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液晶与显示 | 氧化镍纳米颗粒对光驱动液晶显示的影响

2023-05-05 11: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光驱动液晶显示(optically driv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ODLCD)通过偏振光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来实现显示功能,因其制备简单、功耗低和可擦写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显示和光电器件中。然而,由于ODLCD较大的擦写时间和响应时间,它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为了解决ODLCD的擦写速度慢和响应时间长的问题,研究学者已经提出了一些方法来进行改善。例如,施加电场、优化ODLCD 工艺流程、手性剂掺杂等,但功能性纳米材料的掺杂对ODLCD的影响却较少被报道。

近日,东华大学孙嘉曈副教授团队在《液晶与显示》(ESCI、Scopus,中文核心期刊)2023年第1期发表了题为“氧化镍纳米颗粒对光驱动液晶显示的影响”的研究文章。

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氧化镍(NiO)纳米粒子掺杂在光取向层azo-dye(SD1)中来改善ODLCD擦写时间和响应时间的方法。该方法实现了ODLCD的擦写时间减少1.5倍,并且电响应时间降低5 ms,这对ODLCD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背景

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技术发展超过了50年,已被广泛应用在手机、电脑和智能手表等一些显示设备中。现在的LCD通常是采用摩擦取向技术,并在电压驱动下实现显示功能。但摩擦取向过程可能会导致出现静电电荷、杂质以及表面机械损伤等缺点。最近,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非摩擦的取向方法并利用偏振光实现显示功能,即光驱动液晶显示(optically driv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ODLCD)。ODLCD具有分离的显示单元和驱动电子设备,可以大大降低其结构的复杂性,并通过用塑料基板代替玻璃基板来增强其寿命和柔韧性。然而,ODLCD技术因其擦写速度慢和响应时间长在实际应用中仍具有一定的挑战。在此项工作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将NiO纳米粒子掺杂在光取向层来提高ODLCD擦写速度和响应时间的新方法,这对ODLCD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

▍实验方案

如图1所示,作者通过将掺杂NiO纳米粒子的SD1溶液均匀的旋涂在清洗好的玻璃基底上,然后和摩擦过的polyimide(PI)取向层的基底共同组成液晶盒。利用掩膜板和蓝色偏振光实现多畴微区的预取向图案,然后将液晶通过毛细作用灌入整个液晶盒,制备成掺杂有NiO的ODLCD。

图1:掺杂有NiO的ODLCD制备流程图
图源:液晶与显示, 2023, 38(1):40-48.

▍结果与分析

• 材料的性能

光取向材料SD1的分子结构式如图2(a)所示,SD1分子的长轴方向可通过线性偏振入射光来改变。通过多步照射可实现具有不同排列方向的液晶分子,从而实现微区图案的显示。ODLCD的示意图如图2(b)所示,经过蓝光再次照射可组装成TN模式,然而第一次照射区域仍然是PA模式,这两种不同区域可以通过起偏器和检偏器来区分。如图2(c)所示,通过起偏器和检偏器之间的明暗变化得到了具有“DHU”图案的图像。黑色(2(c)上)和白色(2(c)下)区域为 TN 模式,其他区域为PA模式。图 2(d)为NiO的XRD图像,所有峰都对应到纯NiO晶体(JCPDS文件:65-2901)。同时,通过TEM可以清楚地看到分散在SD1中的NiO纳米颗粒,如图2(e),NiO的颗粒尺寸在30-50 nm范围内。

图2:(a) SD1的化学结构式;(b) ODLCD原理示意图,其中两个区域分别为PA模式和TN模式;(c) 在起偏器和偏振器之间带有“DHU”图案的液晶盒;(d) 制备的NiO纳米粒子的XRD θ-2θ光谱;(e) 分散在SD1中的NiO纳米粒子的TEM图像
图源:液晶与显示, 2023, 38(1): 40-48.

• 掺杂有NiO取向层的粗糙度

作者使用AFM测量了SD1-NiO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如图3所示。对于纯SD1薄膜,可以清楚地看到较小的均方根粗糙度(RMS),约为1.08 nm,如图3(a)所示。相对应的三维图像也被插入在图3中。结果表明,随着NiO浓度从1:0增加到1:0.1,薄膜的RMS从1.08增加到2.7 nm,薄膜表面也出现了一些大的山峰,这主要是由于NiO纳米粒子的团聚引起。

图3:不同浓度SD1:NiO的AFM表面形貌图像,插入图为对应的三维图像。(a) 1:0,(b) 1:0.03,(c) 1:0.06,(d) 1:0.09
图源:液晶与显示, 2023, 38(1): 40-48.

