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酸甜的杨梅,你了解多少?

2023-04-03 06: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刘少伟教授 刘少伟教授

图片源于网络

盛夏,摘下一颗新鲜杨梅丢进嘴里,咬开的瞬间汁水就会迸满口腔,鲜甜甘冽,杨梅又名天珠、朱红、盛梅,因其形似菱角、味如梅而得名。杨梅作为我国的特产水果之一,也被称为“价值千元的水果”的称号,当时吴越有杨梅酿荔枝的传说,营养价值丰富,酸甜可口,价格实惠,深受各个阶段人们的喜爱。

图片源于网络

杨梅每100克可食用部位含有水分83.4、热量28千卡,还含有丰富的糖分、有机酸、纤维素、维生素以及铁、钾、镁等多种矿物质元素。杨梅中的丰富的膳食纤维成分,是可以刺激肠胃的蠕动,帮助体内的毒素和垃圾排出体外,从而能起到一定的排毒养颜作用。杨梅中是含有多种有机酸的,而且维生素C的含量也是很丰富的,食用起来味道是带有酸味的,进入体内后能增加胃中的酸度,帮助食物的消化,也能对促进食欲起到一定的作用。杨梅中含有比较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是比较强的氧化剂,可以清除体内有害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图片源于网络

杨梅的挑选:

1、看颜色:一般在正常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杨梅,受到光照的影响,光照面与阴暗面颜色不完全相同,通常是一面深一面浅,如果颜色一样就有可能加过催熟剂等化学药剂。因此,应当选择表面干燥,色泽鲜红,颜色不一的杨梅为佳。看果肉:杨梅表面的果肉颗粒饱满。通常情况下,果肉表面为圆刺的杨梅比较甜,表面为尖刺的杨梅比较酸。

2、摸硬度:杨梅的果肉不能过软或过硬。过硬的杨梅还未成熟,口感酸涩;过软则是熟得太过,不利于清洗和存放。因此应当选择软硬度适中的杨梅。

3、闻香气:新鲜的杨梅气味清香,长期存放后由于发酵会产生酒味。

4、尝味道:品质高的杨梅多汁,且鲜嫩甘甜,吃完以后嘴里没有余渣;而品质较差的杨梅口感干涩,汁少干燥,吃完以后嘴里有很多余渣。

图片源于网络

如何清洗杨梅:

1、盐水浸泡可以利用盐分的杀菌作用,把杨梅里面的小虫子等脏东西逼出来,一般杨梅需要放在盐水中浸泡半个小时的时间,如果想要快点吃到干净的杨梅,也可以用稍微温一点的盐水浸泡,也不会影响到杨梅的口感。但要注意杨梅一定要在高浓度的盐水中浸泡,所以撒盐时不要吝啬,如果担心吃到的杨梅变了味,可以后期反复多冲洗几次。用普通的无碘食盐浸泡就可以。

2、碱性物质浸泡

碱性物质,就是指像小苏打或者淀粉、面粉一样的物质,也是先把它们配置成碱液,浸泡10分钟以后再用筷子或小勺子搅拌,把浸泡以后的脏东西从杨梅里脱落出来。

3、果蔬清洗剂

果蔬清洗剂是一种中规中矩的水果清洗方式,哪怕是容易有小虫子的杨梅也可以用它来清洗。但要注意浸泡以后的杨梅要多冲洗几遍,把清洗剂容易残留在杨梅身上的物质也要冲洗干净。

图片源于网络

吃杨梅的禁忌:

杨梅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钙,还含有高糖和果酸,有高血糖、消化道疾病、口腔疾病的人需要控制食用量,主要内容如下:

1、血糖高的人:杨梅味酸,但含糖量高,特别是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吃后能很快被人体吸收,所以,血糖高的人要注意控制杨梅的食用量,吃多了容易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血糖控制。

2、消化道疾病患者:杨梅中含有较多的柠檬酸和草酸,会促进胃酸分泌,刺激胃肠道,导致疼痛、反酸等症状加重,因此,消化道疾病患者不宜过多食用杨梅。

3、患有口腔疾病的人:杨梅含有较多的果酸,可能会损伤牙釉质,刺激牙齿和牙龈,引起牙齿酸痛等症状,因此,患有龋齿等口腔疾病的人不适合食用,容易导致龋齿的虫洞变大,牙釉质受损。

吃杨梅的时候也要注意避免和荔枝、榴莲等水果一起吃,可能会引起肝火过旺、脾胃失调等。

本文专家:杨清馨,华东理工大学食品研发方向硕士研究生

刘少伟,食品安全博士,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上海市食品学会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

参考文献:

[1]柳文. 盛夏杨梅红[N]. 经济日报,2022-07-02(010).

[2]郑俊峰,谢建华,庞杰.低压贮藏对杨梅果实抗氧化及其细胞膜透性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2):60-66.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