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朝雾里的小草花 | 徐志摩原配夫人张幼仪的悲欢(二)

2018-07-23 11: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文选摘自江苏文艺出版社《百年风雅》
张幼仪在离婚三年之后,又一次人生的变故降临——失去次子彼得。1925年3月19日,三岁生日刚过完不到一个月,彼得因腹膜炎死于柏林。

而此时的徐志摩却因和有夫之妇陆小曼的爱恋而闹得满城皆知,为躲避舆论,奔赴欧洲。3月18日,徐志摩在父母的催促下准备到柏林。

徐志摩赶到柏林,在殡仪馆里紧抓着彼得的骨灰坛子掉下眼泪。3月26日,他在写给陆小曼的情书中,写到失去幼子的痛苦:“方才送C女生回去,可怜不幸的母亲,三岁的小孩子只剩下了一撒冷灰,一周前死的,她今天挂着两行眼泪等我,好不凄惨;要是早一周到,还可见着可爱的小脸儿,一面也不得见,这是哪里说起。他人缘挺好,有八十人送他的殡,说也奇怪,凡是见过他的,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德国人,都爱极了他,他死了街坊都出了眼泪,没一个不说不曾见过那样聪明可爱的孩子。”

在这封信中,也有怀有愧意,徐志摩破天荒表达了对张幼仪的敬重之情:“C(张幼仪)是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这两年来进步不少,独立的步子已经站得稳,思想确有通道……她现在真是‘什么都不怕’,将来准备丢几个炸弹,惊惊中国鼠胆的社会,你们看着吧!”

彼得之死,徐志摩在痛苦和失意中,想到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诗句:“一个单纯的孩子,过他快活的时光,兴匆匆的,活泼泼的,何尝识别生存与死亡?”

张幼仪在事业和家庭上赢得尊重

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徐家二老是反对的。当徐志摩决定要娶交际花陆小曼时,徐家二老认张幼仪为干女儿,徐申如将自己名下的财产做出如下划分:自己和妻子留一份;给徐志摩和陆小曼一份;张幼仪和孙子阿欢一份。如果张幼仪终身不嫁,阿欢的那份财产即由她掌管;如果她将来再嫁,则只能划取一份妆奁,阿欢和剩余财产仍归徐家,张幼仪就与徐家完全脱离关系。

1926年10月,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平北海公园举行婚礼,由梁启超和胡适证婚。婚后,徐志摩和陆小曼回到硖石,住到特意为他们新建的大宅子里。很快,徐志摩的父母老两口看不惯新夫妇的做派,出了家庭矛盾。

徐志摩的父母气得离家出走,到了天津。张幼仪从北京带着阿欢来看望。谈起离开海宁的原因,徐志摩父母仍然意难平。徐申如开口道:“吃完饭,我们正准备上楼休息的时候,陆小曼转过身子又可怜兮兮地说:‘志摩,抱我上楼。’”“你有没有听过这么懒的事情。”老太太气愤难耐,“这是个成年女子啊,她竟然要我儿子抱她上楼,她的脚连缠都没有缠过啊!”后来,徐志摩父母还向张幼仪诉苦:徐志摩、陆小曼、翁瑞午三人同睡在抽烟片的烟榻上,“翁先生和陆小曼躺得横七竖八,徐志摩卧在陆小曼另外一边,地方小得差点掉到榻下面。”然而,徐志摩相信,“只要陆小曼和翁瑞午是一起躺在烟榻上吸他们的鸦片,就不会出什么坏事。他们是互相为伴。”

张母去世后,张幼仪携子回沪。此时张嘉璈已经是中国银行副总裁,并主持上海各国银行事务,而徐申如也把海格路125号(华山路范园)送给张幼仪,使她在上海衣食无忧。

张幼仪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只教了一个学期,上海女子商业银行有人找到张幼仪。这家银行是1910年由一群女性创办的,位于市中心的南京东路上,客户主要也是女性。当时张幼仪的四哥张嘉璈已经是中国银行的总裁,女子银行方面经营面临困难,希望张幼仪借助她的人脉关系,帮助银行走出困境。张幼仪于是成为这家银行的女总裁,不过她不愿意和哥哥平起平坐,所以只称副总裁。

每天上午9点,张幼仪的身影都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她说,自己这种严谨的习惯得益于在德国期间所受的教育。为了便于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张幼仪特意把自己的办公桌摆在银行的最里头,这样就可以对银行里的情形一览无余。下午5点,一位老师又会准时到办公室来找张幼仪,为她补习文学和古籍。没能像徐志摩所爱恋的女子那样,上好的学校,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一直是张幼仪心中的一件憾事,如今条件允许,她要尽量为自己补上这缺失的一课。

