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百年瑞芳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周斌
2018-06-15 09:42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今年是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百年诞辰,作为一名在中国话剧史和中国电影史上颇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她曾在舞台和银幕上塑造了许多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不仅丰富了中国话剧人物画廊和电影人物画廊,而且为中国话剧创作和电影创作的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同时,她的文集《难以忘怀的昨天》和回忆录《岁月有情——张瑞芳回忆录》也成为研究中国话剧史和中国电影史的重要史料。

2009年,笔者受上海市文联委托,在给瑞芳老师撰写评传《艺苑芳草香四溢﹒张瑞芳》时,曾与她多次对谈,并搜集和阅读了大量史料,还重新观看了她主演的一些影片,故而对其生平经历、人生追求、艺术道路和表演风格等有了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与作者的合影

2009年6月15日,张瑞芳91周岁生日。

从瑞芳老师的生平经历和人生追求来看,她首先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和优秀的共产党员,其次才是一个在表演艺术上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著名演员。

她出身于一个军人家庭,其父曾在黄埔军校任教官,后在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中将炮兵总指挥,在1928年4月的徐州战役中捐躯疆场。母亲是一个性格坚强、追求进步的知识女性,她在丈夫逝世后独立抚养张瑞芳兄妹5人,不论身处何种逆境,她都坚持让孩子们读书学习,培养他们成才。

由于其深明大义,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所以她的家后来成为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的一个联络点,她也入了党。全面抗战爆发后,她到晋察冀边区工作,后又到过延安,是一位革命母亲。在她的支持下,张瑞芳兄妹均先后参加了革命,成为一个革命家庭。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张瑞芳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特别是母亲的言行举止曾给她以很大的影响。

张瑞芳在北平市立第一女子中学求学时成为学校的演剧骨干,曾参演过《获虎之夜》《梅雨》等众多剧作。1935年她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后,一边学习绘画,一边参与校外一些戏剧团体的演出活动。“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的思想意识和保家卫国的责任感成为支配张瑞芳行动的主导意识,她与许多进步学生一起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在街头画壁报和宣传画,以此激励广大民众抗日救国。她还跟随姐姐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积极参与各种戏剧演出活动。1937年清明时节,她和崔嵬合作演出了抗战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产生了很大影响。由此,她第一次亲眼目睹了革命文艺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于是,她决心让艺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年7月,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一批进步学生成立了“北平学生农村服务宣传团”(后改名为“北平学生移动剧团”),张瑞芳和姐姐张楠及妹妹张昕一起参加了该剧团。在此后1年多的时间里,她们随剧团南下宣传抗日救亡,辗转于山东、江苏、河南等地,为当地民众和驻军演出了许多抗战话剧。

《放下你的鞭子》

这一段人生经历不仅使她广泛接触了社会现实,熟悉和了解了底层民众的生活,而且也经历了艰苦生活的磨练。1938年8月,她到重庆参加了怒吼剧社,并参与了由重庆话剧界联合演出的国防戏剧《全民总动员》,由此开始了重庆时期的演剧生涯。同年12月,她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人生之路也开始了新的历程。

重庆时期的张瑞芳

当时,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重庆的话剧创作和演出非常兴盛,张瑞芳先后主演了《上海屋檐下》《北京人》《棠棣之花》《大雷雨》《屈原》《家》《芳草天涯》等几十部中外剧作,在舞台上成功塑造了一批各具特点的人物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为此,她和舒绣文、白杨、秦怡一起被观众和评论界称为重庆剧坛上的“四大名旦”。在此期间,她还相继结识了郭沫若、夏衍、巴金、曹禺、阳翰笙、陈白尘、吴祖光、应云卫等一批著名的作家、剧作家和导演,以及一大批颇有造诣的演员,使她无论在思想艺术修养上,还是表演技巧上均有了很大提高。

