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苏州河畔追问:用什么打造苏河靓丽的发展名片?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吕正音
2023-05-24 13:5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上海,依水而生,因水而兴。近年来,上海秉持“还江于民”“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理念,精雕细琢上海的两条母亲河——黄浦江与苏州河。

如今,“一江一河”已成为上海的城市新名片。以人为本的滨水公共空间,正在经历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发展秀带”的蝶变,正在努力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样板”。

“半马苏河”是普陀区近两年全力打造的文旅品牌。“半马苏河”,源于普陀区拥有上海中心城区最长的21公里苏河岸线,正好是半程马拉松的距离。

2023年,普陀区围绕“半马苏河”做足文章:上海苏州河半程马拉松赛开枪竞跑,半马苏河赛艇精英赛百舸争流,苏州河水上航线开通运营。依托苏河水岸经济发展带,普陀区正加快发展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点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形成链接集聚长三角地区人才、资本、技术、文化等资源要素的“会客厅”。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联合产权交易所、360城市安全大脑等一批高知名度平台正式入驻,扎根苏河之畔,构建起动能强劲的“中华武数”创新平台。

“打造‘半马苏河’-老百姓家门口的生活秀带”是普陀区“十四五”时期的工作重点。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软硬环境的提升,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参与。如何提升苏河未来发展驱动力?不同人群的聚力、合力是关键。在形成不同人群的合力过程中,苏州河普陀段已取得哪些成果,党建在其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未来,“半马苏河”品牌影响力如何进一步提升?苏州河还能有哪些IP?党建引领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又将如何提升?

5月20日,“问水·苏河”党建引领半马苏河高质量发展联组学习活动在苏州河岸普陀段上海市跨国采购会展中心举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一江一河战略涉及区代表、区域化单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活动上,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针对上述议题提出了各自建议。

如何让“人民理念”成为苏河靓丽的发展名片?

“让‘人民理念’成为苏州河最亮丽的发展名片”微论坛现场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总结了苏州河普陀段的特点:第一,“花漾十八湾,湾湾有传说”,萌芽了城市近代民族工业;第二,生态最“靓”,水清岸绿听鸟声;第三,文化最“浓”,时光印刻老厂房;第四,功能最“全”,产居服交织融合。

李晓江建议,未来的苏州河普陀段可以从“空间缝合、功能聚合、场景融合”三方面着手,建设成为融合工作、娱乐、生活河激动人心的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功能滨水区。

针对目前跨河通道密度不足的问题,李晓江提议,改善两岸跨河密度与步行环境,让人们的上班路、回家路更便捷舒心。如,贯通断头路,增加步行通道。

李晓江以伦敦泰晤士河“科技金融带”为例,指出全球城市滨水区更新的趋势是创新触媒,苏州河沿河地区可以创新功能为触媒,培育城市新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水岸活力,沿轨交廊道纵深导入势能,带动后方发展。以苏州河普陀段为例,李晓江建议普陀区讲好“三长”(长寿街道、长风街道、长征镇)故事,打造“创新韵”的水岸带,将水岸势能导入后方腹地,打造11号线科创发展轴。

最后,回到“人民理念”的讨论主题,李晓江建议,苏州河普陀段发展要激活人文场所、点亮边缘空间,营造文艺范、烟火气的活力游憩场景。他认为,苏州河的文化故事可以讲得更精彩,除了M50外,沿线文创园知名度普遍偏低,服务设施品质不佳,人气不足。其次,景观游憩可以让市民得到更有温度的体验感。苏州河普陀段球场、儿童游乐设施、少年图书馆等文体设施数量较少,集中在长风大悦城周边,使用率不高,此外,缺少咖啡馆、便利店、小型棋社、书店等可驻足、可交往的空间,游憩体验乏味。第三,点亮边缘空间,织密“烟火气”的交往设施。在滨河绿带基础上完善配套设施,植入特色化运动休闲功能、营造有趣味、有活力的公园;改造中环高架、北横通道等桥下边缘空间,营造体验趣味场景。

此外,如何策划文旅项目、旅游产品,带动苏州河沿岸人气?全国政协委员、知名编剧王丽萍认为,体验方式上,应该体会年轻人、中老年人一些需求想法,结合人群特点打造一些更新型、更多样化的产品。比如,苏州河岸是电影电视取景拍摄集中地,《上海滩》《八佰》《繁花》《三十而已》等影视剧都曾在此取景,是否可以在外白渡桥、四行仓库,河滨大楼等地设置与影视剧主题相关的“苏州河沿岸影视地标打卡一日游”线路,甚至吸引全国最优秀的影视界的人才来这里创作采风,共同分享这个美好城市的故事。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普陀区苏州河作为IP,价值如何提升?新华社上海分社副社长肖春飞认为,首先需要将普陀区苏州河贯通案例清晰定义,形成全国可学习的经验。苏州河(普陀段)经过了漫长的博弈、反复做工作,区领导、街道获得了居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建议将普陀区定义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地”,挖掘政府、市场主体、居民能形成“合力”的故事,向全国其他城市分享经验。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任编辑海波提到,城市中信息能无障碍流动,才能真正“水岸联动”,无障碍的环境不仅包括空间层面所有人(包括老人儿童残疾人这些群体)都可以来到水边,还需要做到信息无障碍沟通,即来到水边的人们,能体会到水岸历史典故并和我们的生活产生关联。而做到这一点,需要“一江一河”的IP能与沿岸企业园区互相交流促进。