在张幼仪的勤勉操持下,再加上张嘉璈和上海其他金融界人士的支持,女子银行很快扭亏为盈,张幼仪由此在银行界崭露头角,名动一时。

与此同时,张幼仪的八弟张禹九与徐志摩等四人在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张幼仪又出任该公司总经理。云裳服装公司集成衣店和服装订做于一身,店名是张幼仪八弟取的,用的是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之意。张幼仪把欧美的新式样引入“云裳”,裁剪缝制都倍加考究,衣服上面缝着别致的珠子、扣子和花结。一时之间,上海的大家闺秀、名媛,在社交场所都以穿着“云裳”的服装为荣,时装公司也因之生意兴隆。担任云裳总经理,这使张幼仪的经营能力得到了极大发挥。

唐振常主编的大型画册《近代上海繁华梦》上有云裳服装公司的一帧照片,并配有说明文字:“位于静安寺路斜桥弄附近的云裳公司,是旧上海首屈一指的女式服装店,由当时沪上美术界名人江小鹣、邵洵关和名交际花唐瑛合资开办,所以该店的服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采,并首创以时装模特儿做示范。”

1934年,二哥张君劢主持成立了国家社会党,张幼仪应邀管理该党财务。抗战爆发后张幼仪又囤积军用染料,大发了一笔横财。之后,她又用这笔钱作为资金,投资棉花和黄金,依旧是财星高照。

和徐志摩离婚后,张幼仪和他的关系反而得到了改善,因为阿欢和徐家二老,他们经常通信见面,像朋友一样的交往。一次,胡适请张幼仪吃饭,客人中也有徐志摩和陆小曼。对于陆小曼,张幼仪说自己并没有敌意,因为陆小曼和徐志摩认识时,自己早已和徐志摩离婚了,所以徐、陆两个人之间的恋爱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但当张幼仪看到宴席间,两个人亲昵地称呼着“摩”“摩摩”和“曼”或者“眉”,以及徐志摩对待陆小曼那种耐心体贴的态度,对比从前自己所受到的待遇,还是不免感觉到酸溜溜的。“我不是个有魅力的女人,不像别的女人那样。我做人严肃,因为我是苦过来的人。”张幼仪如是说。

张幼仪和徐志摩离婚后,摆脱了“小脚心态”,以西服的形象示人,自强自立新女性的风格,赢得徐志摩家庭的尊重,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事业。张幼仪面对世界和世变,婚变和情敌,以自己的方式,演绎出民国女性的风采。

1947年,林徽因肺病已到晚期,肾脏严重感染,当年10月住进中央医院,病床上林徽因托人带话给张幼仪请求一晤。张幼仪携徐志摩之子徐积锴赶往医院,林徽因仔细地望着张幼仪母子,却虚弱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次见面所求为何,林没有说,张也不知道。林徽因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心愿。在林徽因的内心中,是不是对张幼仪有一点愧疚。毕竟,徐志摩离婚,源于康桥情歌。

张幼仪在香港与中医苏纪之结婚

1931年11月19日,因为一场大雾笼罩,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在飞行中撞到济南附近的开山,一代诗人遇难。而就在前两天,11月17日,徐志摩还到张幼仪经营的云裳公司,问张幼仪为他定做的衬衫。张幼仪得知徐志摩的行程后,还告诫他不应该搭乘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不管是不是免费。徐志摩像平时那样大笑,对张幼仪说,他不会有事的。

徐志摩写过一篇散文《想飞》,中国航空公司拿徐志摩和这篇文章做形象代言,赠送他一本免费乘机劵。“朵朵的春云跳过来拥着他们的肩背,望着最光明的来处翩翩的,冉冉的轻烟似的化出了你的视域……是人没有不想飞的。”不料,一语成谶,徐志摩果然死于飞行。

半夜里,张幼仪被噩耗击中,中国银行一位工作人员送来电报:徐志摩和两位飞机师当场死亡。晴空霹雳,难以置信,张幼仪哭泣着打电话通知八弟张禹九,让他带着阿欢去济南料理后事。第二天,张幼仪不知道怎样把这个噩耗告诉徐志摩的父亲,她看到徐申如脸上有很多内容:哀痛,难过、悔恨。

在徐志摩的丧礼上,张君劢的朋友替张幼仪作了一副挽联:

万里快鹏飞,独憾翳云遂失路;

一朝惊鹤化,我怜弱息去招魂。

白发人送黑发人,徐申如作挽联:

考史诗所载,沉湘捉月,文人横死,各有伤心,尔本超然,岂期邂逅罡风,亦遭惨劫?

自襁褓以来,求学从师,夫妇保持,最怜独子,母今逝矣,忍使凄凉老夫,重赋招魂?

