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家葵︱书法种子

王家葵
2018-07-26 09:52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书评 >
字号

《给孩子的书法》,刘涛著,中信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304页,49.8元

我是阿涛老师的粉丝,读过他的多数书法论著,《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一改过去学科史自说自话的写作方式,把书法事件放在历史文化大背景下考量,不仅钩沉史料刻画魏晋风流,更揭示当时书风之盛、书体之变的内在原因。与纵横上下的史论不同,《书法谈丛》(中华书局,2012年)与《字里书外》(三联书店,2017年)则是两部笔记体的书史“谈艺录”。 两书都按时间顺序排比文字,拈出的话题大小不等,既有“仓颉造字与考古发现及书法”、“东汉碑刻隶书”这样的宏大叙事;也有“王羲之议婚尺牍《中郎女帖》”、“欧阳修病目之后的书作”这样的探微索隐。由《字里千秋》(三联书店,2007年)拓展成的《极简中国书法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按照书体形成,依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门类叙事,开篇讨论书法的特点,揭示书法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双重特征,卷末介绍书法家、书画同源概念的来龙去脉。

《给孩子的书法》(中信出版社,2018年)是阿涛老师的新著,北岛主编“给孩子系列”第九种。既然是写给孩子看的书,结构和内容都与前面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

阿涛老师史学出身,讲历史自然专门,蹲下身段与孩子谈话,也头头是道。开篇“书体演变小史”, 三言两语就勾勒出篆隶草行楷的演进轨迹。比如谈草书的兴起,“在隶书时代,俗写急就的草书也成熟起来”,草不是潦草,“草书笔画穿插纠结,看似随意,其实有一定之规,称之为草法”,总结起来,“草书结构简易,用笔自由,但要做到笔势流畅,随势赋形,而且符合草法,又能将情感倾注于书,那就很难了”。

了解书法,首先要认识书法之“美”。 书法美学是大问题,有多样性,言语道断,只得从外在形态入手,所谓“篆书的圆匀,隶书的波磔,草书的飞舞,行书的流动,楷书的严整,各显其美”。概括而言,篆隶楷算正体,装饰性强,具有“详而静”的特点;草行是辅助书体,抒情性强,显得“简而动”。书法家审美追求和书写手法不同,同样的书体风格也多种多样:“欧阳询方俊,虞世南平和,褚遂良妩媚,颜真卿雄强,柳公权瘦硬。”

用笔和结字的规矩就是“法度”,按照阿涛老师的意见,这是“书法艺术品质的重要保障”。可以这样说,法度是书法艺术的门槛,可以隔离“野狐禅”,因此“书法的艺术性基于法度,书法的客观美感首先来自法度”,我同意这样的判断。

欲了解书法,最好的途径是搦管写几笔,于是专门有一篇“练习毛笔字”来讲书法学习。“临帖习字是古代读书人最初的审美练习”,这句话对今天的小读者也适用。不打算培养书法家,所以没有必要面面俱到,提了几项原则,非常有意义。既满足书写体验,又兼具适用性,故建议从楷书入手,范本不必拘于晋唐,北魏工整一路的碑刻,如始平公造像记、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隋代的苏孝慈墓志、智永千字文,都可以作为入门的范本。学书的方法不外临与摹,阿涛老师特别建议,“摹帖是效果显著的学书方法,不但宜于初学者,即使跨过初学阶段,也可利用摹帖之法追踪笔势,追踪古人的书写动作”。

在介绍写字方法的章节,专门列了一个小标题讨论笔笔中锋之误。所谓“书法在用笔,用笔贵在用锋”,锋法虽多,常用的则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四种,各有功效。因为受柳公权笔谏故事的影响,书法入门著作总是强调“欲学书,先必求笔笔中锋”,如此则正笔正心。这种“背离书写的自然简易之道”,真是害人不浅。回顾自己的学书经历,我也是僵化教条的受害者之一。我从篆隶入门,笔笔中锋尚无损于行笔;后来写楷书,学的是颜真卿多宝塔、麻姑坛、勤礼碑,如阿涛老师形容,颜体“每笔之间笔势中断,用笔动作较为封闭”,所以也没有很大的障碍;但本能地排斥侧锋,使转提按都僵硬,至今也写不好帖派的行书。

通史很容易依时间线索叙事,专门史往往没有足够的材料可供编年,一般都以人物、事件来作串联,书法史当然如此。就小读者而言,面对一大堆陌生的人物名字、专业术语,必然挫伤阅读兴趣。本书改为“书法传说故事”,上起汉末张芝,下至清代何绍基,数十则故事,或介绍书法基本知识,或谈论技艺秘诀,如此形成“迷你书法史”,也是别开生面。

