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观察“闯关东”的他们,也观察走在新闻路上的自己|作者手记

2023-04-20 12: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短视频的发展,东北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而这次,人们的注意力不仅仅是停留在其独特的文化气质上,他们开始发现这座城市背后隐秘却重要的人口问题。

深度营十一期成员刘欣余和张天爱聚焦东北人口问题中的“回流现象”,通过回流群体中的个体故事,来呈现现象背后的复杂和真实。

此次稿件的操作中,他们一边观察着闯关东的一群人,一边也观察着走在新闻路上的自己,有思考、也有更多收获。以下是她们对于此次采访和写作的复盘和总结:

张天爱:当编辑雁清姐姐提出这个选题的时候,我心里有点打鼓。把自己的第一篇社会观察报道献给家乡,我很想尝试。

刘欣余:“主动且靠谱”,深度营让我五个字是落在我的心里的,内心振荡的时候总反复能听见这五个字反复碰撞发出的响声。在群里看到这个选题的时候,营里已有小伙伴完成并发布了稿件,而我仍两手空空、在原地失落、郁闷地犹豫和打转。许是出于一种对远方事物的好奇——南方人对北方世界的好奇,也有迫切想要进入实操的焦虑,我接下了这个选题。

张天爱:东北人口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近些年的相关报道更是不尽其数。主题初步定为东北的人口回流,东北很大,可讲的内容很多。如何把事情讲出新意,我和欣余琢磨了很长时间。

虽然我们两个和东北有一些链接,但接触的多数还是向南方迁徙的年轻群体,身边可供采访的“回流东北人”并不多。我们开始在抖音、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广泛搜索“回东北”等相关词条,我一闲下来就去豆瓣【拜拜啦一线城市】逛逛,试图捕捉几个在逃东北人。接触到的东北人都相对健谈,得知是老乡之后,更是敞开心扉,但是我们却发现很多回到东北的人又打算走了。

现实和预期大大相反,我们立刻决定更换角度。反复和编辑电话沟通后,最终我们把主题定为:东北人口回流,但是留不住人才。这个过程耽误了一些时间,也是我认为最后拖稿的主要原因。

刘欣余:操作选题的初期,我开始苦于自己有限的人脉,担心自己会不会像上一个选题一样栽在寻找采访对象的第一步。好在我的合作伙伴天爱,给了我“破局”的灵感。在豆瓣小组和抖音成功找到了采访对象,好在较为顺利地迈出了第一步。其实小张并不是我一开始计划的采访对象,起初的对象在发了多次私信和评论都未能联系上,我为此还等待、或者可以说是浪费了几天。而这次经历让我明白,通过多方渠道依然不能联系到采访对象时,如果没有“非他不可”的重要性,就要及时寻找其他的对象,不要在不可预料的等待中浪费过多的时间。

张天爱:这是我第一次和别人合作完成选题,跟欣余合作是非常顺利的。她负责了两个采访对象和大部分的写作任务,我负责陈新的采访,以及后期的整合和修改。我认为她具有搭档最美好的品质:沟通及时和主动承担。

刘欣余:这是我第一次和天爱合作,天爱的主动和高效让我印象深刻。对比自己经常会被拖延和信心不足拽住脚步,天爱的效率、严谨、果断,在这次合作中成为了push我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定主题和框架的时候,我们都想写出“新意”,天爱和我连麦了几次,她总能逻辑清楚地进行总结,也给出了很多新想法。

张天爱: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我和欣余各自写稿,整合的时候却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也和我们的行文结构有关系,文章中出现了三个采访对象的故事,孰轻孰重以及前后文衔接是我们后期修改的主要方向。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文章的连贯,不得不舍弃一些内容,写作的时候更是要提醒自己:一切文字都是为了主旨服务。

刘欣余:第一次和雁清姐合作也让我收获了很多。雁清姐作为编辑,指出了我很多写作逻辑上、我以前不曾深刻意识到的漏洞。当我提出疑问和想法时,她也会十分认真地与我沟通。“这不能说服我”和“请用一句话概括主旨”,这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之后我便明白,在操作稿件时,素材的运用和描写都要体现主旨,而作者一定要有清楚的认识和思考。

后期合稿,我和天爱遇到衔接生硬的问题。为此我们和编辑反复沟通和确认,差一点要大改方向。好在我们还是从三个采访对象的故事里找到了相同的脉络。在这里也要很感谢天爱的付出,在合稿的时候做了很多的删改合并工作。也很感谢雁清姐,反复指出问题、抽出时间与我们讨论、并最终确立了文章的主旨。

在改稿过程中,雁清姐还指出了我直接引语运用过多的问题。这也是我先前不曾留意或者思考过的问题,大多时候我只是凭直觉对其重要性进行判断后便进行了引用。而这次雁清姐提出的问题,让我在之后的写作里总是会留意自己的引用,在引用前都会问一句自己:“这值得引用吗?可不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刘欣余:采访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和小张的交流。当他提到初中的辍学、父母的离异、从小遇到的校园霸凌,直至长大从事着的不被家人认可的工作,我一边听记着内容点,一边努力调整着自己的语音和语速,一边在脑后疯狂地与自己当下的无知和生疏搏斗。反复地担心着,“这么用词是不是冒犯?”“该怎么委婉地问?”“这似乎是在让他重新面对自己的创伤”。这份担心如今尚未有解法,但我会怀着对它的在意,在以后的一次次实践中找寻答案。

虽然总体还是马马虎虎、小心翼翼和怀着疑惑在摸索。但经过这次的采访和写作,像是久别重逢了一股原始的热情。我在过去的某一天决定和告诉过自己,今后只想去观察、去记录,不希冀其他,并把“去改变什么”仍视作一种尚未历经拷打的天真。但如今我似乎意识到,“改变”也许不只在结果里。

“采访有魔力”。也许我曾想做到的事,在接通的电话里、或许在交会的眼神里,仍能实现。

在写作过程中,不能去到实地,但还是想更多感受和贴近东北这座城市和人们的气质,我读了双雪涛的《平原上的摩西》。虽然在稿件完成之后,我才读完它。里面一句描写让我印象深刻,换做形容萧然和小张,就是——他们像曾经扎入东北而又生硬拔出的钉子,他们离开了,但故事和记忆锈在了原地。

原标题:《观察“闯关东”的他们,也观察走在新闻路上的自己|作者手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