诗人沉重的肉身已被撞坏,魂魄仍在诗文之中。张幼仪这一次是与徐志摩永远的告别。但是诗人的影响,并没有随着诗人的离世而停止。

1949年,宝山张家的大部分成员,多数被时代的浪潮冲到海外。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四哥张嘉璈、八弟张禹九都定居在美国。

在香港,已近知天命之年的张幼仪,终于再婚。

张幼仪住处楼下有个邻居,是一位叫苏纪之的医生,妻子和他离了婚,他有一个女儿和三个儿子,都只有十多岁。通过朋友认识后,见他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不容易,张幼仪经常会帮他一些小忙。一来二去,两个人慢慢地熟悉了。当苏纪之向张幼仪求婚时,她首先写信给二哥和四哥,征求他们的意见。

张幼仪的四哥张嘉璈始终没有回复,也许有了为妹妹和徐志摩做媒的前车之鉴,对于这一次,不置可否。一直告诫妹妹要遵从自己内心感受的二哥张君劢,一会儿发来电报说“好”,一会儿又改变主意,发电报来说“不好”。在反复几次踌躇之后,他终于下定决心写来信件:“兄不才,三十多年来,对妹孀居守节,课子青灯,未克稍竭绵薄。今老矣,幸未先填沟壑,此名教事,兄安敢妄赞一词?妹慧人,希自决。”

此时的张幼仪,儿孙成行,要再婚,就写了一封信告知在美国的徐积锴。徐积锴的回信情真意切:“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徐积锴在美做的是土木工程师,但这封信颇得其父风采。仅从这一封回信,可见诗人的余韵。徐积锴和妻子育有一子三女,一家定居在美国,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晚年他谈徐志摩,觉得父亲的命真苦。“父亲几个老朋友都有女人缘,都有女朋友。他跟胡适一起吃饭,还见胡适带了美国女友来。”徐积锴觉得,徐志摩活到八九十岁,还会有女人要他的。“很多女人倾慕父亲的文采”。

1953年,张幼仪与医生苏纪之结婚。张幼仪死后,她的墓碑上刻着“苏张幼仪”四个字,看得出,张幼仪对这一段婚姻是认可的。

1967年,张幼仪在苏纪之的陪伴下,回到康桥、柏林故地重游。隔着半个世纪的时光,一切都如梦如烟。张幼仪在《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里回忆说:“他和我坐在康桥河畔,欣赏这条绕着康桥大学而行的河流,这时我才发觉康桥有多美,以前我从不知道这点。我们还从康桥坐公共汽车到沙士顿,我就只站在我住过的那间小屋外面凝视,没办法相信我住在那儿的时候是那么样年轻。”她站在当年和徐志摩居住过的小屋外,往事历历,物是人非,她在复杂的感受中,没办法相信自己曾经那么年轻过。

1972年,苏纪之病逝后,张幼仪到纽约居住。

在张幼仪的内心深处,她对徐志摩的感情又如何?这是个非常微妙的问题。还是听听张幼仪的自述吧——

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人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张幼仪所说的“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如韩石山先生在《徐志摩画传》所言:抚养她和徐志摩的儿子徐积锴成人,并送他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获得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为儿子择偶成婚;安葬徐志摩的父亲并为之立碑,也为徐志摩的墓立碑;说服蒋复璁和梁实秋并提供大量资料,以蒋梁的名义主编出版了《徐志摩全集》。

张家始终以徐志摩为荣,与徐志摩有千丝万缕割不断的联系。不论是徐志摩的生前还是死后。

当年在英国徐志摩和张幼仪打离婚。张君劢收到妹妹的求助信后,在回信中劈头第一句却是:“张家失徐志摩之痛,如丧考妣。”然后才告诉妹妹:“万勿打胎,兄愿收养。抛却诸事,前来巴黎。”

张邦梅是张幼仪的八弟张禹九的孙女,她的父亲是耶鲁大学的教授,她已是第三代移民,毕业于哈佛大学东亚研究系,主修中国文学,之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法律学位,曾在纽约任律师。当张禹九得知孙女要写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临终叮嘱张邦梅,写书时“对徐志摩要忠厚些”。就是这位爷爷,曾经的新月社成员,遗嘱中要家人在他的葬礼上朗诵几首徐志摩的诗。

1988年元月,张幼仪病逝。在张幼仪的丧礼上,张邦梅向二百多位为张幼仪送别的人,讲了她的一生,她的往事,她如何从一位传统女性转为现代女性。从来宾的反应,张邦梅看出很少有人知道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关系。

红尘往事,皆付流水,总有一些东西留在人间。张幼仪与林徽因、陆小曼相比,缺少传奇色彩,但正是她从小脚向西服的转变,与二十世纪中国女性的成长与解放同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