艺术需要作品说话,本书挑选了一百零九种古代书法作品,按照书体分类,并有简单介绍,便于小读者了解各种书体源流,欣赏各个书家的创作风格,提供书法入门的阶梯。

选是一门学问,选者的观念隐含其中。篆隶部分选石鼓文、泰山刻石、秦诏版、袁安碑、天发神谶碑,石门颂、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张迁碑,可算是“题中之应有”。唐代篆隶能复秦汉旧法,篆书李阳冰、瞿令问可为代表;隶书名手更多,只选了梁昇卿、李隆基、史惟则三家。宋元明书家于篆隶都不得法,篆书“像是仿古的器物,藐古神不古”,隶书则夹杂楷书笔意,用笔生硬,“了无汉隶的古朴意态”,所以一件未取。清代金石复兴,篆隶又成显学,郑簠隶书开风气之先,选了一件台北故宫收藏的杨巨源诗立轴;邓石如“六体书国朝第一”,篆隶书法乃无愧大宗师;钱坫玉筯篆,金农漆书,也是别开生面者。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局部

行草书选陆机平复帖、王羲之远宦等三帖、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叙帖、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伯远帖、梦奠帖、李思训碑、祭侄稿、黄州寒食帖、松风阁诗、蜀素帖、虹县诗帖,都是大名品,无可争议者。明代中期吴门书家群体,只有文徵明入选;明清之际,草书风格奇肆逸,选了张瑞图、王铎,不取黄道周、傅山。赵孟頫、董其昌被认为是右军法嗣、王学嫡派,对清代帖学有极高的影响力,本书各选一件行书作品,以备齐完。

楷书其实可以分三类,王羲之乐毅论、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钟绍京、赵孟頫,加上唐人写经,便构成小楷书的主流;唐楷选了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家庙碑、柳公权玄秘塔碑,再加上小唐碑最有名的王居士砖塔铭,上溯隋代龙藏寺碑、苏孝慈墓志,下涉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颜柳欧赵,尽入囊中;魏碑始平公造像记、郑文公碑、张猛龙碑,再加上崔敬邕墓志,和安排在隶书门类中的泰山金刚经,作为碑体书风的代表,瘗鹤铭虽在南朝,因为是摩崖,风格却与北碑接近。

颜真卿多宝塔碑局部

研究选者立场,更要看落选的部分。章草用月仪帖,没有取急就章;碑体书法没有石门铭,也没有滇中二爨;杨凝式入选草书体神仙起居法,没有选行书体的韭花帖;宋四家苏黄米,独缺蔡襄;宋克以狂草入选,而不是他更自负的章草;时间下限以杨沂孙(1812-1881)为最晚,同时期的何绍基(1799-1873)、赵之谦(1829-1884)名落孙山。

一些原因其实见于作者的其他著作。《字里千秋》有一段提到被清代人标举为神品的石门铭,认为其所谓“飞逸奇浑”、“飘飘欲仙”的姿态,乃是书写者王远欲模仿当时的正体楷书写字,“因为面壁书丹,类似题壁,写走了样才出现种种变态,在他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并非有意设险”。

《书法谈丛》评论韭花帖的笔法,“杨凝式以萧散的轻松化解了欧字顿挫的紧张,遒逸高迈的笔韵,接近王羲之兰亭的风流”,看到韭花帖,“我们可以知道杨凝式下笔如何直入王书堂奥”。论神仙起居法则谓:黄庭坚说“杨凝式如散僧入圣”,“无一点一画俗气”,可以移来作此帖书境的评语。大约是觉得韭花帖尚有依傍的痕迹,所以舍彼取此吧。

《字里书外》,三联书店,2017年

宋四家苏黄米蔡,蔡有蔡襄、蔡京两说,《字里书外》觉得蔡襄写字谨守法度,与尚意无关,有论云:“宋四家无论哪种组合,只有苏黄米三家的书法显出造意用笔的特点,堪当尚意的大任。”这应该是本书黜落蔡襄的原因所在。

部分议论我亦不敢苟同,但对阿涛老师不随时俯仰的态度深表钦佩。

这套“给孩子系列”没有总序,本书也没有前言,大师们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把自己所在领域的最精华部分介绍给孩子,真是善莫大焉的功德事。

书法兼有实用和艺术双重属性,随着硬笔取代柔毫,乃至越来越多的电脑写作、无纸办公,书写的实用性开始淡化。书法不会消亡,书法艺术转而更加纯粹。阿涛老师这本书,譬如一颗种子,植入孩子的心灵,或许能在未来某个时候,开出绚丽的艺术花朵。

    责任编辑:于淑娟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