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孩子上小学前真正需要预备什么

2023-02-13 15: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很多人花费几十年去学习,都交给了考试,考完全忘,这是对人类极大的浪费。」

「这是非人性的,是对孩子的专注和学习热情的掠夺和破坏。」

要问如何帮助孩子升小学,首先我们必须回到这个根本出发点:我们想要什么样的孩子?或者说,我们希望孩子长成什么样?

我们问问自己,看看自己心中的答案是什么。

孩子发展出了良好的人格特质,具有治学精神,学会了如何学习,能够终身学习,这是不是我们作为家长所希望的?

那么,如何做到?

在从幼儿园升小学的这个关键转换阶段,成人如何帮助孩子预备升小学,对孩子升入小学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期和少年期学习的不同

孩子在没有上小学的时候,他的大脑发展还没有到能够学习那样的文化知识。为什么人类把0到6岁叫做幼儿期,因为幼儿期的成长和学习的状态跟非幼儿期的成长和学习状态完全不同。

6岁之前,人类被大自然设计为用身体去学习,就是他要学习一个东西,他思考一个东西,他必须手去动那个东西他才能思考。而6岁之后,由6岁之前所发展起来的大脑的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才能去专门用大脑去学习。所以说,6岁之前儿童必须透由他们的物质身体跟环境充分互动,才能成长起6岁之后所使用的大脑的能力。

如果我们不懂得,我们以为在给孩子预备上小学的时候必须要把小学的知识拿来给孩子学,孩子就被逼迫着改变「大自然给他们的学习机制」,变成「人类让他们学习的机制」——听别人讲、去抄写、去问答,用这样的方式去学习,而这是违反他们自然的发展规律的。

当孩子这么做的时候,他们却不能够去思维,不能分析,不能总结,不能归纳,不能延展,不能推理。怎么办呢?他就只能记忆学习。

所以当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一次两次记忆,一天两天记忆,十天二十天记忆,如果一年都在用记忆学习的话,这个孩子就把他自己学习人类知识、学习「别人所思维和总结归纳的结果」的学习模式变成了记忆的模式。这种模式就会造成什么呢?

孩子将来上了小学一年级,还是在使用记忆模式,他因为东西已经学过(在不恰当的幼小衔接中学习过小学的知识),背下来就行了,一考100分。二年级还是一考100分。到三年级需要进行一定的思维总结归纳和推理的时候,这个孩子没练出来,这些知识又没学过,这个孩子突然就考不了100分了。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就说「你怎么搞的,突然学习成绩就掉下来了。」

周围的人眼看着这个孩子之前每次都考100分,最近突然考了80分或者70分,会诧异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周围人这种紧张的气息,就把这个孩子吓到了。

实际上,这个孩子是被成人给搞成了只会记忆、只会背诵,是不是?而最糟糕的情况是,因为在学前就把上学后的知识学了,他上学没费劲就考了100分,给他形成了一个认知,就是「上小学不用费劲学习也能考100分」。

结果他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去认真写作业,因为都是100分呀。到三年级还用那样的方式去学习,突然就考不了100分了,周围的人都不理解他怎么了。你说说这孩子他心里该有多么恐怖,而他不知道他怎么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年级现象』。

孩子上小学前真正需要预备什么

我们发现,人类真正需要的幼小衔接是什么?

是儿童从幼年期到少年期的转化。

这个转化是什么?

第一,从身体学习转换为用大脑学习。之前他要思考他就得动,现在他坐在那儿不动,单用大脑就学习了,而这个大脑学习的能力是6岁之前用不断的动所形成的大脑连接起来的丰富的神经元。

如果在6岁之前不让孩子动,也是坐在那里听讲,这个丰富的神经元连接就很难形成。所以说,当孩子6岁之后坐在课桌前学习的时候,如果6岁之前没有形成一个丰富的、完善的心智结构,老师讲课他是听不懂的,他只能背。

所以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一直背,到大学还在背,他学到的知识就像假牙假发一样不好用。所以很多人花费几十年去学习,都交给了考试,考完试全忘了,这是对人类极大的浪费,也使得孩子从人的状态变成一个机器。所以说教育应该是为了提高人的人格状态做的,而不是降低人的人格状态。

所以,为孩子预备升小学做的第一件事情,应该是帮助孩子从身体学习转换为大脑学习,这是需要一年时间去训练和练习的。

第二,从具象物体转换为具象符号,从具象符号转换为抽象符号。

就是帮助孩子把6岁之前用感觉器官,眼睛、鼻子、手脚,去动的实际物体变成具象符号。把他曾经经历过的东西、想要说的话,变成具象符号画出来,逐渐的从具象符号再转化成抽象符号,就是变成文字、数字,去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这一年要完成这个事情。否则孩子上学以后不知道文字是干嘛的,天天逼迫孩子写那么多作业,他会非常痛苦。

第三,预备适应课堂的心理状态。

我们要帮助孩子预备的是让他从到处乱跑、拿着玩具去玩空间的那种学习状态,变成能够坐在座位上,能够遵守课堂纪律,能够听另外一个人讲话,并且能够听懂另外一个人讲的是什么,能够执行那个人所给他规定的任务,能够去执行他人的指令,要锻炼出这样一个心理状态,他的心理能够接受这样的生活模式。

否则,他6岁突然到了学校里,坐在课桌前,一个一个地换老师,老师讲一个小时就走了,他要一直坐在这儿坐一上午,可想而知孩子的状态。

我们的孩子才6岁,还不到能够半天半天地坐着不动的时间,我们却把他死死钉在桌子前,让他两只手规矩放着,还要让他专注听讲。这是非人性的,是对孩子的专注和学习热情的掠夺和破坏。

所以我们为了让孩子在小学不要被掠夺和破坏得那么厉害,怎么办呢?我们从学前的时候就要培养他的心理能够接受和适应小学的生活状态,这重要不重要?如果没有培养,突然就把孩子放在座位上,这第一年、第二年他要受多少罪啊?

最关键的是让孩子以为上学就是坐在那儿不能动,就像有孩子上小学了以后说上体育课就是「后面一个人看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脑勺,上语文课的时候就是两只手放在桌子上,坐着不要动,看着黑板。」因为前几周老师都是训练他们能坐得住,这叫能坐得住?这是非人性化的。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成人透由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为孩子做小学的预备,要小心给孩子造成「兴趣掠夺」。

因为兴趣班为了使得孩子喜欢去上,往往设计得非常好玩,不同于学校的常规课堂。等孩子真正去到小学的常规课堂时,发现远没有兴趣班的课堂趣味性强,孩子很容易对学校的常规课堂不感兴趣。而孩子又要在学校里度过绝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那么孩子怎么办呢?这是我们作为家长不能忽视的问题。

第四,培养孩子对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这四条是不是最根本的「能使得一个人上小学后能够好好学习」的最重要条件?这是不是真正需要给孩子准备的东西呢?

这才是学前要准备的。而不是提前学习小学阶段的文化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