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大唱片市场份额逐年递减,流媒体时代还需要巨头吗?

2023-04-26 07: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九鱼

“三大唱片公司正在失去Spotify的市场份额。”——全球音乐产业协会

从Spotify新年度投资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三大”唱片公司——环球音乐、索尼音乐和华纳音乐发行的歌曲数量占比依然很大,但他们的市场份额被稀释已经成为每年不可避免的事情。

自2017年以来,他们在Spotify上的市场份额每年都在以小幅度下降。累积到现在,“三大”外加面向独立唱片公司、发行商和其他权利持有人的数字音乐许可和会员组织——Merlin已失去了Spotify 12%的市场份额。

在很大程度上,这种趋势可以用近年来独立音乐人自产自销现象以及独立音乐厂牌的爆炸式增长来解释。

一直以来,“巨头们”并没有坐以待毙,包括拓展新兴市场、收购其他公司以及建立多元化音乐产业等,采取了一系列的“自救”举措。可就目前的数据看来,这些举措似乎并没有什么效果。

这是否意味着,所谓的“巨头”可能会成为继CD之后,又一个被流媒体时代淘汰的对象?或者说,流媒体时代,是否还需要唱片巨头呢?

A

“巨头”的概念正在消失?

根据最新估算表明,现在每24小时就有超过十万首新歌被上传到Spotify等流媒体服务。

去年,“三大”+Merlin在Spotify上发行歌曲的曲目数量占总数的75%。这意味着,平台上还有四分之一的音乐流媒体与他们毫不相干。这导致了他们在平台上所占的市场份额也随之减少。

另一边,上传到流媒体服务的独立音乐规模猛增。自2015年以来,这一市场份额数字每年都在增长,当时仅为1.7%。也就说,“自产自销音乐人”的市场份额在6年内翻了三倍多 。 就去年一年,独立音乐人的输出在音频市场份额就达到了5.7%。

与此同时,从2015年到2022年,这一群体在音乐行业的总收入从3.75 亿美元增至惊人的17.8 亿美元,翻了近6倍之多。

关键的是,就MIDiA最近对数百名独立音乐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得出结论,超过一半的人希望,要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受到尊重和认可(53%),要么成为一名成功的巡演艺术家(51%),要么建立任何规模的忠实粉丝群(50%)。然而,只有16%的人选择了“和大唱片公司签约”这一选项,12%的人希望与独立厂牌签署,还有9%的人希望只和唱片签署服务协议。

因为自产自销的独立音乐人大多采取的是“成就感第一,金钱第二”的态度。从一开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想要在没有巨额资金和营销背景的助力下靠音乐谋生。其中,近四分之三的人,每年从音乐中赚取的收入不到10000美元,即使是被唱片公司或者厂牌签约了的音乐人的平均收入也很低。

Spotify和其他公司采用了占主导地位的“按比例”版税支付模式,加上音乐人对唱片公司的这种“签约要求”,直接让唱片公司的主要播放量市场份额在下降同时,他们从服务中能获得的收入份额也随之骤减。

由此可见,如今的“巨头”不仅损去了市场份额,在越发庞大的“自产自销”音乐人群体里,他们也快失了号召力和影响力。“行业巨头”的概念似乎正在以日渐加快的速度,分别从音乐市场和从业者的字典里消失。

B

越努力越心酸?

可以说,老牌唱片公司现如今拥有的选择已经非常少了。不过,坐以待毙,似乎是他们第一个排除的选项。

就三大唱片公司来说,他们采取的举措大致可分为五个大类:加大数字化音乐的发行量、不断提高输出质量、拓展新兴市场、收购其他公司以及建立多元化音乐产业。尤其在收购这个事上,环球音乐、索尼音乐和华纳音乐可谓是保持了高度一致。

在过去的几年里,光是环球音乐就收购了包括EMI、Def Jam、Motown和Capitol Records等。索尼音乐曾以数亿美元收购了发行公司The Orchard和唱片公司AWAL。这些收购使他们在增强自己在音乐产业中的地位的同时,也拓展了其音乐目录。

