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诈捐”事件背后的多面共享厨房:生意、“公益”与流量密码

陈嘉伟/海报新闻
2023-04-18 09:08
直击现场 >
字号

在官方通报发出后,闹得沸沸扬扬的郑州共享厨房“诈捐”事件,逐渐有平息的趋势,前来围观的人少了,店里做饭的人又多了起来。

在澄清了合伙人之一的张广兵并没有豪车豪宅以及受赠予(官方通报用词)资金将被监管后,关于事件的讨论也趋于理性,共享厨房的创始人们开始反思整个事件,也有经常做公益的人士来到店里提出更加专业的观点和看法。

复盘整个事件,我们不难看出整个事情的关键点就在于,原本是生意的共享厨房,怎么就模糊了边界,被描述成公益与慈善?

一家正在招租的便民市场,其中招募品类就包含共享厨房

作为生意的共享厨房

在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上,集中了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与河南省人民医院三所三甲医院,周边不少商户都是为了这里的病患及家属服务的,包括共享厨房。

实际上,这一片的共享厨房不仅仅是陷入风波的张广兵一家,还有一个没有门头、隐藏在一家早餐店后面的小店,据店主称也已经开了快9年,而另一家则在一家农贸市场的二楼。

在这些店里,做饭的价格和张广兵几人的共享厨房并无大的差别,甚至农贸市场里的那家更加低廉,但没有人对共享厨房的概念进行拔高,甚至那家没有门头的小店老板坦言,自己就是将共享厨房当作一门生意在打理。

没有门头的小店老板姓梅,其表示自己是从2014年开始做共享厨房的,“当时叫营养餐加工,炒一个菜5块钱,现在也是这样。”

梅老板表示,自己干这行就是当个生意在做,目前就是赚钱,“由于确实方便了一下病患家属,所以说破天也就是两分爱心、八分生意,但肯定不是做公益。”梅老板称自己家里还有女儿要养,“不赚钱一家人吃喝咋办,夫妻俩之所以干这个是因为确实比打工强点,也有时间照顾女儿,一个月下来能挣万把块钱。”

“当然也有困难的时候。”梅老板表示,去年疫情期间,店里关了几个月,一下子没有了收入,但还得交房租,虽然东家有减免但并不是一分不要。但整体来说还是可以赚点钱的,不然肯定早就不干了。

开在农贸市场里的另一家共享厨房,面积和规模更大。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店就是农贸市场的老板开的,“也是为了给其他商户揽点人流量,有些人买了菜没地方做饭,有些想做饭没有卖菜了,所以就弄了个共享厨房。”

此外,记者还在纬五路上看到一家正在招租的便民市场,招租广告明确写到招募的商户除了瓜果蔬菜、礼品坚果、日用百货、简餐熟食、服装鞋帽外,还包括共享厨房,而且整个海报中共享厨房处于核心位置。

“总不能献爱心还需要招聘员工来献吧。”一名路过的市民评价道,其认为共享厨房的存在确实方便了不少人,但意义不宜过于拔高。

目前,引发争议的那家共享厨房是张广兵、王战胜、魏兴江三人合伙于2020年开创的。此前三人各自为战,因为所在的农贸市场要拆迁,所以三人合伙盘下了现在的店面。

“那时候叫营养餐加工。”魏兴江告诉记者,关于坚持9年的说法,主要指王战胜。“2014年,王战胜在一个农贸市场里炸丸子,经常有人想借用他的厨具做饭,因为是借用也没有详细的价格,家属就看着给,一般就是5块钱,5块钱的定价就是从这开始的。最后,王战胜就关了丸子店,专门做这个了。”

而魏兴江是2016年开始做的,当时因为老婆生病,“第一次就住了38天,我干脆就在这开了店。”魏兴江坦言,自己当时也把共享厨房当作一门生意在打理,“那时候确实是为了赚钱,毕竟当时欠了30多万的外债。”魏兴江说,为了做好,自己当时每天工作18个小时打底,“所以当时我们几家店里,我的生意是最好的。”

这锅食材里除了牛肉需要顾客自购外,其余都由共享厨房提供

作为“公益”的共享厨房

4月16日上午10点出头,就有病患家属到共享厨房里操办起来,来的人多是做排骨汤,炖牛肉之类的“大菜”。有些病患家属来的次数不多,对店里的厨具不甚熟悉,这时候就需要魏兴江和王战胜出手相助,当然还有一些平常在家不做饭的大老爷们,更是离不开他们的帮助。

魏兴江和王战胜是共享厨房的合伙人,对于目前的情况,两人都不愿意多谈,他们告诉记者,目前政府部门已经介入,“先听听他们的结论吧”。

话毕,魏兴江拆开了一袋10斤装的大米,将米倒入一口巨大的电饭锅里,看着离装满还差一点,魏兴江又拆开一袋,朝锅里又添了点,魏兴江说这一口锅能做13斤米。在店里,这样的大锅还有一口,此外还有一口能做8斤米的。

