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学者支菲娜:由华表奖提名想到的

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2023-05-23 10:55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5月22日,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提名名单正式公布,56部入围影片及其主创人员将分别竞逐两届华表荣誉。中国电影华表奖是中国电影政府奖,由国家电影局主办并组织评选及颁奖。本次颁奖典礼将于5月23日举行。

据介绍,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将分别设立优秀故事片、优秀农村题材影片、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优秀少儿题材影片、优秀青年电影创作、优秀男演员、优秀女演员、优秀编剧、优秀导演、优秀电影音乐、优秀电影摄影等奖项,对中国电影创作进行总结与嘉奖。提名名单汇聚四年以来有思想深度、有艺术高度、受观众喜爱的中国电影佳作,集中展现新时代中国电影创作成就与中国影人奋进图景。

值得一提的是,今次提名名单是由CCTV-6电影频道主持人金泽,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支菲娜两位学者,在CCTV-6电影频道的专题直播中,以口播形式现场揭晓宣布的。

支菲娜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原本应该在2020年、2022年举办,因为疫情原因才推迟到今年一并推出,所以从名单本身透露出的信息量非常大。”

以下便是她就此所作的点评,以受访者口述形式呈现。

5月22日,CCTV-6电影频道主持人金泽,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支菲娜共同揭晓了华表奖入围名单。

【口述】

这两届华表奖提名片单中的大多数影片在观众那里都有相当的认知,大家都不陌生,可以说都是观众用脚投过票的。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观影人次是1.41亿,相当于每十个中国人就有一个看过。即便是像戏曲片《白蛇传·情》,在普通观众中也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不像之前华表奖中的个别影片,可能直到入选了提名,观众才第一次知道。

《哪吒之魔童降世》海报

中国有三大电影奖项:华表奖是政府评奖,金鸡奖是专家评奖,百花奖则是老百姓评奖。华表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和代表了党和国家指导电影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希望电影承担起什么样的责任?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也表现出对电影未来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的寄望,导向作用明显。

我们从奖项的设计上就可以看出这三大奖项的各有侧重。百花奖是以观众票选为基础,侧重从观众角度出发,如何认可电影作品及演员、导演、编剧;金鸡奖是以专家评选为基础,针对电影艺术门类做了细化设计,比如金鸡奖有美术奖、剪辑奖、录音奖;而华表奖则在影片和个人单奖之外,还列出了优秀农村题材影片、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优秀少儿题材影片、优秀青年电影创作等奖项,背后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照和体现了党和国家在农村工作、民族团结工作以及关心下一代工作上的举措和特色,也体现了我们鼓励多样化、提倡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

从这两届提名的片单我们不难看出,它体现了2018年国家电影局正式成立后新的发展方向。同时,它也是近20年来中国电影进行产业化改革所取得成果的一次集中体现。

在主旋律影片的艺术表达方面,可以说是“四个自信”在电影这个门类的具体体现。我们多年来一直探索的主旋律电影之路,走到今天,逐渐形成了在创作上不断有突破、在学术界有共识、在群众中有基础、在国际范围内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的阶段。

比如《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烈火英雄》《流浪地球》《攀登者》《中国医生》《我和我的父辈》等,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后,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对国家发展进步有着高度认同和由衷拥护。这些影片的艺术效果、经济效果、文化效果、传播效果,是其他任何一个艺术门类不可比拟的。

《流浪地球》《中国机长》

而在电影工业化探索方面,以《流浪地球》为例,它是中国重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从故事脚本到数字制作,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实践,从科学严谨性到艺术完成度,它是当前中国综合国力在电影创作层面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程度的一次跃升。

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动画片领域的《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这些影片都是取材于中华传统文化,它们通过独特的创作视角、精巧的画面构图、流畅的人物设计和背后强大的算力支撑,在艺术表达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这也令它们的观众群不再局限于青少年,而是在50岁以下的观众群体里都有较高覆盖。这些优秀的动画片还陆续在全球公认的动漫强国日本公映,引起不小的关注度,显示了国产动画片复兴、国漫崛起的强劲势头。

在中小成本影片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不少的亮点:这里面既有展现伟人形象的《周恩来回延安》《邓小平小道》,也有表现杰出艺术家冼星海生平故事的《音乐家》,还有改革开放题材的《黄大年》、展现劳模精神的《守岛人》,以及农村题材的《千顷澄碧的时代》、少数民族题材的《我的喜马拉雅》,这些影片的投资体量可能不是很大,但都是很好地从各个角度展现了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守岛人》海报

再有像《我不是药神》《少年的你》《奇迹·笨小孩》《老师·好》等影片,它们都是着眼于小人物,有的还是社会上的边缘人物。电影的创作者们真正做到了俯下身来,去深入生活、扎根群众,不回避现实的问题,不回避生活的挑战,也不回避命运的多舛,让观众在看过影片之后重新获得面对生活的勇气。

现实题材作品《奇迹·笨小孩》《我不是药神》都是叫好又叫座

在我们国家,电影既是一项事业,也是一项产业,这就要求电影工作者在创作一部作品的时候既要着眼市场效益,更要以社会效益优先,让两者相结合、相统一。电影本身具有商业性、艺术性和技术性,这三者之外还有一个发挥统领作用的思想性,一部影片能够取得成功,一定是有这四种因素结合在内。

尽管仍有种种挑战,眼下电影行业整体复苏的趋势还是良好的,中国电影也一定会在文化强国建设的征程中继续当好排头兵,发挥突击队的作用。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