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苑萌:《棒!少年》:体育纪录片创新叙事中的社会关怀

2023-04-28 14: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体育纪录片创新叙事中的社会关怀

——《棒!少年》影评

作者:李苑萌

《棒!少年》海报(图片来自互联网)

一、《棒!少年》:体育纪录片的创新之作

1. 作品简介

《棒!少年》是一部由许慧晶指导、拍摄及后期时长长达五年之久的纪录电影,最终上映于2020年12月,荣获多个国内外大奖,但最终其票房却反响平平。究其原因,是边缘化的题材和纪录片的形式导致的,纵观中国商业影视行业,受到较高欢迎的大多是以虚构内容为主体的电影,而纪录片这种从事实出发的作品踏入商业领域,还尚未受到过多关注。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能否认这部纪录片的内容与形式都是一次纪录片的创新与挑战,以现实为叙事依据,以剧情片的多位叙事为策略,以戏剧化的视听语言为叙事手法,立足于社会环境大背景,具有深刻的社会关怀与思考意义。

这是一部聚焦于一支由贫困少年组建的棒球队“强榜天使队”的体育题材纪录片,该片讲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困境少年,被选进北京市郊一个爱心棒球基地,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棒球队,跟着70岁传奇教练“师爷”从零开始学习打棒球。少年马虎以“刺头”状态闯进了基地,天天打架干仗;而“元老球员”梁小双心思细腻敏感,对未来满是怀疑和不确定。不同家庭背景和心性习惯的少年在一起训练、生活,一支棒球棍,把他们带进无尽的冲突和欢乐,也带给他们久违的热血与梦想。几个月后,他们飞往美国,代表中国登上世界少棒的顶级赛场,但因场地、家庭、心理等主客观因素,少年们仍在破茧路上。

2.创作背景

中国社会在步入2020年之前,还在为实现全民小康的目标奋斗着,而在这一过程中,在社会边缘的乡村生活中仍存在的不少边缘的、贫困的家庭,他们有的不仅家庭破碎,甚至会出现难以生存的情况。这些家庭的孩子难以接触到更好的教育、更优质的资源,或将一生都被束缚在小小的房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聚焦社会边缘群体,关怀儿童健康发展,是当时重要的社会议题。因此,《棒!少年》这部看似是体育纪录片的作品反映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同时也传递了困境中的积极精神。

一、叙事主题:贫困家庭儿童群体的社会关怀

学术界对体育纪录片的定义为“以与体育有关的人或事为关注对象的电视纪录片”。通常来说,体育纪录片分为两大类——聚焦于赛事本身或明星运动员个人,彰显民族精神与构建国家形象。而这部影片打破了传统的聚焦主体限制,将视线转移到“社会的大多数”——普通人身上,并将焦点对准这一普通群体中的边缘群体——偏远山区贫困家庭的儿童,讲述他们叫板命运的故事,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通常而言,体育纪录片的基调是充满激情与昂扬斗志的,但该片由于聚焦群体的差异,它的底色是悲凉的。虽然这是一部以棒球为主线的纪录片,但不同于传统的体育项目纪录片,它想要呈现出的并不是棒球是什么或者棒球训练的过程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少年们在棒球比赛上的热血与昂扬,而是从棒球训练与比赛延伸到每一个孩子的家庭,重点从低龄运动员的个体训练经历出发,突出其家庭生活状况,运动赛事只作为其中一部分点缀,将其训练中的状况与原生家庭相联系,让观众更深层次地理解“叫板命运”的主题。影片以马虎的原生家庭开篇——母亲生完他就离开了家庭,从小跟父亲长大,但父亲由于忙于打工支撑家庭,对他的关注与教育少之又少。在这个北京基础上,影片讲述了他进入棒球队并投入训练的故事,其中不乏儿童训练教育的情节,比如马虎初到棒球队固执、叛逆、对伙伴屡次出现不友好行为从而被同宿舍的人疏远,后来在棒球队师爷及其他工作人员的鼓励式教育、正确谈话引导下,逐渐在棒球队中发挥出自身性格有冲劲、“虎”的优势,走向训练发展的正轨。此外,该片以双主角的方式穿插梁小双的原生家庭故事——从小没有见过父亲,母亲也在他很小的时候去世,哥哥仍不知道被送到了哪里,他本要被彻底放弃,但他的二伯捡回了他的一条命。从此他与二伯挤在又小又破的平房里生活长大。在这样典型的贫困家庭成长的儿童身上都有着明显的原生家庭烙印,影片将两个家庭故事与棒球训练共同叙事,呈现出关注偏远贫困农村家庭、儿童健康教育发展、体育素质培养等多重主题。在其中,体育素质培养仅作为贯穿全片的主线,但其重点停留在儿童本身的生活与背后的故事。可以说《棒!少年》的关注点并非棒球本身,而是这群特殊运动群体背后的故事及其中蕴含的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折射出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顽疾问题。