• 擦写速度的测试

实验中作者选取450 nm处的吸光度光谱与平均擦写时间进行研究,擦写时间测试示意图如图4(a)所示。蓝色激光(450 nm)用于在样品上写入、擦除和重写所需图案,绿色激光(532 nm)用于光透过率的检测。平均擦写时间和1/Absorbance吸光度随着NiO浓度变化的曲线如图4(b)所示。擦写时间和1/Absorbance吸光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这意味着擦写时间将随着SD1从450 nm 波长吸收能量的增加而减少。最小擦写时间(6.8 s)和1/Absorbance吸光度在SD1:NiO浓度为1:0.08同时得到。最大擦写时间(13.1 s)和1/Absorbance吸光度分别在1:0.02和1:0.01浓度得到。与纯SD1样品(擦写时间10.5 s)相比,SD1:NiO浓度为1:0.08的ODLCD擦写时间减少了1.5倍。NiO是一种宽带隙半导体,是一种天然的P型半导体。擦写时间的减少主要是由于SD1:NiO 复合薄膜中NiO纳米粒子捕获和中和移动离子,增强了电子传输,从而加快了SD1分子的再取向。

图4:(a) ODLCD样品的擦写时间测量示意图。(b) 11种不同浓度SD1:NiO的平均擦写时间与450 nm波长吸光度倒数的变化趋势。
图源:液晶与显示, 2023, 38(1): 40-48.

• 电响应时间的测试

掺杂不同浓度NiO:SD1的ODLCD,其电压和响应时间通过ALCTE-EO1S测量,如图5(a)。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加,样品的响应时间将会减少。在5-10 V驱动电压下,浓度为1:0.02和1:0.03的SD1:NiO达到最佳响应时间。在6 V驱动电压下,响应时间随NiO浓度变化如图5(b)所示。与纯SD1相比,掺杂NiO浓度从1:0增加到1:0.03,响应时间从21.81 ms逐渐减少到16.78 ms,然后随着NiO浓度继续增加,响应时间增加到27.32 ms。有NiO掺杂的ODLCD,其响应时间实现了约5 ms的降低。在ODLCD样品组装过程或由外部电压驱动的过程中,光取向层中的少部分NiO纳米粒子可能会脱落并进入液晶中。少量分散在液晶中的NiO纳米颗粒将中和部分带电的移动电子并减少响应时间。然而,如果脱落团聚后较大的NiO纳米粒子,NiO纳米颗粒将影响周围液晶的再取向,这将增加ODLCD的响应时间。

图5:(a)ODLCD在5-10 V驱动电压下的响应时间。(b)不同浓度SD1:NiO的ODLCD在6 V驱动电压下的响应时间。
图源:液晶与显示, 2023, 38(1): 40-48.

总结

作者通过水热法制备了NiO纳米粒子,并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下NiO对ODLCD的擦写时间和电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ODLCD的擦写时间与SD1在450 nm处的吸光度有直接关系。浓度为1:0到1:0.1中的11种不同掺杂比例中,1:0.08的吸光度最大,相对应的擦写时间也减少到6.8 s,改善了大约1.5倍。此外,掺杂的NiO粒子对ODLCD电压驱动下的响应时间也会产生影响,最大降低5 ms。NiO纳米粒子的掺杂明显改善了ODLCD的电光性能,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 论文信息 |

桑景新, 梁立兵, 张永芳, 刘洋, 孙嘉曈, 赵曙光, Vladimir Chigrinov. 氧化镍纳米颗粒对光驱动液晶显示的影响[J]. 液晶与显示, 2023, 38(1): 40-48.

https://cjlcd.lightpublishing.cn/thesisDetails#10.37188/CJLCD.2022-0320

| 通讯作者简介 |

孙嘉曈,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2014年于香港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液晶显示与纳米材料方面的研究。在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Letters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双创计划、东华大学励志计划等多个项目。
E-mail:jsun@dhu.edu.cn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