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杨绛

2023-04-15 17: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这五年里,娱乐圈中最常听到的一个词,就是“塌房”。塌房事件此起彼伏,该“税”的不“税”,不该“睡”的乱“睡”。那些被很多年轻男女,曾经奉若“偶像”的流量担当,翻起车来,竟一个比一个惨烈。

渐渐,网上终于也掀起出“人品与人设”的讨论。

知乎有一个提问:如何去判断一个人的人品?

其中一个高赞留言是这样说的:

很多时候,你看什么都没用,只看一点有用,就是看他在人生低处时的样子。

很多人追评,想到了“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杨绛。

青年丧母、中年丧女、老年丧夫,中道被迫流亡......她没有如意的生活,却也没有让人生零落蒙尘。

作家黎戈评,在谈到杨绛先生时说,“杨绛让我看到了‘过去的品质’,这是一种哑光却不暗哑,低调却不哽咽,醇香却不刺鼻的品质,它像北极光:明亮、坚韧、耐寒,在人格的高纬度闪闪发光。

怀念“过去的品格”,正是浮躁的当下,人们所亟需的“人生顶级智慧”。(杨绛先生三大智慧,读完全文受用终身。)

选择的智慧

“聪明是一种天赋,善良是一种选择”

杨绛先生出身名望,用“大家闺秀”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她平时说话总是慢条斯理,温文尔雅,很好说话。

但是一旦触及到底线,她却是用善意如化春风,又用行动雷霆万钧。

十年浩劫,杨绛夫妇二人被下放到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打扫厕所,苦心翻译的《堂吉诃德》手稿被索回……吃尽苦头。

到了分宿舍的时候,她却特意挑了一个最阴冷的角落,把朝阳的地方留给年轻人;她随身带着奶糖,有下放的新人来了,就给每人塞几块,希望可以给他们一点鼓励;研究所里同事要送孩子回老家,因为没钱而犯愁,她知道后,立马送了三百块钱过去。

别人叫她检举揭发别人,说别人的坏话,这样才能明哲保身。但是那十年,她没说过别人一句不是。比起骂人,她宁可挨骂。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直到有一天,杨绛听说外面贴了钱钟书的大字报,看完发现尽是扣帽子等子虚乌有之事。愤怒的她连夜写了一张申辩的小字报,贴到大字报下边,声明大字报所说不实,希望大家查明真相,还钱钟书清白。

早已料到会有一场批斗大会的她,一改往日的和颜悦色、温文尔雅,完全不顾形象大喊道:“就是不符合事实!就是不符合事实!”

后来,自会清白在人间。随时过境迁,杨绛写了《干校六记》,里面没有控诉,没有怨恨,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善良与温暖。

杨绛先生,总是于困难后在谈笑间流露出她的“顶级智慧”:

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我们还年轻,有的是希望和信心,只待熬过黎明前的黑暗,就能看到云开日出。

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你,怎么与它们握手言和,不必害怕的。

被生活折磨得遍体鳞伤的我们,不妨来学杨绛,学她修持己心,淡然处之。

倘若生活黑暗,就把自己变成一束光;倘若世界喧嚣,就把自己活成一片净土。以平和对人生,在纷繁的当下点燃一瓣心香。

婚姻家庭的智慧

“是妻子、也是情人、更是朋友”

他们一个是清华的文科天才(数学只考了15分还被录取),一个是清华的借读生,本来应该是两条平行线,却神奇地交集在一起,偶然一见却永远铭记在心。

出轨、离婚、快餐爱情盛行的当下,谁不希望能够遇到一段像钱钟书与杨绛一样的感情?63年的婚姻,“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两人结婚不久时,钱钟书计划去牛津大学深造,但这样一来,杨绛只能独自在国内生活3年;如果一同去英国,杨绛的研究生学业就只得被放弃。

爱情和学业,好像总有一个得牺牲?钱钟书为难起来。

“我可以去英国陪读啊!”杨绛淡淡一笑,在内心已打定主意。

1935年7月,二人一同来到伦敦的牛津大学求学,后转往巴黎大学进修。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在国外的3年时间里,杨绛为了省下高昂的自费生学费,以旁听生的身份去听课学习——她可以自主选择想要学习的课程,没有作业,不用做论文,也不用考试,对自己的时间有百分之百的掌控权,还顺便生下了女儿钱瑷。

她兴致勃勃地在牛津大学图书馆,按照英国文学史通读了一个个经典作家的作品。这样的经历,使得她一回国便立刻担任了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等职位,也为她的翻译事业打下了基础。

“在英国的日子,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杨绛不是恋爱脑,在她看来,夫妻二人只要在一起,只要有课上,有书读,生命便不是浪费,自然会有收获。

面对孩子教育,杨绛先生也留下很多教育金句,人到中年现在读来,才理解为何她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

少跟孩子生气吧。

孩子听话的时候,你爱他入骨,孩子调皮的时候,你又拼命吼他,你崩溃后自愈,自愈后又后悔,却忘却了他还只是个孩子。

他也就快乐那几年,长大了,会苦也会疼, 像现在的我们。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许多年后,钱钟书过世,儿时一同长大且对杨绛怀有爱慕之心的著名学者费孝通,曾多次上门看望杨绛。

她自然明白他的心思,所以在送费孝通下楼时,语带双关地说,“楼这么高,今后你就‘ 知难而退’吧。”两个人的关系,从友谊始,到友谊终。

世人都关注她完美的婚姻,杨绛从来不曾为自己争辩些什么,只是脚下从来没停下过追求内心向往的一切,包括爱情、婚姻、家庭和事业……

一如她在《一百岁感言》中所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人生的智慧

“志气不大,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

在杨绛先生大半生的时间里,她把自己奉献给了“文学”和“教育”。

在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这笔奖学金目前已累计1000多万元,资助了很多贫困学生,感动中国;

人生最后18年,以年逾九十的高龄,每天仍佩戴上花镜,逐页辨认,仔细剪贴、分类和梳理丈夫钱锺书生前的读书笔记和手稿,再送到商务印书馆去做影印。她独留下自己,打扫好战场,把“智慧”留在人间,才优雅转身离去。

笔耕不缀,就在离世前两年,也就是2014年,杨绛于103岁高龄,出版了自己最后一本小说——《洗澡之后》。

她几乎不再为死亡焦虑,只是拼力做完力所能及的、有价值的事。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这样评价杨绛先生:“杨绛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

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先生与世长辞。她的一生,仍闪耀着“人性”与“智慧”之光。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灵魂的美恶,不体现在肉体上;

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即使世界偶尔薄凉,内心也要繁花似锦。浅浅喜,静静爱。深深懂得,淡淡释怀。望远处是风景,看近处才是人生。唯愿此生岁月无恙,只言温暖不语悲伤。

日益高涨的房价、养家糊口的压力、亲子关系的艰难,都让人焦虑压抑、身心俱疲。很多人说,读杨绛先生的故事和金句,能收获内心一份安宁。

原标题:《娱乐圈接连塌房,2亿人开始怀念她!网友: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