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路名中的“长安味”

2023-04-11 17: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央视一档知识型竞赛综艺《中国地名大会》上,节目嘉宾康震教授这样肯定地名的重要性“地名本寻常,亦可窥沧桑”。路名,作为地名的组成部分,典型地反映并表现着一城一地的历史发展、环境变迁和文化特色,被形象地称之为“本地人的脸,外地人的眼”。

作为具有浓厚历史底蕴的古都西安,其条条阡陌与其他城市相比有何特殊之处?在道路命名上又有怎样的心思?本作品不完全统计了截止2022年10月底西安市范围内28662条道路的信息,并搜集到相关部门有关道路命名的文件,以历史和当代为坐标轴品味路名中的“长安味”。

一、命名的长安智慧:西安路名巧思琳琅

作为常驻人口超千万量级的特大城市,西安的两万多条道路纵横交错,沟通了城市的角角落落,方便市民生活的同时也成为城市文化的注脚。根据“西安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勘界处”官方解释,西安路名主要从五个方面采词:从汉唐文化中采词,从汉唐建筑中采词,从描写长安城的诗词中采词,从古老村落名称中采词,从反映西安市城市建设发展新阶段的新特色中采词。

前三种采词源头彰显着西安市对历史底蕴的珍重,屡屡上热搜被网友直呼“好美”的“含光路、朱雀路、未央路”等均来自古都的过往。随着城市的扩张与转型,一些新道路在命名时保留了当地原本村落的名称,“江村路、上庄巷”等道路为市民留下光阴的故事。“航创路、航拓路、飞天路、高新路”等道路则体现了古都对于新生的希冀。

道路的命名绝不只为寻址,路名和道路一样,都是城市的公共产品的交流中介。西安路名常用的“兴、新”等字及大量“祝福、品德”等词饱含着对这座城市和生活在其中市民的真挚情感。

二、流变的城市记忆:西安路名变迁简史

西安是世界十大古都之一,其建城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对西安道路布局影响最大的是唐代的坊间制度,整个长安城呈规整的近正方形,城市内部被南北、东西走向交错有序的道路分成108坊,总体规划整齐合一,布局严谨,功能划分清晰。

经过多次朝代变迁与建国后的朝代规划,现在的西安道路以钟楼为中心,南北大街为中轴线对称而分,布局上仍然具有横平竖直、规整延伸的特点。夜晚从上空中俯瞰整个城市,如同闪耀的围棋棋盘。

图片来源于西安地图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结合西安市发展规划的文件和相关文献,西安的道路发展与命名主要分为四个时期。

1、初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新中国成立伊始,西安城市建设百废待兴,1953年底编制的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将西安分成五个核心功能区。这一时期的路名系统发挥了城市治理“传声筒”的社会功能,道路命名反映各个功能区特点:西部电工城(“电厂东路”“电厂西路”等),东部纺织城(“纺一路”“纺北路”等),南部文教区(“大学东路”“大学南路”等),北部历史文化保护区(“文景路”“红庙坡路”等)以及明城墙内部商住区(“东大街”“北大街”等)。

2、调整:特殊社会发展期

西安市规划部门1959年重编城市发展规划,对旧城采取“继续利用,严格限制,积极改造”的方针。此时的路名规划以新城、碑林、莲湖为重点,多集于老城区。道路更名的整体特征与当时“又红又专”的社会文化取向相吻合,“工农二路”“抗美路”“红旗路”“四新巷”等路名的出现突出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

3、回归: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期

1980年-2000年间,西安经历着高速发展的蓬勃希望与转型过渡的阵痛。该时期城市规划延续发展工业的主线,同时向科技、文化领域延展。东部纺织城恢复建设、西南部电子工业区形成、北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和南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西安注入活力,此时的道路命名也主题明确。工业发展主题路名:“纺建路”“纺南路”“电子正街”“开元路”等;科教主题路名:“科技路”“科创路”“育才路”“博文路”等;文化旅游主题路名:“兴庆路”“阿房路”“含光路”“雁塔寺路”等。

