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轮椅女孩在四川偏远乡村开爱心书屋,找到活着的意义

王超、张杨/成都商报
2018-06-10 11:41
直击现场 >
字号

那栋眼看就要垮掉的废弃蚕房,刘秀娟坚持让父亲腾出来,经过一番简单修葺装修后,她搬了进去。

一同被搬进老屋的,还有200多册各类书籍,以及一个工匠刚刚打造完工的书架。“我给我妈说,床可以不用做新的,但你要喊人给我做一个书架放在屋里。”母亲同意了刘秀娟的要求,最后将老屋的那张旧床找人搬了来。

这是去年5月的事情。刘秀娟坐在轮椅上,靠双手转动车轮,满屋子巡视,房舍简陋,但她脸上一直挂着笑。她的想法很简单,老屋靠近村道,地理位置方便,平时村里的孩子、村民们借阅书籍方便。而且,她还打算开小卖部,赚钱养活自己。

如今,1年过去,刘秀娟的小卖部已成功开张,爱心书屋的藏书在爱心人士和企业的捐助下,已达到1千多册。每天,都有路过的村民、放学的孩子来书屋逛一逛,即使不借书,也习惯来这里找其他人闲聊唠嗑。

刘秀娟似乎找到了活着的意义,曾一度拒绝爱情的她,现在觉得,人活着,除了亲情、友情,还是要有爱情才够完美。但她对爱情有个要求,自己不会离开父母,“这一辈子我欠他们(父母)的太多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一直陪着他们”。

【患病】

经历8个小时手术

医生说她今后要靠轮椅生活

刘秀娟的一天,是从轮椅上开始的。

万家村是位于大巴山深处的一个村子,距平昌县城90余公里,到最近的场镇——镇龙镇,走路要1个小时左右。早上6点,刘秀娟起床,坐上轮椅,洗漱、打扫卫生、做饭……来到屋外房檐下,将轮椅挪到一个帮助残疾人的站立架前,双手靠着站立架的支撑,努力“站”起来,站立架上是一本翻开的《颜氏家训》,刘秀娟开始大声朗读,有时候,她会朗读《庄子》,或是《孔子》。

“我喜欢大声读出来,这样才有感觉。”32岁的刘秀娟说。对于每天清晨那抑扬顿挫的朗读声,村民们已然习惯,只是他们曾很长一段时间忘记了这个女孩的存在。尽管,她一直就生活在这个村子里。

刘秀娟是2003年开始,逐渐从村民的视线里消失的。当时,17岁的刘秀娟在镇上中学读初三。此前,她小学四年级辍学在家干农活,然后外出打工,三年后回来直接上初中,从一开始的全班第九名,冲到后来全班第一名。

转折,出现在初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前。当时,腰部疼痛持续将近1月的刘秀娟,在坚持参加完月考后跟老师请假,由弟弟搀扶着回到老家。她一直以为,疼痛可能是先前检查发现的结石引起的。

几天后,父母揣着借来的2万多元,带着她到平昌县城的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她的第七节、八节脊柱有裂痕,引发脊髓发炎化脓。

医生分析,这可能与她小时候的某次摔倒有关。刘秀娟这才想起,辍学在家那年,自己上山割草曾脚下踩滑侧身倒地,一块石头刚好顶住右侧肋骨。“当时一下就感觉无法呼吸,也说不出话,大概过了1分钟,才缓过来。”刘秀娟说,对于这一次跌倒,家里人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找人开了一些治疗跌打损伤的药,事后也未再出现疼痛。谁也没有想到,当年的那块石头,竟为身体埋下了安全隐患。

其实,去去医院前,刘秀娟已明显感觉到,从腰部往下的身体部分,正在逐渐丧失知觉。手术持续了8个多小时,刘秀娟后来被接回老家休养。医生在术前已明确告诉她,即便做了手术,下半辈子也可能要在轮椅上度过。

这一年,刘秀娟17岁,正处于花季的年龄。她原本以为很快就可以重回学校,但接下来的三年时间,她的生活都被牢牢束缚在老家的那张平板床上。

“你可能不知道,我那个时候想过很多种死法,觉得活着没意思。”刘秀娟将那段时间称为“与世隔绝的日子”,每天早晨,母亲安顿好她后就出门,她只能直挺挺地躺在床上,望着屋顶,重复数着天花板,想翻个身,双腿却不听使唤,时间久了,髋关节和臀部都生了褥疮。

【改变】

“被雷劈开的树都能活下来,我为什么不能?”

