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叔同:一岁尽处,万象更新,只求一新

2023-01-21 16: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李叔同入山后专研律学,受戒精严。在永嘉庆福寺,为编纂《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宣布闭关,并自约三章:

余初始出家,未有所解,急宜息诸缘务,先办已躬下事。为约三章,敬告同人:

一、 凡有旧友新识来访者,暂缓接见。

二、 凡以写字作文等事相属者,暂缓动笔。

三、 凡以介绍请托及诸事相属者,暂缓承应。

一个月后,又给相关友人寄去《掩关谢客简》:

敬启者:不慧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自今以后,掩关念佛,谢绝人事。谨致短简,以展诀别。他年道业有成,或可启关相见。凡我师友,希垂鉴焉!

弘一自律甚严,闭关期间,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达官权贵,一律不见。

南洋公学的同学郭奇远来信想和弘一交流,弘一回信:“余道业未成,精力日衰,今后数年之内,仍不与朋侣接谈,先办己躬下事,为第一要着耳。”

教育家杨白民与李叔同相交二十余年,在老友中,叔同对杨白民“最为亲厚”。

叔同出家后,杨白民曾来杭州与老友共度旧岁。

弘一录格言赠老友,并写了一段题记:

古人以除夕当死日。盖一岁尽处,犹一生尽处。昔黄檗禅师云:豫先若不打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你脚忙手乱。然则正月初一便理会除夕事不为早;处识人事时便理会死日事不为早;哪堪荏荏苒苒,悠悠扬扬,不觉少而壮,壮而老,老而死;况更有不及壮且老者,岂不重可哀哉?故须将除夕无常,时时警惕,自誓自要,不可依旧蹉跎去也。

余与白民交垂二十年,今岁余出家修梵行,白民犹沉溺尘网。岁将暮,白民来杭州,访余于玉泉寄庐,话旧至欢。为书训言二纸贻之,余愿与白民共勉之也。

早在弘一还是俗世的李叔同时,他就更多地靠善行而非良言来感化人。

他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的一位老门房对此深有感触。

那时候,学校工友们都亲切地称李叔同为李老夫子。

多年后,老门房对“李老夫子”的善待他人仍念念不忘:

老夫子寒暑假回上海,都把铺盖放在我屋里,每次回来,都送我三块袁大头,一年十二块,能买三床被子呢!

这照片是老夫子亲自送我的。后边的字是一个半大孩子来找借宿时写上的,诸乐三先生说很好,我不懂。

供花是新派,烧香是老派,我经过学习,不信菩萨了,可是不给老夫子烧一根,一天就像少吃一餐饭一样,烧惯了啊。

世上难找那样好的老夫子了,哪位工友没得到过他老人家的帮助。我和闻玉去看他,他剃了光头,在院子里提水浇花,叫我们“居士”,自称“小僧”,要我们坐,他亲自送茶水,留我们吃素饭,菜里没有油,那么苦,我和闻玉都哭了,他吃得有滋有味。简直是活菩萨,真神谁见过呢?

弘一敬重蕅益大师,有时候他也通过宣讲蕅益大师的文章“借花献佛”开示弟子。

结束“南山律苑”的讲学后,弘一前往晋江草庵过冬。

除夕那晚,弘一为两位弟子传贯法师与性常法师选讲蕅益大师《祭颛愚大师爪发衣钵塔文》。

在这篇文章中,蕅益大师特别赞颂了颛愚法师“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和坚持特立独行、拒绝同流合污的气概;指出蕅益大师的卓越之处在于“古道自爱”“平实稳当”“破衫草履、茅茨土阶”“躬自作役,不图安享”“不肯苟殉诸方,甘受担板之诮”。

在文章的最后,弘一表明了坚定的信念:“翁之爪发衣钵幸存,则翁之道风未灭,必有闻而兴起者,庶共砥狂澜于末叶乎!”

除夕之夜,弘一和弟子们重温大师文章,既表示了对大师的敬仰,也寄托了对弟子的期望,当然,他还以此激励自己。可谓一石三鸟。

每到新年,到处充满新气象。户户贴春联,人人着新衣,见面问候都是恭贺新禧、新年大吉等吉祥话。

但弘一告诉弟子,对于僧人而言,万象更新,只求一新,就是改过自新。

而改过自新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省”,只有通过不断的、永不止息的反省,才会觉察“所有一言一动,为善欤,为恶欤”?若为恶者,即当痛改。

弘一要求弟子每日临睡前,将一日之事详细思之。

弘一在给弟子的开示中,充满了这种“省”。

弘一1935年在惠安净峰寺生了场大病,就搬到草庵寺养病。

后来他又扶病去了南普陀寺。当时他的病床上有一只钟比平常的钟晚两刻。

别人提醒弘一说这钟不准,弘一就笑着说,这是草庵钟。

别人不解,弘一就解释说,他在草庵寺养病时用的就是这只钟,比其他钟慢两刻。

他之所以继续用这钟,因为看到这钟,就会想到在草庵生大病的情形:“往往使我发大惭愧,惭愧我德薄业重。我要自己时时发大惭愧。”

于是,弘一故意把钟改慢两刻,好让它时时警醒自己。

后来,一直到弘一生命的终点,他用的都是这只“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钟。

这只钟在,他的反省就不会停止。

而在他给弟子的开示中,就充满了这样感人至深的反省。

弘一的开示,可谓寓身教于言传:自省省人,自警警人。

本文来源:《不宠无惊过一生:李叔同与丰子恺》

《不宠无惊过一生:李叔同与丰子恺》

魏邦良 著

李叔同与丰子恺算得上民国时期最有名的一对师徒。他们不仅是师徒,也是人生密友、艺术知音,两人心心相印、惺惺相惜。

民国史上这对师徒,堪称佳话,也是传奇。事实上,这样亲密无间的师徒关系已成遥远的绝响,已是不可复制的风景。

这本小书涉及这对师徒的交往,但更多的展现了这对名师高徒的人生经历、艺术成就、做人风范乃至宗教情怀。

原标题:《李叔同:一岁尽处,万象更新,只求一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