其中,带动数据效果最明显的就要属现归于索尼音乐名下的The Orchard了。

The Orchard是一家与独立唱片公司和艺术家合作的分销和服务公司,服务过多个独立音乐人,包括Ozuna、Kelsea Ballerini、Jorja Smith、T-Pain、BTS、21 Savage和Flipp Dinero等,业务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在2019年到2023年之间,The Orchard的市场份额实现了翻番式增长。

根据Hits Daily Double的报道,The Orchard的这些实绩一部分归功于RAYE和Bad Bunny等签约音乐人的成功。单以Bad Bunny为例,他去年在Spotify上产生的流媒体数量超过了大多数音乐人。这对损失了市场份额的索尼音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从本质上讲,The Orchard为像Bad Bunny这样的独立音乐人提供了加入索尼音乐的机会,同时,又能让音乐人保留与其自身独立唱片公司的签约。

Bad Bunny

换言之,像The Orchard这样的服务型公司允许超级明星级别的音乐人获得一个一线唱片公司的资源,包括融资、营销、数字、广播、公关等数十个部门的助力,而无需签署传统的唱片合同。

现在,许多音乐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希望利用大公司的影响力、全球影响力和专业知识,但前提条件是让他们能够保留自己的版权所有权,并且只在相对短期的许可或发行协议上签署协议。可以说,索尼音乐和The Orchard的结合,就算得上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良策。

总的来说,他们的这些努力并不算无用功,但细究下来,就会发现这些都是以争抢市场份额、增长数据为主的、公司层面的自救举措。从这些努力中,似乎很难找到与“音乐人”直接相关的改善内容。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在流媒体时代的唱片巨头们,会让人觉得高高在上却又日渐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C

去中心化的行业时代要来了?

不可否认,在当前的音乐产业中,主要的中心化机构依然是那些老字号唱片公司,但他们也可能是限制了音乐产业多样性发展的主力军。再加上,在这样的体系里,音乐人很多都只能扮演打工人的角色。

随着流媒体时代的加速发展,使得音乐产业的去中心化成为了可能。

流媒体平台如Spotify和Apple Music,包括国内的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都给音乐人提供了一种新的分发模式,使得音乐人可以更加直接地将他们的音乐传递给听众,而无需依赖唱片公司的支持。此外,流媒体平台的普及也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音乐交流和文化交流。

再加上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确保音乐的版权和收入分配得到公正和透明的处理,还能从而消除中间人的作用。目前,一些区块链音乐平台正在不断涌现,这些平台的诞生和兴起也为音乐产业的去中心化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包括像Ujo Music、Viberate、Musicoin和dotBC等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版权平台,都是针对音乐产业的特殊需求而设计,用以帮助音乐行业更好地管理版权、进行版权交易等。

同时,社交媒体以及短视频软件欣欣向荣的发展之势,也为独立音乐人的自产自销提供了大量免费又高效的营销平台和机会。

如此看来,行业巨头要想继续存在下去,必须重新定义自己的功能和存在价值。

就目前看来,像索尼音乐和The Orchard的合作形式一样专注于服务,而不是“主控”,可能才是性价比最高和效果最好的对应策略之一。如果与此同时,他们愿意为独立音乐人放开更多的版权权益并巧用长尾效应,笑到最后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庆幸的是,已经有一些唱片公司如此行动了。

近年来,为创造更公平的行业未来采取了一些真正历史性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步骤,比如环球音乐和索尼音乐都曾推出过“遗留未收回预付款计划”,放弃收回已支付给部分音乐人和词曲作者的预付款。也有唱片公司已经多次调改过版权交易比例和形式,比如音乐人可保留所有权的许可交易,并改用五五开或更好的利润分享率等。

相关阅读:说到底,无论行业形态如何变幻,大型唱片公司总会有一席之地。

但在一个长尾为王、超级明星艺人不再像以前那么受欢迎的世界里,唱片公司的服务水平也是他们自身必须关注的领域。

-全文完-

原标题:《三大唱片市场份额逐年递减,流媒体时代还需要巨头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