因此,在这样的社会关怀主题下,棒球运动作为改变命运的手段和策略被赋予了更深层含义。棒球棒在大多数影视作品中是暴力与反抗的工具,在这部纪录片中它被赋予了儿童对生活命运困境的挣扎与反抗,也是叫板命运的核心“武器”。扎根中国现实问题,对本土少年的原生家庭和个人命运、儿童体育教育与成长主题都予以特别关注,从而突破体育纪录片的受众限制,以更深切的人文关怀唤起大众的情感共鸣,走向大众化,在收获更为广泛的受众和市场的同时肩负起呼吁大众关注边缘群体的社会责任。

《棒!少年》剧照(图片来自互联网)

三、叙事策略:剧情片结构的多维叙事

1.剧情片结构下的故事化叙事

1.1冲突与呼应

正如布莱恩·温斯顿所说,纪录片是被叙述的生活,非叙述但成功的纪录片是少见的。《棒!少年》也不例外是一部讲述现实故事的作品,但是相较于传统的纪录片,该片并非平淡地按照时间线对拍摄主题进行生活单线上的采访,而是顺应了素材天然赋予的故事化特征,以“明信片式”小场景的素材选取组合方式,制造出戏剧化矛盾与冲突,在结构上做到了首尾呼应,多情节照应等。

首先是双主角马虎与梁小双的性格反差。他们来自两个背景不同的家庭,形成的性格也有明显的差异。马虎在家庭成员较为完整但缺乏关注的家庭中,形成了不受约束的莽撞性格,调皮捣蛋是他的特点;而小双因为曾经被抛弃的经历,骨子里是自卑的、敏感的、缺乏安全感的,呈现出的性格是隐忍的、懂事的。就是这么两个性格反差极大的儿童在棒球训练中频发矛盾,该片也选取了相应的片段来体现一开始他们的不合,同时也将其作为叙述中的一条线,讲述了两位在棒球训练中的性格变化,马虎越来越懂事、小双越来越自信勇敢,最终他们成为了并肩作战的好伙伴,具备充足的戏剧感,能够吸引观众从影片开头关注两位的联系,并对后续两人关系发展产生好奇。此外,影片中有多处呼应的镜头。如儿童在一棵孤独的、凋零的树旁边看着远方,在作品的开头、中间和接近结尾处都有出现,用镜头语言描绘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的儿童内心的孤独,多次重复出现,能够强调这一情感内涵,引发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影片中有多段马虎唱歌的片段,画面结合歌词,可以窥探到他内心的态度。如对母亲的思念,他孤独、无人关注的处境以及他本人积极向前且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等。重复的唱歌片段不仅能描绘出马虎的性格、爱好特点,还能够通过歌词的内涵传递出这类边缘群体的真实写照和内心的感受,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1.2双线叙事

《棒!少年》创作上的创新亮点在于其叙事结构选取了剧情片作品结构方式,将在剧情电影叙事中惯用的 A、B故事线叙事放置在了纪录电影里,总体使得作品整体具有剧情片的戏剧化风格,同时也具有更加故事化的结构,大大提升了影片的可视性和故事性。