在共享厨房里贴有这样一张条幅,上面写着“早晚做饭送粥,中午做饭送米饭”,也就是说这三口锅中的米都将被送给前来做饭的人,而这一点也曾引起过争议。

在共享厨房,记者见到了四位早上曾在梅老板店里咨询炖排骨价格的病患家属。这四人告诉记者,他们最终回到共享厨房做饭,主要还是因为这里送米饭、送面条。

魏兴江告诉记者,这些年共享厨房一直在送米饭,有捐赠的话会多送一盒,临近下午一点半,当天的做饭“午高峰”结束,魏兴江告诉记者当天已经送出了近50斤(干米)米饭。

记者注意到,不少人对于共享厨房(不单指张广兵一家)的存在还是非常欢迎的,认为方便了病患的特殊饮食要求,自己做饭也更便宜。

一位大姐向记者展示了她今天做的排骨汤,25元的排骨、2.5元的胡萝卜、3元的餐盒以及10元的使用费,共计40.5元,加上送的两盒米饭,按一般饭量计算,记者目测够3人食用。

而在河南省肿瘤医院的营养餐窗口,一份山药排骨汤25元,只有小小一个餐盒,记者目测上述大姐所做的汤,至少能装5个这样的餐盒。

另一名姓申的大哥告诉记者,来这做饭确实能省不少钱,对于炒菜5元、10元炖汤的价格,申大哥表示作为顾客自己肯定是觉得越便宜越好。“但收费也能理解,毕竟他们也要吃饭,养家糊口。”但申大哥表示,共享饭店肯定不能算公益性质,“算是有点爱心在里面的一个店吧,毕竟他们还会送点东西,其他店也不送嘛。”申大哥认为,公益就是一点钱都不能收,全免费才算。

另一名姓夏的大哥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同时其还认为按目前收费,共享厨房能够有所结余,不至于干不下去。对此,魏兴江表示,目前每天店里的顾客就200余人,每天流水就一千六七,“之前我一个人干的时候,就差不多是这个数,我们估算每天在300人以上才有可能包住(维持住)。”

至于共享厨房到底是生意还是公益,魏兴江说其实这几年也没想过这个事,“就当是一个事情在做而已。”不过魏兴江告诉记者,之前农贸市场拆迁的时候,确实有顾客挽留,希望他们的店能够选址重开。

路人在查看贴在门外的官方通报

作为“流量密码”的共享厨房

至于共享厨房怎么从一门生意逐渐被描述成爱心、公益的,没有人能够把出准确的脉络。

但据魏兴江回忆,有一次他在跟当地一位跟媒体有关系的人聊天中,向其透露过共享厨房不好干,“(对方)也没给我说,偷偷拍的,结果发出去,大家就来捐东西。”

慢慢地,共享厨房在传播中逐渐变成了抗癌共享厨房,甚至是爱心抗癌厨房,“2分爱心、8分生意”的共享厨房变成了“8分爱心、2分生意”的传播印象。在一次次传播中,共享厨房收到了捐赠,传播者获得了流量。

魏兴江告诉记者,此前爱心人士捐赠时自己都会拒绝也会阻止另两名合伙人接收,“尤其是钱,我们都退回去了,但这次我没阻止。”

“现在我们也意识到自己有问题,当时那些钱就不应该收。其实头一晚我都没敢收,第二天我给一个人讲述各地爱心人士现在都在捐款,我很感谢,对方说这可以收,我才敢收。”

魏兴江说,发生现在的情况他也没想到,“毕竟我也说了,回头收到钱我会公布出来。为什么还没公布出来?你知道送来的物资,我们要清点、收拾送到仓库,这也不能老放到外面,结果事情还没弄好了,事情反转了”。

“还是我们意识不高,我们不懂,现在知道,没有监督,我们是不能接受捐赠的。”魏兴江说。

被“流量”带火的共享厨房,最终被“流量”反噬。

在店里,记者看到魏兴江在与一名大姐“对峙”,问其是不是前几天在网上说自己没有送米饭?大姐有些茫然并赶忙否认,魏兴江拿出了视频截图,最终确认给他“造谣”的并非眼前的大姐。不过记者注意到,两人确实有些相似,尤其是衣服,加上两人都戴着口罩确实有点难以分辨。

陷入舆论漩涡后,关于共享厨房及其合伙人的各种说法满天飞。共享厨房前的蔬菜店也被指是张广兵等人的“产业”,并传出了“不在共享厨房前面的蔬菜店买菜不让做饭”等流言。

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千万粉丝的网红“肉肉大搜索”因前来捐助了20万被指责是诈骗犯、是和张广兵等人一起在演戏,“肉肉大搜索”不得不出面澄清。

而在短视频博主“莫扎克”直播时,一名自称“志愿者”的周女士因为给共享厨房发声,引发直播间网友质疑。16日下午,周女士称自己遭受网暴,现在十分害怕。周女士称自己3月24日第一次加上张广兵的微信,“当时到店里看了看,送了点吃的并捐了300元,4月11日我又来了一次,因为直播的时候,我看王战胜不善言辞,我就帮忙讲了两句,现在就被网暴。”周女士表示,自己在帮共享厨房发声后,视频被恶意剪辑,被称与店家很早就认识,串通在一起,“我愿意接受一切调查,希望能还自己一个清白,同时作为一个捐赠者,我也想等一个公开公正的回答。”

    责任编辑:伍智超
    图片编辑:陈飞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