2006年夏天的一个深夜,当母亲像往常一样,起来背她上厕所时,脚下打滑,两人同时倒地,就在母亲后脑勺将要碰地的一刹那,刘秀娟下意识伸出右手护住了母亲。

还好,有惊无险,但她仍感到后怕:“如果妈咋样了,我怎么对得起她?”刘秀娟开始接受自己再也不能站起来的事实。第二年,一位曾在镇上中学教书的老师送了她一辆轮椅,她的活动范围扩大到院坝,慢慢可以自己洗脸、穿衣穿鞋、煮饭扫地……她放了一把火钳在轮椅上,如果某个东西够不着,就使用火钳作为“加长臂”去拿。

刘定兵看到了女儿心态的变化,为方便女儿坐轮椅,他去河坝背砂石,将女儿常去的三间屋子的凹凸地面进行平整硬化,又修了一道斜坡通向院坝,方便轮椅出行,“以前也想过给她买轮椅,但是家里没钱。”

2008年的一个雷雨天气,刘秀娟坐在轮椅上,看到不远处一棵直径需两人合抱的大树,主干被雷劈开裂,两个大的分叉树枝被击断掉落地上。她以为这颗树死定了,但第二年春天,大树竟然又重新长出了新芽。

“被雷劈开的树都能活下来,我为什么不能?”这是刘秀娟第一次对生命进行深入的思考,她开始喜欢上了栽种一些花草,“很享受看到一颗种子从发芽,到后来长出茎叶的这个过程”。

刘秀娟还是想站起来,她让母亲找来一堆长约60公分的小木块,然后把木块绑在自己的膝关节部位,最后再用绳子把上半身绑在窗户上,自己站在一张桌子与窗户之间留出的仅容自己双腿站立的缝隙里,这样自己就可以站着了,从最开始的每天两三个小时,到后来五六个小时。后来,她又让母亲在屋檐下方由低到高设置三根横杆,自己可以抓住横杆让自己站立起来锻炼,防止肌肉萎缩。

【信念】

心怀意念,胸中自生丘壑

2011年,刘秀娟无意间发现,自己的右腿竟能感觉到一丝疼痛,这让她和父母惊喜万分。第二年,她前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她的脊柱内侧长出了一根细如发丝的脊髓神经,但遗憾的是,恢复正常行走仍不太可能。

刘秀娟说,离开学校后的10多年时间里,是书一直陪着自己。最开始是读以前上学时发的教科书,后来,找村里的老师借书看。2014年,她给在南充工作的哥哥写了一封长达7页的信,央求他能给自己寄些书来。妹妹的来信让哥哥辛酸又愧疚,花了200多块钱给妹妹买了唐诗宋词、四大名著和一些医学书籍。

2015年,在外打工的弟弟送了一部手机给刘秀娟,她申请了一个QQ号,取名“心翼”。她解释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一座山,用脚无法攀登,有一个地方,用脚无法抵达,得用心,而且心里要有阴暗和风雨都无法熄灭的光明。”自己的身子虽不能飞了,但心灵可以抵达任何想要达到的地方,而知识和书籍,就是那双隐形的双翼。

她在朋友圈写到:两年来,不少亲朋好友问我想不想要出去看看,我说“想”,如果可以,我愿余生踏遍每一座山、涉过每一条河、走过每一处平原、经过每一座城……然而命运的多次急转弯,全然改变了人生轨迹,只能以另外的方式来亲近心中无比眷恋的山河。每一天在生活的中心留下重重复复的车辙,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足以环绕地球N圈,这样何尝不是行走在心中的山水之间、天地之间。心怀意念,深厚热爱执着于生活,胸中自生丘壑,远方不远……”