从宏观上看,影片的主线A线是强棒天使棒球队从组建到训练,再到最后去美国打比赛,并且征程还在继续的故事。在这条线中,不乏跌宕起伏的剧情与矛盾。如棒球队的基地面临着拆迁的问题,锅炉房被砸掉后孩子们在寒冷的京郊只能靠厚衣服与厚棉被度日,寻找新的场地和昂贵的场地费用是本片开篇的矛盾点;棒球队努力克服每一个困难,最终迎来了故事的转折点——收到作为代表亚太地区青年前往美国比赛的邀请,但随后故事又从高潮跌入低谷——最终以1:11惨败。影片的副线B线是马虎与梁小双的家庭故事,从家庭到棒球场,再回到家中,从低谷到走出偏远地区甚至国门的高潮再到小双由于心理问题回归家中的低谷。B线与A线交叠,纪录的两位主角原生家庭的情况揭示了A线中部分情节的原因,如为什么进入棒球队,为什么会在训练中有不同的行为表现,为什么小双最终又离开了棒球队等,两线之间产生了一定因果关系,使得影片的内容更加融合;同时从微观上看,在影片的A线中同样有两条线,一条是棒球队的发展,另一条是多重人物之间的关系发展线,着重讲述了两位主角的关系变化,这使得B线虽然是讲述两个家庭的故事,但是由于在A线中建立起的人物关系,这条故事线则少了割裂感,使得A、B线联系更加密切。

A、B线的情节起伏都是从低谷到高潮再回到低谷,相互交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纪录球队和人物的命运,呈现出该片的悲凉底色,引发观众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对边缘群体的关注,这也是本片的核心目的。

2.多维度融合叙事的深刻内涵

《棒!少年》聚焦于儿童个体,关注他们背后的家庭环境,将个体与家庭联系起来,同时在前两者的共同推动下,将他们与国家相联系,是一部融合个人、家庭与国家多维度叙事的作品。在个体维度,影片主要聚焦于马虎和梁小双的性格特征描绘,从他们日常的语言、行为习惯等突出两位儿童的特点。虽然他们性格迥异,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孤独、缺乏关怀。在影片叙述中他们是个体,但是在影片的社会内涵中他们是中国每一个贫困儿童的缩影。影片借两位主角的生活呈现描绘出这类边缘群体的画像,将这一社会议题再次带入公共视野,呼吁人们对这一边缘群体的关注与关怀。

同时,该片不仅聚焦于少年个体的描写,还注重少年背后的原生家庭因素,揭示少年性格塑造与心理状态的背后原因,从家庭维度补充少年精神状态的描述,比如马虎身上有不少父亲的影子——爱唱歌、拒绝教导等,小双身上则更多的是原生家庭缺失带来的破碎感。影片引导观众的关注点从一开始的个体渐渐转向背后的家庭,在更大的议题下反思当下中国社会贫困家庭儿童成长与教育的现实问题,在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贫困家庭整体的关注,对中国社会现状的关注与关怀。

“少年强则中国强”,棒球少年们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诗朗诵成功地将少年们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了起来。影片中,教练和师爷许多次表露过希望少年们成为职业队员,为国争光的希望。它隐含着个人价值的深层次实现: 不仅要吃饱穿暖,一个人应当在国家发展的长河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从个人和家庭的层面升华到了国家层面,侧面强调了这三者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在呼吁观众作为国家一员的同时关注到看似与自我生活分割的群体,也鞭策每一个个体与家庭,都要为了创造更好的国家与未来努力,具有更宏大的教育意义。

该片突破了传统的体育类型纪录片对个体的聚焦,转而关注到了个体背后的社会因素,并将其与更宏大的国家层面的议题相连接,使其拥有了更加深厚和广泛的内涵,成为描述当代中国贫困儿童问题的又一个范本。如此多维度的融合叙事能够引导观众在层层递进中深化自我思想,逐步理解影片的深刻内涵,并且以更加立体的思维与视角看待个体及与其相联系的社会背景,并能够从自我出发,思考自我在国家中的角色和价值。

《棒!少年》剧照(图片来自互联网)