4、创新:21世纪的增速期

千禧年以来,西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经济发展进入新模式。城市空间随着产业园建设持续加速向外延展,航天城的“航天西路”“神舟一路”等,白鹿原现代农业园区的“樱园路”“农安路”等在此时期出现;高新区的“上林苑”“定昆池”路名群,灞桥区的“广运潭大道”反映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贯穿西安城市建设的始终;城市扩大化的进程中“地标式路名”应运而生,曲江新区建设覆盖了春临村、北池头村等传统村寨,由此产生了“北池头路”“新开门街”“春临一路”等新道路。

三、独特的城市阡陌:西安道路标新领异

人有五行八作,路有各色各样。研究一条路犹如探一花之世界,于细微处见惊奇。

尽管城市发展的车轮从来不会停歇,但总有些道路像故人一般永远在那里,沉默忠贞。作为解放以来唯一不曾改变的街道,“大庆路”上镌刻满独一无二的城市记忆。

也有些道路是神秘的,关于它的研究至今还未停止。经考古专家推算,朱雀大街的实际宽度约为 127 米(不含路沟),相当于现代的双向36车道,唐长安城为什么要修建这么宽的道路?这条大街在当时代表什么水平?这条即使放在当代也很宽阔的道路,还有更多秘密有待揭开。

四、身边的文化标本:路名记录城市事件

上面主要从城市发展的视角探寻西安路名变迁的重要节点,作为每个西安人身边的文化标本,路名也是记录城市发展的重要文本形式,它作为注脚,默默地表述着西安的关键时刻。

1、路名变迁呼应城市规划

西安经历了“建设西部重点工业城市”“保持明城、彰显唐城”“突出科技、旅游、商贸发展要点”“打造国家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和西部中心城市”四次城市规划。在文化方向上发力时突出朱雀门对于古城的重要价值,这里曾是玄奘取经归来迎接仪式的举办地。

2、路名变迁标记城市空间拓展

新中国成立后,西安的城市空间经历了向东、西、南三面的三次重要拓展,每一次的延展都有相应的路名起到标记作用。

3、路名变迁折射城市转型

经历了工业化和服务产业两次转型的西安,道路命名上也显示出鲜明的阶段风格。上世纪90 年代初,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了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位于高新区的科技路,创造了“一条科技路,半部高新史”的辉煌成就,见证了“科技兴城”的奇迹。

4、路名变迁凸显城市发展典型事件

西安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件经由路名群得以呈现,城市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往往带来范围内路名的集体变化。上世纪50年代初,棉纺工业在西安城东扎根,仅仅十年间这里就落户了10余家顶尖的行业相关公司,繁华一时,甚至有了“小香港”的别名。与此同时,首个与纷织城相关的路名“纺北路”出现,此后“纺织家族”路名群发展到了十多条,也成为了西安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两万条阡陌联通了城市这一文化共同体,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取名风格,赋予道路的用词中也有细心的考量。西安路名中的“长安味”化不开历史的厚土,也是厚土上新生的活力。路的一头镌刻着独一无二的城市记忆,另一头延伸向希冀中的未来,每脱口而出一次路名,就是一次亲昵的呼唤。

长图版作品

数据来源:

地学大数据微信公众号西安路网数据(截止至2022年10月)

西安CITY城市地图

高德、百度等电子地图

参考资料:

[1]董洪杰,廖明一,罗佳丽.西安市灞桥区道路名称调查[C].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生活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0),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

[2]董洪杰,王亚栋.城市发展视角下的路名规划研究——以西安市雁塔区为例 [J].中国语言战略, 2018(12).

[3]董洪杰,周敏莉,包安静,刘紫晗.路名变迁与城市发展的互动:以西安为例[J].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2021(2).

[4]高连海.社会变迁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以1949年以来西安市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09.

[5]巨龙,刘宇峰,杜忠潮.城市道路命名与历史、地理关系探讨——以西咸新区、咸阳市主城区为例[J].中国地名,2015(4).

[6]么孝颖,蔡君梅.上海城市街道命名的语言理据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7]牛汝辰,2000. 论城市街道命名 [J].中国地名,2015(4).

[8]喻斌,左颖茵,幸柳媚,杨晓君.论广州城市街巷名称的历史沿革情况及其特点 [J]. 卷宗,2017(32).

[9]张澈杨,陈石.城市道路名称体系构建[J].规划师,2014(6).

创作者:赵嘉欣  许雨晴  邓婧怡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19级2班

指导老师:王秀丽

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