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哲学耸耸肩:你尽管嗤之以鼻,安·兰德还是在那里

Skye C. Cleary(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教授)
2018-09-19 11:31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当代哲学家们仇视安·兰德(Ayn Rand)。嘲笑引用兰德的人成为了一种潮流,以至于一位哲学家曾经这样对我说:“相信我,没有人想要碰兰德这个怪物”。一群人认为兰德根本就不是哲学家,因此也不需要被严肃的对待;另一群人却把兰德奉若神明。

安·兰德《亚特拉斯耸耸肩》初版

这位1926年来到美国的俄裔小说家定义了客观主义,一种崇尚利己主义的哲学思想。在她的小说《亚特拉斯耸耸肩》(Atlas Shrugged,1957)中,兰德阐述了自己的人生信条:“人类应该是一种英雄性的动物,把取悦自己看作一生中最高的道德准则,把工作看作一生中最高贵的事业,把理性看作绝对的真理”。如此将个人幸福,生产力,和英雄个人主义捧上神坛的信条,加上1949年兰德小说改编电影《源泉》(the Fountainhead,1943)的热映,兰德和她的哲学很快就吸引了来自全美的目光。

安·兰德研究所在兰德去世后三年于1982年于加州建立,而该研究所的调查表明兰德的著作在全球的销量已经超过3000万。预计在2018年之前,将会有400万份安·兰德的著作通过研究所被分发到北美的学校。研究所还会向几百所北美大学投资,以支持开设教授客观主义的课程,《亚特拉斯耸耸肩》将会理所当然的成为课上的必读书。

一方面,兰德的小说正在变得更加受欢迎:亚马逊的官方作者排名令人惊讶的将兰德与莎士比亚和赛林格并列。虽然这份排名波动很大并且不包含销售额,但与莎士比亚这样的大家并列还是说明了兰德极高的知名度。

但另一方面,兰德的作品永远是那么激进,这让她不会缺乏“黑点”。举个例子,兰德直白地认为贫穷或无权者应该为自己的无能感到自责。在《源泉》中,兰德笔下的男主角更是强奸了女主角。在几段关于维修壁炉的尴尬对白过后,男主角便感受到了女主角对他肉体潜在的“邀请”。吊诡的是,在发生关系前二者明显没能达成共识:女主角不断的反抗而男主角则动用了武力;而兰德却认为女主角作为受害者才是应该负起责任的一方。纵观整本小说,兰德借男主角之口表达出了她对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深深的崇拜:“没有人能够阻止强者的意愿”。兰德对于自私者的青睐和对于不幸者的冷漠,与当前美国政坛许多风云人物的嘴脸不谋而合,我们甚至可以说兰德的作品和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美国当前社会的阶级硬化和贫富不均等现象。

兰德崇尚个人的完全自治自主,忽视法律对于进一步保障个人自由的重要性。因此她不遗余力地攻击政府雇员,嘲笑法律法规,批判利他主义,一切她认为妨碍个人自由的事物。在《亚特拉斯耸耸肩》中,兰德描述了一个邪教领袖般的客观主义者,约翰·高尔特。高尔特和他的追随者们斩断了所有现代社会对于人性的束缚,一路奔逃到北极创造了他们的世外桃花源,一片个人自由至上的秘密殖民地。在现实世界中,兰德心目中的这片乌托邦明显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甚至都不能想象一个没有环境管理的世界:假设高尔特的邻居可以不受限制的向他的土地排放废气,污染他的水源,施放对人体有害的杀虫剂,高尔特还能大言不惭的吹嘘人与人之间的绝对自由吗?