如何推进苏河沿线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推进苏州河沿线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微论坛现场

如何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让“半马苏河”两岸居民、企业主体感受到这份温度呢?上海市一江一河办原常务副主任朱剑豪、上海市社科院副院长王振、浦东干部学院原副院长刘靖北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顾红亮四位专家学者分别从党建工作的立法保障、政策、机制创新等角度为“激活基层党组织自身的建设,推进苏州河沿线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建议和经验。

全过程人民民主包含市级、区级和街道社区层面。市级层面,法律和政策条例应该如何助力?朱剑豪提到,在城市管理过程当中,还有很多看得见、看不见的鸿沟、围墙和断点,更需要联合协同克服困难。建设过程当中,虽然已有初步探索和各界连线,但由于贯通有时间目标,时间紧、任务重,目前管理层面问题还有很多,需要继续完善社会共建机制、提升社会共治等级。随后,他从自身感受出发谈了《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出台经过,在上海滨水管理条例立法过程中如何做到“人民民主”。立法过程已经有初步的探索,相关的实施主体、街道工作人员、专业人士和居民对于立什么样的法,从“标题”开始就展开了广泛讨论。另外,这样做也会产生新收获:沿线主体的参与增加了调研细度,发现原来未发现的问题;各类主体在商讨中逐渐达成共识,逐步开放原先不对公众开放的沿河空间。这些收获也充分说明了立法过程中社会力量参与协商的重要性。

政策层面,怎么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到苏州河两岸,在创新和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王振认为,重点从提供更高质量的就业环境来考虑,并可以参考浦东新区的经验,在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的重点环节给予一些特殊政策。通过创新特区来吸引人,留住人,让我们水岸两侧拥有更多的创业创新活力空间。

区级层面如何实现党建善治?浦东干部学院原副院长刘靖北认为,普陀区有三个关键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为中心、基层治理现代化,其中区域化党建是普陀区区委成立领导小组,构建了一个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党的严密的组织体系,搭建了区域化的党建体系,去聚合各类主体,解决权属、所有制、隶属关系不同引致的问题,从而来共同治理和建设苏河。

区域化党建的重点是什么?顾红亮认为,首先要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一套开放合作、有实际带动作用的互联互通机制。他认为,重点是要明白各类单位的党建活动特点,比如机关党建要“稳”,社区党建要“活”,高校党建要“专”,企业党建要“新”;顾校长还介绍了华师大党建的“华普智理师”机制,为高校、企业和社区的联动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机制案例。据了解,华东师范大学充分整合了法学院、教育学院和心理学院等“专家团”的力量,结合普陀区实际,为普陀区量身定制了12个基层治理项目,赋能基层,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资源、智力、人力支持。

如何发挥基层党建作用,形成基层治理现代化?普陀区委副书记周艳和大家分享普陀苏河党建的实践探索,周艳认为普陀区的基层党建做到了更好地让两岸居民感受到“温度”,她从“温暖、温馨、温情” 三个关键词详细讲述:沿河党群服务驿站体系,因为拥有更综合的服务功能而更“温暖”,不仅讲好党建故事,还建立“服务+”体系,推动并成为社情民意的收集站,群众诉求的解决地,实现了居民有事快响应,服务居民零距离;扩大朋友圈,因为聚合共建共治的力量而更“温馨”,“半马苏河七彩秀带”,凝聚苏河岸线的驻区单位,大院大所重点企业,在幸福、文旅、都市生态等7个领域深度开发,把发展的共识转化为发展的合力:与印钞厂、M50园区、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文广集团、东浩兰生等企业合作,释放滨河空间并举办半马苏河等一系列活动,开放更多苏河岸线空间,供给优质服务;基层党建因为结合自治、法治、德治,共商共议而“温情”,比如长寿路街道社区成立自治共治联盟,吸纳企业白领人才,形成护河队,和沿岸居民企业共同协商、推动并保护滨水岸线公共空间环境建设。中远两湾城社区党组织,以直播、面谈的方式进行了13场居民磋商会。

普陀区为问水专家委员颁发聘书

微论坛结束后,普陀区政府为问水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学者颁发聘书,发布《上海市党建引领苏州河共建共治共享滨水区建设倡议书》,以及举办“大兴调研、问水苏河”联组学习活动的启动仪式。

    责任编辑:吴英燕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