的年轻人。有在法国留学回到贵阳的海归,有在成都每每熬夜拼搏的公司白领,也有刚刚在人才新政下落户西安的创业青年。房地产市场政策变化和城市变迁背后,中国年轻人们的经历如此相似。】

今年26岁的陕南汉中人李洋(化名)刚刚经历了第7次西安新盘摇号的落选。今年3月落户到西安后,他开启了到处排队交购房资料摇号买婚房之路,三个月以后,他的闲暇时间仍然全部耗在各个楼盘售楼处交材料的兜兜转转之间。

正在以前所未有速度吸引人才落户的古城西安,最近两年时间里房地产市场也开启了空前的繁荣。

西安市公安局5月最新数据显示:自2017年3月1日实施户籍新政以来,截至目前已新迁入落户64.5万人,相当于一年迁入一座中等城市。与之相对应,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西安房价环比涨幅达到1.6%,在此之前,西安房价已经延续了25个月的涨势。

房产销售火热背后,是西安商品房库存的迅速降低,商品房供应不足和一手房限价的双重因素下,一套新房成了最难买到的商品,千人排队摇号屡见不鲜,与之相伴的,则是与买房潜规则相伴的种种乱象。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近期到西安进行了走访发现,一种无奈而焦虑的情绪普遍弥漫在打算买房的西安市民群体中。

百套房源引数千人摇号,有楼盘收资料至深夜12点

5月25日,西安天气温度达30度,即便烈日当头,在售楼处排队交资料的客户却排成了长龙,场面壮观。

位于西安曲江二期中央商务区的金辉世界城在近日取得预售许可证,共计550套房源推出销售,在25日当天,金辉世界城通知客户将在下午18:50~24:00以及5月26日9:00~18:00在项目销售中心收取意向客户的购房资格审查资料。

据意向客户反映,当天下午15时左右就有客户顶着烈日开始来排队,并且排队客户越来越多,队伍沿着销售中心一直往外延伸,在项目的公园处绕了好几圈,即便26日白天还可以交资料,排队的人群也并未放弃撤离,一直排队到晚上24时。

在记者走访的几处楼盘发现,新开盘的房源并不多,多处楼盘仅推出100~200多套。

位于曲江一期曲江大道的万科翡翠国际也将于近日加推新楼盘。据现场置业顾问介绍,此次将推出约150套房源,均价在13500元/平方米左右,该楼盘目前已吸引近6000组客户,不过具体数字还是要以最后收到的购房资料为主。

而在稍早前,位于西安灞河湿地公园东岸的富力白鹭湾于5月21日取得了预售证,共计推出176套房源,销售均价在11499元/平方米,并于25日正式网上选房。

售楼中心

七次摇号一房未得的买房人

李洋仍然转战在各个楼盘售楼处,在此之前,他已经经历了6次摇号失败。

一百万元出头的总价,40万元的首付是李洋家庭可以承担的房屋价格。在3月落户之后,李洋参与摇号房源分别包括了万熙天地、金地南湖艺境、金辉世界城、招商依云、阳光城PLUS、金泰新理城,随着看房数量越来越多,他看房范围也从最开始的10000元/平方米出头到现在17000元/平方米。

李洋的情况或是西安刚需客户的一个缩影,“像我这样的人在西安到处都是。到处交购房审核资料,但是往往摇到的号太靠后轮到自己时房源已经被选完了。房子就几百套,要买的人好几千。”

仅5月25日、26日两天,李洋和他的创业公司伙伴就先后前往不同楼盘递交购房资料。

26日上午十点,在工作的李洋接到了置业顾问的一个电话,开始兴奋起来。“南湖艺境可以交资料了”,短短几分钟内,他就向他的朋友们传播了这一消息,并约好一起前往售楼处递交资料。

26日的天气,不同于25日的烈日高温,伴随着阴雨天气,气温也一下降到了20度左右。

不过,在前往售楼处的路上,李洋和他的朋友们心里却很高兴,“这盘均价才11000元,便宜。”

澎湃新闻记者与其同行,在快到售楼处时,发现已有不少车辆堵在了马路上。售楼处内更是人头攒动。茶几上、前台处、休息处,到处均有整理资料,填写信息的客户。

在回程的途中,还能感受到他们的期待,“我感觉这次也许能摇上,要是两个盘都摇上怎么办,那就借钱都买……要是还是买不到我就换车了…”李洋的一个好友嘴里碎碎念。

然而,仅过去一天,李洋和他的朋友们就又一次心凉了。

“太背了”,最新开盘的房源还是与李洋失之交臂,原因在于轮到其选房时只剩180多平的洋房,一旦拿下,他面临的将是150万元的首付,这与他此前的预算出入甚多,无奈放弃。

