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提琴家卡普松:要聆听身体信号,保护强壮又脆弱的双手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23-04-19 14:18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4月17日上午11时许,法国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抵达浦东国际机场。(00:55)
背着一个巨大的蓝色琴盒,法国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出现在浦东机场。

刚下飞机的卡普松略显疲惫,但重新踏足上海,又让他兴奋,“疫情三年后,我们是第一批来中国的演奏家。”和卡普松随行的还有钢琴家、老搭档杰罗姆·杜克罗斯,两人来上海前特地学了简单中文,用“你好”“谢谢”打起招呼。

卡普松是三年“空窗期”后,首位来访上海的海外艺术名家。

4月20日-21日在上海音乐厅,这位当红大提琴家将在上海首开独奏音乐会,且一口气演两场。听说门票迅速售罄,一票难求,他感慨,“真是好消息!最近的形势变化飞快,落实签证确认能来仅仅在两三周前,能为上海观众演出,我兴奋极了。”

卡普松音乐会由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主办,目前,艺术节中心正加速与国际艺术机构对接,持续邀请全球名家名团来沪,在金秋10月的第22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上盛装回归。

戈蒂耶·卡普松

戈蒂耶·卡普松和杰罗姆·杜克罗斯

两套曲目,两种风格

“这是一座我很享受的城市,它不但美丽,还拥有活力和很棒的观众。”卡普松四五年前来上海,留下深刻印象。重游旧地,他准备了两套风格迥异的曲目,在全面展现个人实力的同时,也兼顾了各个层面的观众,足见诚意。

第一场音乐会将带来贝多芬、舒曼、勃拉姆斯等古典、浪漫时期的德奥之声,带有鲜明的室内乐性,包括舒曼《幻想曲》、勃拉姆斯《第一号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以及贝多芬五首大提琴奏鸣曲中人气最高的《第三号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

第二场音乐会由拉赫玛尼诺夫《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打头,这是卡普松第一张唱片中的曲目,二十多年来,他反复录制了三次,其演绎曾被形容为“从长长的旋律枝蔓上结出了金色的果实”。音乐会上还有多首轻松愉悦的古典小品和脍炙人口的流行、影视金曲的改编曲,以及法国歌曲的改编曲,大部分由杜克罗斯操刀改编。

卡普松会和老友杜克罗斯同台,这位多面手不仅是钢琴家,还是作曲家、编曲家。

有趣的是,杜克罗斯最开始是他的哥哥、小提琴家雷诺·卡普松的钢伴。他和雷诺·卡普松是同学,对兄弟俩的音乐风格非常熟悉,又因为从学生时代就有所交流,所以相当默契。

“我15岁就和他一起演奏,有26年了。”对卡普松来说,杜克罗斯是音乐上的兄长,更是演奏上默契的搭档。卡普松喜欢不同风格、不同审美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法式音乐、电影音乐,杜克罗斯摸准他的喜好,为他编了很多原本并非为大提琴谱写的曲子,大大扩充了曲库。

“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敬仰上的友情,是一种绝对的奢侈。”卡普松对记者说,两人已经合作录制三张专辑:《直觉》《感情》和《感觉》,正在马不停蹄地筹备下一张。

被卡普松藏在蓝色琴盒,和他一起随身来到上海的,是一把诞生于1701年的大提琴,由制琴大师、威尼斯制琴学派的创始人马特奥·戈夫里勒制作。

“越是名琴,与演奏家的磨合周期就越长,就像婚姻,不能说谁驯服谁,而是一个双方慢慢磨合的过程。”乐评人李严欢说,这把琴造出来时,巴赫还没写出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过去数百年,它经过多名风格各异的演奏家之手,要磨合到卡普松想要的声音、适应他的演奏风格并非易事。

“每天都能从中找到新的色彩,它已经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相伴20年,卡普松对这个灵魂伴侣不吝赞美,“一把不可思议的琴,它的音质没有局限,让人难以置信。”

卡普松的上海之行不只在人间四月天。今秋9月,他将重返中国,在指挥家余隆带领下,在上海、广州两地演出。

“余隆是我的挚友,去年在纽约,我们还一起和纽约爱乐乐团同台演出。”卡普松向记者透露,2024年在上海,在余隆指挥下,他还将和钢琴家让-伊夫·蒂博戴联手带来一首大提琴、钢琴双协奏曲的中国首演,此曲由作曲家理查·杜布尼翁为二人量身定制。

