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泉润千年只此济南”系列解读一 | 济南的“泉泉”之心

2023-01-29 17: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字 | 芮怡

编辑 | 微芒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

济南,古称泺,因市内诸泉汇为泺水而得名。而这“泺”一字,由“水”和“乐”组成,刚好契合了济南留给世人的印象:因泉水而生,因泉水而兴,因泉水而乐。

济南泉景之独特,饶是遍历天下美景的乾隆也不禁为其作诗一首,“卓冠七十二,分汇大明湖,几曲绕琼房,一泓映绮疏。”其实,济南的泉水不止七十二处,而是多达1000余处,是名副其实的“千泉之城”。

汩汩喷涌着的“白玉壶”像珍珠一样镶嵌在济南城的街头巷尾,人们不仅能够在趵突泉景区欣赏到“天下第一名泉”的绮丽风采,偶入静默的小巷深处,也能兜兜转转寻得一处低调的泉眼。清冽甘美的泉水自地下涌出,汇成河流、湖泊,成为济南生生不息的城市动脉,也为其赋予了其独特的“江南”气息。舒适宜人的环境让老舍也流连忘返:“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01 泉水滋养之恩 · 当“涌泉相报”

泉水,是济南的根与魂,是靓丽的城市名片。奔涌不息的泉水滋养着济南人,塑造了其坚韧拼搏的精神,济南人也不忘饮水思源,以细心的呵护来报答泉水之恩。

2022年6月济南印发《关于提升城市软实力创建文明典范城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其中着重提到要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统领,建设闻名中外的天下泉城,加强泉水保护利用,打造泉水游精品线路,建设30处市民泉水直饮工程,打造更多亲泉、赏泉、品泉空间。

从前,许多老济南人纷纷到黑虎泉、趵突泉接泉水煮饭泡茶,多少年过去,接泉水的习惯仍一脉相承,拔地而起的钢筋水泥并未阻碍泉水润养这座城市、点亮百姓生活趣味的意志,如今,我们能看到济南市政府为方便市民对泉水的需求所设置的许多自动泉水取水点,自动化的设备对水进行净化过滤之后,市民可直接取水食用。这些广泛分布于市区的泉水取水点也成为济南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众多游客的驻足观赏与体验。

除此之外,《意见》还提到,深入挖掘济南城市底蕴,以“天下泉城”为核心,做大做强济南国际泉水节,规划建设国际一流的泉水博物馆,打造独一无二的世界泉水公园城市。

就在去年9月,趵突泉持续喷涌19周年之际,以“助创典范城 彰显软实力”为主题的第十届济南国际泉水节正式拉开帷幕。一个多月的时间内,30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彩活动陆续开展,既有全市性活动,也有区县专场,“线上线下”齐发力。泉水节通过一系列接地气的活动邀请广大市民就近参与,提高了市民的参与感与体验感,也让各地游客共享此次泉水盛宴。

△天下第一泉景区(来源:好客山东网)

02 科技进步 · 助推泉水文化传播

济南国际泉水节已历经十届光阴,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的泉水节“敬泉盛典”上首次采用了无人机凌空取水,并在活动现场融入了激光、全息投影、虚拟植入等现代数字科技手段,再配合灯光效果互动,打造出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如此科技手段的运用,离不开济南经济实力的提升,也彰显了济南日益蓬勃发展的的科技创新。

据英国《自然》增刊《2022年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公布的数据,济南已跃居2022全球科研城市100强第36位。资料显示,去年一整年,济南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工业强市,新旧动能转换提档升级;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规划建设齐鲁科学城,成功运行了世界首个电磁橇设施,全面推进量子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建设。同时,济南新获批全国、省重点实验室各5家,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4家,创新创造活力加速迸发。

除了以科技力量助力泉水文化推广外,济南对城市建设的高标准要求也在无声无息中“守护”着济南泉水的甘洌。

近年来,济南始终将提升人居环境作为工作重心之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据悉,2022年全年,济南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累计完成造林1.16万亩、森林抚育8万亩。重点泉群保持19年持续喷涌。

去年国庆节期间,在强降水和节水保泉综合措施叠加影响下,趵突泉地下水位突破30米大关,达到30.13米,创下1966年以来最高纪录。同时,黑虎泉地下水位累计蹿升73厘米,创下2002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持续了近三个月的“趵突腾空”与“月牙飞瀑”盛景吸引了众多游人专程打卡,为济南的秋天平添了一抹清冽之美。

△百脉泉景区(来源:好客山东网)

03 丰富举措 · 彰显泉城文化自信

泉水涌动,人杰地灵。在第十二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济南市还被授予了2022年“东亚文化之都”荣誉称号。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便是许多“文人”争鸣之地。

几个月前,由中共济南市委党史研究院、济南市地方史志研究院主编的《济南泉水诗全编》(下称“全编”)惊艳问世。《全编》历经十年历程,收集了诸多“咏泉”名作,其中,仅清代济南泉水诗就有3437首。厚厚的书册无声述说着济南泉水的魅力,也让泉水文化更加“细水长流”地传承下来。

《全编》的出版,是济南历史文化与泉水文化整理、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不仅填补了济南一项文献与文化建设的空白,对于当前的“泉·城文化景观”申遗、“文化济南”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济南泉水文化的发展历史上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不仅如此,近几年济南在“文化济南”建设中动作频频。一方面,深入挖掘利用龙山文化、大舜文化、泉水文化、名士文化等资源,建设山东中华古籍中心、历史名人陈列馆。一方面,积极推动非遗保护地方立法,实施非遗活态传承工程,规划建设非遗展示中心,加快推进 “济南泉城文化景观” 申遗,打造非遗文化名城。同时,济南积极建设 “博物馆之城”,实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工程,研究制定博物馆发展扶持政策,建设市博物馆新馆,大力实施类博物馆培育计划。

相信在未来,济南的泉水文化会继续伴着科技的蓬勃发展以及济南人的群策群力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天下第一泉景区(来源:好客山东网)

/ 后记 /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的城市风貌和生态优势在世界城市中独具一格,被网友盛赞为北方的“江南”。但济南不仅独有“颜值”,更是内外兼修,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正如同这个城市所“骄傲”的泉水那样默默滋养着济南城,由此而来的文化自信也必将让在继续润泽济南的过程中,愈发变成城市向前发展的坚定动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