李洋还是选择继续“备战”新房。“二手房价格贵,而且房东基本上都要求一把付清,完全不肯能负担得起。”李洋说道。

下雨天购房客户递交购房审核资料
宽松人才引进政策:5分钟完成落户
李洋之所以能够在执行限购政策的西安买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宽松的人才落户政策。

“5分钟不到就办完了呀,很快的。”李洋提到自己落户时的场景时说道。“大学毕业证、身份证,有这两个证就能办了,现在信息全国联网,一刷身份证符合要求5分钟不到就好了,这边确认迁入,老家的户口就注销了。”

据央视新闻报道,从2018年开年至今,已有超35个城市发布了40多次人才吸引政策。引进人才的门槛在“拼抢”中不断被放宽和降低,其中与楼市调控政策紧密相关的户籍限制资格也被打开。

澎湃新闻走访西安当地的派出所了解到,只要符合资格很快就能把户口办下来。而伴随着落户政策放开,派出所办理落户政策的人员也络绎不绝。

2017年3月,西安市推出“三放四降”,开启户籍新政。“三放四降”,即放开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落户限制,放宽设立单位集体户口条件,放宽对“用人单位”的概念界定;降低技能人才落户条件,降低投资纳税落户条件,降低买房入户条件,降低长期在西安市区就业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员的社保缴费年限。

在随后的1年中,西安又先后4次降低落户门槛,学历、年龄等条件不断放宽,审批、办证等一再便捷。今年2月1日,西安落户再推出户籍新政,将学历放宽到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身份证就可办理落户。

这也意味着,只要符合学历的大中专生仅凭两证就可轻松在西安落户。

在记者的采访中,有来自黑龙江的也有来自南通的还有宝鸡等地方的年轻人,他们在人才落户政策放开后,选择来西安发展。

“我刚来一会,感觉办起来挺快的,前面还有4个人。”来自黑龙江的小江说道。

来自南通的小夏在其母亲的陪同下,办好了最后一个流程。现在困扰他们的就是买房。

“我们已经看了很多楼盘了,现在新房太难买了,都要摇号,看了看二手房,但是曲江一期这边满五满二的房源价格高是一方面,曲江二期的房源又相对较少。”小夏说道。

据了解,曲江一期由于背靠南湖等生态宜居之地,适宜生活居住,因此房价也是愈来愈高。当前曲江二期房价相较偏低,也成为新落户人群的首选。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西安分析师刘红亮认为,宽松的落户政策在引入人才的同时,也助推了西安的楼市热度。

西安市公安局5月最新数据显示:自2017年3月1日实施户籍新政以来,截至目前已新迁入落户64.5万人,相当于一年迁入一座中等城市。其中仅2018年第一季度,西安自市外迁入落户人口达到24.49万,超过去年全年的户籍人口增长数。市人社局数据显示,落户人口中,学历落户和人才引进占65%。

看房人群的增加,楼市出现个别楼盘“供不应求”的现象。

不过,链家西安城市总监王国建认为,人才落户政策并非主因,相比成都、重庆、武汉等同地位的城市,西安当前的房价并不高,加上目前新盘入市处于断档期,推高了楼市的热度。

曲江派出所内办理落户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与人才政策同步,自2017年开始,西安已连续4次升级楼市调控政策,从限购、限贷、限售到限价。

2016年12月31日,西安市房管局突然宣布:西安将重启限购政策。2017年1月1日起,本市及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本市城六区范围内只能新购一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2017年4月18日,陕西省西安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本地居民用商业贷款购买首套房的首付不低于30%,二套房不低于40%,三套及以上停止贷款。

2017年6月28日,陕西省西安市政府发布《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我市住房交易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2017年4月18日以前,在西安各市区购买商品住房,自购房之日起满5年方可上市交易,购买二手住房,房屋产权人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后满2年方可上市交易。

2017年9月13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稳定住房市场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将住房限购政策调整为:在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长安区行政管理区域及高新区、经开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航天基地、国际港务区、沣东新城等开发区规划区域范围内,暂停向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下同)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包括夫妻双方及未成年子女,下同)、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售房;在上述区域范围内无住房且能够提供2年以上(含2年)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可购买1套住房。经批准引进的各类人才购买自用住房的,不受限购政策限制。

同时规定,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在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或现房销售备案前,开发企业应按照“一房一价”、“明码标价”的有关要求,先向物价部门进行销售价格申报。

摇号引发的楼市乱象

除了刚需客户,西安也出现了一批投资客。

“西安的房价从2016年10月份开始上涨,2017年3月、4月的时候来了一波炒房团,把西安的房价一下子炒高了,随后西安就出台了一系列限购、限售措施。”当地一名中介人员向记者说道。