1940年,她接受了导演孙瑜的邀请,在故事片《火的洗礼》中饰演女主角方茵,从此走上银幕,开始了其电影艺术生涯。而从1941年夏开始,她则成为由周恩来直接领导的秘密党员。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下,她在政治上日益成熟起来,并把周恩来副主席向她提出的“做党的好演员”的要求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46年10月,演员金山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并代表国民党政府前往东北接收伪“满映”,组建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开始紧锣密鼓地筹拍故事片《松花江上》。张瑞芳也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不仅参与了该片剧本创作,而且担任了影片女主角。《松花江上》于1947年11月起在上海等地公映,获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文艺界的高度评价。正是通过此片的拍摄,她顺利地完成了从舞台转向银幕的过渡,从而又开拓出了一片新的艺术天地。

《松花江上》

新中国成立后,张瑞芳回到了北平。她先进入了北京电影制片厂,1950年初又调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著名话剧《保尔·柯察金》中饰演女主角冬尼娅。此后她又根据周总理的建议,调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在上影厂期间,她先后拍摄了《南征北战》《三年》《母亲》《家》《凤凰之歌》《三八河边》《聂耳》《万紫千红总是春》《李双双》《李善子》《年轻的一代》《大河奔流》《怒吼吧,黄河》《泉水叮咚》《T省的84、85年》等一系列故事片。

《凤凰之歌》剧照

这些影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有些影片还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精品佳作,而张瑞芳生动真切的表演则是这些影片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无论是《南征北战》里的赵玉敏、《家》里的瑞珏、《凤凰之歌》里的金凤、《万紫千红总是春》里的王彩凤,还是《李双双》里的李双双、《泉水叮咚》里的陶奶奶等,都各具艺术风采和表演特点,给广大观众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其中《李双双》是其电影表演的代表作,她成功地在银幕上塑造了一个热爱集体、泼辣爽直、敢爱敢恨、坚持原则的新颖的农村妇女形象,使之在中国当代电影人物画廊里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给新中国银幕奉献了一个独具风姿的艺术形象。由于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她获得了第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女演员奖,此后还被评选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

《李双双》剧照

《泉水叮咚》剧照

尽管张瑞芳以主要精力从事电影创作,但在话剧和电视剧的创作领域里,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她曾演出过话剧《家》《水往高处流》《星火燎原》《红色宣传员》《沧海还珠》等,并作为导演团负责人主持拍摄了电视连续剧《长夜行》《结婚进行曲》等。

可以说,张瑞芳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电影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也是上影演员剧团最受人尊敬爱戴的老团长。她曾任中国电影表演学会会长、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等。作为一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她非常重视深入生活,注重扩大自己的生活积累,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使自己的表演充满生活气息。同时,她在艺术创作上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每一次演出、每一个角色的塑造都力求精益求精,决不懈怠马虎,这种创作态度始终贯穿在其艺术生涯之中。她在表演艺术上锲而不舍的探索与创造精神,以及她在艺术上取得的成绩,是与其理想追求分不开的。她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艺术方向,她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是与时代与社会的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她始终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与人民大众共命运。尤其是当周恩来向她提出了“做共产党的好演员”的要求以后,这一要求便成为她终身奋斗的人生目标。几十年来,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和困难,她都没有迷失方向,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

从一个业余演员成长为一个著名的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从一个懵懂的知识青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张瑞芳的人生道路和艺术道路所展示的正是这样一个过程。她的舞台银幕生涯及其成长道路和奋斗历程,已为后来者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她在长期创作中积累的艺术经验,已成为后来者学习、借鉴和研究的对象。

她生前不仅获得了“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的荣誉称号,而且还先后获得了中国电影表演学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上海国际电影节颁发的“华语电影杰出成就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的“终身成就奖”,以及“华鼎奖”的“人民最喜爱的老艺术家”荣誉称号等。这一系列的褒奖和荣誉,既是对她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之充分认可和肯定,也说明了人民大众喜爱和需要像她这样的优秀艺术家。

(作者周斌,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