“我不欠我的人民任何东西,他们亦如此”。的确,高尔特富有到可以收买任何“不听话”的邻居。然而,高尔特(也就是兰德)的人生哲学假定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有无限资源和财产可以挥霍,同时又永远不会被他人的所作所为影响的世界。兰德忽略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那就是我们人类呼吸着相同的空气,沐浴着相通的水源,毗邻着相望的大海——我们分享着同一个地球。

许多自由主义的哲学家们,比如威廉·埃尔文 (William Irwin),在他的《自由市场存在主义者》(The Free Market Existentialist,2015)中,曾经试图对兰德的利己主义哲学做出改进:政府对于市场的管控是必要的,因为这保障了广大民众对于财产与个人安全的所有权。然而,兰德本人对于政府的憎恨却深入骨髓:“政府管控与个人自由永远会彼此对立”,她在文集《自私的美德》(The Virtue of Selfishness,1964)中写道,“任何对于政府的服从都意味着长期奴役的开始”。有意思的是,兰德本人并不总是言行如一,她在晚年时就常常领取美国政府提供的社保和医保。在她的另外一篇文章 《学者的问题》(The Question of Scholarships,1966)之中,兰德为自己的行为做出了辩解:人们领取政府福利是政府对缴税做出的赔偿。同理,兰德使用政府所提供的水源,道路,警卫等等都可以凭此逻辑进行解释。但是,不管兰德怎样辩护自己的行为,她显然违背了自己的原则,承认个人自由和政府并不是非此即彼。当兰德积极的参与她最为痛恨的政治系统并且从中受益时,她无疑背叛了自己的理论。

然而,兰德逻辑上的漏洞不能成为现今学者们在未经考究情况下一味评判兰德、恶魔化兰德作品的理由。禁止兰德的书籍,或者将她的想法视为禁忌并不能帮助我们批判性的思考她的哲学。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信徒们曾经也是兰德名义上的支持者,因为兰德小说中的男主角们无疑符合尼采心目中的“超人”形象。然而,尼采也曾警告读者走向极端的害处:“普通人永远会成为自身的受害者。他们太容易走向极端,也不知道怎样控制自己的思想”。

对于普通人来说,兰德那披着哲学论证外衣而又充满个人偏见的内核的确是危险的。在没有批判精神的读者眼中,兰德的哲学具有十足的说服力:她放弃了大段逻辑缜密的思想独白,而用一个好故事来代替。作为畅销书作家,兰德的作品《亚特拉斯耸耸肩》在亚马逊上收获了超过六百个五星好评。当读者先被兰德小说的情节所吸引,他们自然会不经思考的接受故事所附带的思想内核。我们不难想象读者们在阅读兰德的小说时对主角们自然产生的景仰之情:他们自以为是但是又对工作充满激情;他们坚持不懈地追寻着自己的目标;他们永远也不会牺牲自己的原则…… 这些虚构角色在读者中的影响力有时超过了兰德本身。

1925年,安·兰德出版的第一本书《Pola Negri》。

当今的许多哲学家寄希望兰德的影响会随着时间慢慢消逝,这样的想法显然是不现实的。首次出版75年后,《源泉》仍然是当今最热的畅销书之一。也许我们应该承认兰德的确是一位哲学家,只是不属于最好的那一类。的确,找到兰德逻辑上的漏洞非常容易,但就像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John Stuart Mill) 在《论自由》(On Liberty,1859)上论证的那样,一个大部分错误的观点仍然可以包含一定程度的真理。从积极的角度看,兰德的作品激励着当今的哲学家积极的寻找和思考她逻辑中的缪误:兰德的小说仍然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读者,这就意味着哲学家们需要提出更加吸引人的观点和论证来改变群众对于社会与自由的想法。光是想象这样的场景就足够让人兴奋:一位哲学家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让几百万兰德的信徒透过小说的情节看到她利己主义的本质,从而改去追寻一个更加温和而共情的世界。忽视安·兰德的哲学并不能代表她不存在,目前哲学界掩耳盗铃的解决方式只会加重兰德哲学对于普通人的毒害。

(本文转载自aeon.co网站,周子衿译,原文地址:https://aeon.co/ideas/philosophy-shrugged-ignoring-ayn-rand-wont-make-her-go-away。)

    责任编辑:韩少华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