正是在炒房高峰期,他们的门店接手过将所有在售房源全部买入的客户,除了部分房东毁约不卖了,即便房东跳价,炒房团也一举拿下。

支撑投资客户信念的一大理由是:西安将跻身国家中心城市之列,正式成为全国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除了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名单中还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成都、武汉和郑州。

“你想想,西安要做中心城市,但是现在新房价格才1万多,高吗?”来自浙江的黄女士反问道。“我对投资懂一些,我觉得现在能买就买,西安房价上3万不是问题”。

而在记者走访中了解到,目前很多热门新盘买房群体中,接近70%身份证号码显示非西安本地客户,这部分人群不排除部分是炒房客。

也正是在刚需客户一房难求的情况下,西安一楼盘暴露存在的潜规则乱象,而这一情况也广受当地人诟病。

“买房难,现在摇号大概也是做样子。”在西安开出租车的司机老王说道。“我在前年就想买房子了,开盘的时候看中的是16楼的一套三房,户型也不错,但是销售人员跟我说卖掉了,只能让我选13楼以下的。你说里面会没猫腻吗?”

老王的担心并非师出无名。5月24日,两张疑似西安“南长安街壹号”楼盘关系户名单的截图在当地不少微信群中传播。

截图中包括客户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置业顾问姓名,而尤为引人关注的则是“关系明细”一栏,其中提及西安市及长安区质监、房管、土地、供电等等多个部门官员。

尽管“南长安街壹号”的微信号发布声明称“网上散布传播的所谓‘摇号购房者信息登记表’与事实严重不符”,但在随后西安市长安区委宣传部成立的调查组核实下,部分业主信息确实属实。

面对购房乱象,6月3日,西安市房管局发布通告称,为进一步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维护购房群众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发展环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暂停受理融创中国西安公司商品房预售许可申请。

据《陕西新闻网》的报道,融创西安南长安街一号项目已经全面停止销售。目前正在对106套违规销售房源办理退款。

据《华商报》报道,“摇号门”事件所暴露来的一系列问题更是引起了各方的反思。“摇号门”事件后,西安市房管局要求必须使用公证处的摇号系统开盘选房,拿到预售证号,项目就已经收取了符合购房资格的人员资料,但是时间已经过去快半个月了,现在也没有明确到底什么时候公证处的摇号系统才可以开始使用,而摇号细则何时公布也不得而知。因此,西安限购区域内自6月1日-13日取得预售证的楼盘均在等待“公证处的摇号系统”,无一开盘。

禁土令致新盘入市“断层”,下半年房慌或得到缓解

而“抢房”大潮的背后,也将西安新房市场供需失衡的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治霾,西安在去年推行冬天‘禁土令’,工地不准开工,也影响了楼盘的进度,出现预售证拿不到楼盘也不能卖的局面”。当地一位中介人员向记者说道。

据悉,西安执行的“禁土令”时间为2017年11月15日起至2018年3月15日,在这期间严格执行冬防期“禁土令”。按照陕西省统一规定,除地铁项目、市政抢修抢险工程之外的建设工地禁止出土、拆迁、倒土等土石方作业。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近日发布的百城库存报告显示,西安在5月份商品住宅成交量小幅超过供应面积,受此影响,住房存量和去化周期也都出现下滑。5月,西安商品住宅库存量约955万㎡,环比4月份减少3%,同比去年5月减少16%。按照近期销量估算,目前西安商品住宅库存的去化周期为6.28个月,相当于住宅库存半年多一点就可以卖完,环比降幅达到了18%。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西安分析师刘红亮指出,随着落户政策的实施,人口快速迁入,购房人群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西安楼市供应趋紧。不过根据西安市国土局发布的数据,2018年西安计划供应住宅用地2.1万亩(不含西咸新区0.38万亩),较2017年增加42%。房管部门在年初发布的上市计划当中,西安下半年还将有约20万套新房上市,届时“房荒”现象将得到缓解,市场基本能够达到供求平衡,房价自然也将企稳。

链家西安城市总监王国建也指出,当前西安楼市正处于供应的断层位置,预计在6月份以后,随着新楼盘预售证的下批,房源入市后,供求矛盾会有所缓解。

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夏俊山此前也表示,受手续办理和施工进度的影响,部分项目没能按年初发布的计划上市,一季度住房供应量比计划少80万平米。随着施工旺季的到来,后续项目将按计划陆续推出上市,这种暂时的现象将逐渐解决。“今年上市计划当中,一手房加二手房有35万套左右会陆续推向市场,所以说房源是充足的。”

    责任编辑:刘秀浩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