卡普松的钢琴搭档里还有一个中国乐迷熟悉的身影,那便是“钢琴女战士”王羽佳。去年秋天,他与王羽佳、柏林爱乐乐团单簧管首席奥登萨默合作的勃拉姆斯、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主义作品专辑,由DG唱片全球发行。

“她是我的好友,也是一位拥有音乐灵魂的杰出艺术家。”42岁的卡普松评价这位36岁的小友,认为以她的年纪来看,她已经做出一份大事业,两人并肩合作了十几年,“无论台上还是台下,她都是一个开心果。”

戈蒂耶·卡普松

一见钟情,难分你我

在法国,戈蒂耶·卡普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和小提琴家雷诺·卡普松是法国有名的“提琴双杰”,也是古典乐界罕见的“兄弟档”。

和哥哥痴迷小提琴不同,他从小对大提琴一见钟情。

4岁半遇见大提琴前,他学过一两周的小提琴,“我一点印象都没有,据父母说,我很讨厌小提琴,所以他们让我试了试大提琴。”拥抱大提琴,奏出第一个音符,虽然五音还不全,但他已经恋上这件乐器,能感受到音乐在身体里强烈共振。

枯燥的练琴之路上,中国琴童几乎都有血泪史,卡普松也有过一天练琴八小时的马拉松之旅,却从没有痛苦或叛逆之感,反而觉得庆幸——大提琴是他抒发心情的渠道,诉说着他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细微感受。

“如果身躯疲惫,或手上乏力,我会马上放下大提琴。对年轻人来说,保重身体极端重要。”卡普松形容,拉大提琴最累的是手和后背,平时还要背着沉重的琴盒,所以要小心保护好强壮又脆弱的双手,还要注意保重后背、脖颈,“我们应该学会聆听身体的信号,不能过劳,就像职业运动员一样,他们甚至比我们更注重身体。”

拉大提琴是个力气活,为强健身体,卡普松喜欢运动。他经常慢跑,从长途旅程落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跑步,不仅净化身心,也对倒时差有帮助。

出道以来,卡普松致力于探索和丰富大提琴文献,每个音乐季,他都会演奏大量的作品,并定期首演新作品。

他与尼尔森斯、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圣-桑《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与杜达梅尔、柏林爱乐乐团合作的海顿《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以及与蒂勒曼、小提琴家丽萨·巴蒂雅什维莉、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合作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和大提琴二重协奏曲》音乐会现场,都被录制成DVD。

独处时,他喜欢给自己奏巴赫,“对大提琴家来说,巴赫的作品是圣书一样的存在。”他也不排斥演当代作品,甚至觉得与当代作曲家合作是一种幸运、一种奢侈。

“我们一直梦想着问那些传奇作曲家——莫扎特、巴赫、勃拉姆斯、德沃夏克、舒曼,关于他们音乐的问题——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所以应该珍惜与当代作曲家一起工作的机会。”

来上海前,他刚在波士顿完成大提琴协奏曲《晨曦之歌》的美国首演,和“胖葱”尼尔森斯执棒的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同台。曲子由法国作曲家蒂埃里·埃斯凯奇谱写,结束上海之行,他将飞到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再演此曲。纽约之后,他会前往韩国首尔,演出电影作曲家丹尼·埃夫曼去年为他谱写的大提琴曲。今年,他还会首演蕾拉·奥厄巴赫的《疯人日记》。

卡普松的演出足迹不局限于世界级音乐厅,还以“法国的夏天”之名,将音乐送入法国人的日常生活。

2020年夏天,法国音乐厅打烊,音乐节取消,音乐会消失,卡普松想把音乐带回来。“室外音乐会没被禁止,所以我有了个主意:举行户外巡演。”那一年夏天,卡普松举行了23场室外音乐会,为观众献上难忘的免费演出。

2022年7月,项目第三年,他在全国举行了15场音乐会,包括家乡尚贝里。他请了15位年轻音乐家登台,还为他们配了8个年轻舞者。如今,他正在筹备“法国的夏天”第四季,依旧会请年轻的音乐面孔。

这位大提琴“前辈”正在有意识地帮扶年轻人。2022年1月,他创立了戈蒂耶·卡普颂基金,旨在通过奖学金和演出机会,帮助18-25岁的年轻音乐家出道,“我们利用与音乐节和音乐厅的关系,让年轻人上台演出,很有意义。”

戈蒂耶·卡普松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