平时,刘秀娟会写一些文章发到网上,还借此结交了不少文学爱好者,不断有好心人寄书给她,而政府每个月给她发放的低保,也一直留着,在网上买书。她喜欢三毛,也爱读鲁迅,除了《唐诗宋词》、《庄子》等古典书记,也看法律、心理学书籍,“我爱看心理学的书,这也是在拯救我自己”。

刘秀娟打算写一本自己关于生命感悟的书,但是她还没想好该怎么下笔,“现在我读的书还比较少,文字功底也不好,等过几年了再说”。

【生活】

开爱心书屋,帮村民免费理发

2016年底,万家村的公路全部实施硬化。刘秀娟想起了村道边那3间并排的废弃蚕房,这是家里1992年修建的房屋,已经破败不堪,她让父亲请人对房屋进行一番修葺和简单的装修。

“我想走出去,那里靠近公路,轮椅可以到公路上,想开一家书屋,把家里的书都搬进去,村里的大人小孩都可以来免费借阅。”去年5月,刘秀娟独自一人搬进老屋住下。 一同被搬进老屋的,还有200多册各类书籍,以及一个工匠刚刚打造完工的书架。

去年9月,父母卖掉了家里唯一值钱的大黄牛,为她开了平价便利店,村民们不出村子,就能买到和镇上价格一样的日用品,时间和车费都省了下来。虽然小店每个月仅有300元左右的收入,刘秀娟却干得很开心,她还自学了理发技术,免费为村里的留守老人理发。

之后,陆续有爱心人士和企业为这间“爱心书屋”捐书,还有人捐书架、桌子,爱心书屋的书籍已经从最初的200多本增加到1000多本,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包括《红楼梦》、《庄子》、《史记》、《资治通鉴》、《浮士德》、《李时珍家传秘方》等包括哲学、历史、文学、医学、心理学各类书籍。

“物质很重要,但是精神粮食也重要。”如今,刘秀娟的小店成了村里的一个中心点,每天都有人去店里逛一逛,买包烟或是一瓶酱油,或是来小店里歇歇脚。周末,是小店里最热闹的时候,很多孩子来这里看书或借书。

【憧憬】

人生除了亲情友情 还需要爱情

去年,刘秀娟给小店里装了宽带,帮村民们在网上购物。今年5月,她给国家邮政局局长信箱写信,希望能够让邮政快递车进到村子,方便村民们购物,同时也可以帮村民销售家里的土特产。

“没想到这封信还引起了他们的重视,过了几天,巴中市邮政局的人就联系我询问这个事情,答应每隔一段时间,邮政快递员就来村里接送村民们的快递。” 刘秀娟说,自己开了一个微店,平时在网上销售村民家中的鸡蛋,“已经做了几单了,(顾客)有北京的,也有上海的”。刘秀娟还打算,在自己的小店里开一个广播室,这样可以为村民们播报天气,播报一些新闻和普及一些法律知识。

“我现在的生活完全可以自理了,父母也不用担心我了。”刘秀娟说,自己每天都可以自己煮饭,然后等父母回来一起吃饭。两年前,曾有亲戚给刘秀娟介绍对象,但被她果断拒绝了,“我都这样子了,不能拖累别人。”

现在,刘秀娟觉得,人生除了亲情、友情,还是需要有爱情,才够完美。“现在也有联系的(对象),但是只是作为普通朋友,我要了解他们,但更需要他们了解我的情况。”刘秀娟对自己的“婚姻”设了一个门槛,不会离开万家村,这里是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已熟悉了这里的一切,乡亲们对自己照顾有加,自己也想为村里做些事儿。

她更不想因为婚姻,迫使自己离开父母,“这一辈子我欠他们(父母)的太多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一直陪着他们”。

屋前的公路边,十多株向日葵的花朵已经绽放,都是刘秀娟亲手种下的。每天,她会坐着轮椅,用手机给向日葵拍照,她打算把这些向日葵照片都保存起来,制作成一个影集,“你会发现,从一颗种子,到慢慢发芽,冲破泥土冒出来,再到后来开花结果,这就是生命的力量,太伟大了。”

(原标题:《轮椅女孩在偏远乡村开爱心书屋 曾想过很多种死法如今找到活着的意义》)

    责任编辑:周琦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