四、叙事手法:戏剧化的视听语言

纪录片的处理是戏剧化,从而提高纪录片的可看性,吸引观众的注意,便于传播纪录片的内容及深刻内涵。《棒!少年》在细腻的情节描述中,使用了艺术化的视听语言,赋予了其相较传统纪录片更高的观赏性,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感受少年心理,思考社会问题。

该片是由大量不同机位的短镜头组接而成,其中穿插了部分慢镜头的处理。短镜头的大量组接加快了影片的叙事节奏,渲染了边缘群体为叫板命运在棒球队中昂扬向上的氛围,也将观众带入一种激动和紧张刺激的环境中,跟随影片了解故事情节,对比赛和儿童命运的结局都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理。而慢镜头的处理主要使用在马虎在棒球队训练的时候,也正是他从叛逆、淘气的性格转变为认真向上的转折点,这样的处理延长了马虎的动作过程,留给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也使得影片的转场更为顺滑。

此外,该片的转场衔接也值得一提。开头从马虎生活的农村场景转向城市,是通过两个不同地域的空镜实现的,前一个是农村充满乡土风格的泥土路,下一个镜头变成了城市灯火通明、高楼大厦耸立的繁华街道,再到最后一个天安门的特写,利用同类场景进行转场,通过明显的地域环境对比暗示主角生活的前后差异,也引导观众立足于贫困乡村与繁华城市的背景差异思考影片的社会内涵,同时用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物明确后续故事发生的地点。

在后续双线故事的叙述中,影片使用了大量交叉蒙太奇的剪辑手法,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或不同时间地点但有一定关联性的故事交叉呈现,如上海签约会上的小队员状态和没有被带去参加签约的马虎独自一人在训练场的状态交叉呈现,通过对比表现出马虎因自我表现欠佳无法同大部队见证荣耀时刻的不甘,也会后面他的崛起做了铺垫;还有强棒天使队在美国比赛期间,比赛画面与小孩在美国无拘无束地游玩画面交叉呈现,通过反差对比突出了他们在赛场上的认真与拼搏,也用游玩的画面将观众拉回现实——他们本质还是一群有着简单快乐、纯真可爱的小孩,进一步激发出观众对贫困家庭儿童的关怀,增加了成功传递影片核心价值观念的可能。

五、结语

纪录电影作为跨文化传播语境下一种跨越文化和民族的影像类型,其所传递出社会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其涵盖的各个地域的社会现象、人物群像或是历史人文价值,都是其他类型的影像所不能比拟的。《棒!少年》肩负起了纪录片应有的时代责任,它聚焦于社会中的普通人群体,向观众呈现出其中尚未得到足够关注的边缘群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并用故事化、戏剧化的方式为影片增添可看性,以将作品中的社会关怀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做到更大范围上的社会关怀。同时,该片主要讲述的是棒球为边缘群体提供叫板命运的机会,为当下解决相似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更多元的思路,对现今社会也有一定现实意义。尽管该片在故事叙述中存在着情节跳跃较大、没有一定棒球知识科普导致观众对剧情推进产生理解障碍等问题,但不可否认它仍是一部体育类型纪录片的典范,因为它突破了传统的限制,提供了新的聚焦视角,同时具有较大的社会深层次内涵与意义,是值得学习的。该片诠释了纪录片如何做到不只是记录故事,并为纪录影片如何肩负社会责任做了很好的引领,那么在今后如何让这类作品在多领域的创新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是今后仍需要不断学习与思考的问题。

《棒!少年》剧照(图片来自互联网)

参考文献:

[1]姜爽.《棒!少年》多维叙事的艺术特征与创新[J].电影文学,2021(13):150-152.

[2]姜贵欣.从《棒!少年》看当下纪录电影的创作嬗变[J].电影文学,2021(09):67-69.

[3]王辉.镜像理论与《棒!少年》的人文关怀[J].电影文学,2022(07):139-142.

[4][英]布莱恩·温斯顿.纪录片:历史与理论[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

(本文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必修课《专题片及纪录片创作》2022年度期末作业,获得“新青年电影夜航船2022年优秀影视评论”)

新青年电影夜航船

本期编辑 | 刘瀛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纪录片批评 |李苑萌:《棒!少年》:体育纪录片创新叙事中的社会关怀》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