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海归四年,我依旧是事业的浮萍?

2023-06-10 19: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 职 业 故 事 -

入职第一周,我赶在截稿日到来之前把我的第一篇文章投了出去。我下定决心,就算我无法改变家人对我考公、考编的期望,也无法做到对他们的想法毫不在乎,那么至少也要鼓足勇气,给自己留一些空间和希望,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向目标靠近。

2019年春天,我结束了将近六年的留学生涯,带着学士和硕士学位回到了家乡。那时的我信心满满,期望自己能够成为自由撰稿人和翻译,最好能够创业成立自己的公司,利用自己的所学成就一番事业。可那时天真的我怎么也不会料到,未来四年,我的事业会像无根的浮萍一样没有着落。

和很多家在三线城市的毕业生一样,我的首选是在北京找一份工作,打算积攒几年经验后自己在相关领域创业。我很快入职,但也很快就发现自己无法适应北京的快节奏生活,被搞得身心俱疲。父母、亲戚都觉得去高校当讲师这条路很适合我,一直极力劝我申请读个博士。我本身对读博士没有兴趣,但是为了脱离当时的环境,就顺水推舟答应了。

为了准备博士申请,我从在北京的单位裸辞回到了老家。在家的日子没多久就让我感到难受,感觉就像身体在从内向外腐烂。于是,在家人打听到一家世界五百强保险公司的本地支公司在招聘内勤之后,我不假思索地就去参加面试了,最终几乎无悬念通过。

但是我的内心却不能安于这份工作,因为它和我所学专业一点也不相关,不能为我想要的自由职业或者创业铺路。好在老家的工作不用996,我有了大把的业余时间。我计划把翻译作为兼职,再慢慢把它培养成主业,就能够实现自由职业的目标了。

在这期间,我通过了翻译资格证考试,也在几个兼职翻译网站注册了账号。但我发现,即使拿到了证书,真正能接单的机会也是寥寥无几。既然现在的日间工作我还算满意,翻译接单又困难,我干脆就把兼职翻译的事情放下了。

半年后发生了疫情,公司的业务受到了冲击。我开始经常加班,周末和节假日也不得闲。

我对这份工作越来越不耐烦了。不知不觉中,我学会了像一些老员工一样把手机默认调成静音,群消息设成免打扰,以换取片刻安宁。不是我不想努力,而是真的力不从心,不堪重负的身体本能地选择了自保。

我每天都在想着逃离。想来想去,我留学近六年,在英语方面还是有优势的。于是我利用业余时间考下了英语教师资格证,并开始在朋友开的一家小型培训机构兼职。

这位朋友的机构已经开了十多年,在本地口碑很好。自从得知我回国,朋友就开始鼓动我加入她的机构当全职英语老师,但我一直没下决心。当我考虑换一个工作时,她的培训机构自然成了首选。

兼职一段时间后,朋友许诺了我入职后每月6000+的工资、五险一金,以及培养我做分校校长的机会。这最后一条对于一直想自立门户的我来说简直是正中红心的一箭。

我在2021年5月从保险公司辞职,几乎无缝衔接入职了朋友的培训机构。

入职后,我在机构的工作量比起兼职时一下子增多了。我每天从早干到晚,直接开启了007模式。

从入职第一天开始,我每天都在问朋友什么时候签合同,给我上保险。我的朋友一直说让我等等,她要和股东们开会研究。她向我保证,一个月内把签合同的事定下来,而且这样做是合法的。我相信了她,就没有追问。

终于在007工作了快三个星期时,我感觉身心太疲惫了。正好有一天没给我安排课,我就打算忙里偷闲休息一天。我刚坐在床上拿起一本小说,男主人公“尤吉斯”还没走进《屠场》里脏热闷气的厂房,朋友的电话就来了,告诉我她给我当天晚上安排了助教工作。我的休息就这样没了。

我感觉有些生气,于是课后就又找她谈签合同的事,要求她一定要在合同上注明工资、工作时间等并按合同执行,同时尽量不要给我临时指派计划外的授课任务。我需要备课、休息,否则影响工作质量。她满口答应,保证一定在一个月内把我合同的事搞定,然后又安排我给一个新的班级上课。

某天上午,我接到了朋友委托机构教学管理老师打的电话。她问我能否接受销售工作,如果可以就和我签兼职合同,社保我自己交。销售我不怕,但在这一个多月的过程中,我已经慢慢对朋友失去了信任。合同一直拖着不给签,现在连全职待遇和社保也没有了。

但我还不想彻底放弃这份工作,于是就表示必须要知道更具体的条件,比如销售有没有底薪、提成怎么算,才能做决定要不要继续在这里工作。

晚上快十点,教学管理老师给我下了最后通牒:如果接受,每周一三五晚上和周末上课,每月给兼职工资2000;销售没底薪但有提成;不上社保,也不签合同。

我找父母、亲戚拿主意,大家都认为工作量和待遇条件太不对等了。于是我就放弃了这份工作。

下一步要怎么办呢?我一时也没了主意。

我的父母和常往来的亲戚几乎都是在体制内工作的,大部分是老师。关于我的职业规划,他们极力劝说我做公立学校教师或者当公务员,同时对我创业的想法很不支持。因此,尽管我本来不想在体制内工作,但我还没有自信现在就靠自由职业养活自己,就只能听从家里的意思,开始备考公务员、事业编。

由于我国外的专业名称直译过来和国内相对应的专业不一样,再加上不是应届毕业生,可选岗位很少。我在每次报名考试时内心都很忐忑,怕因为专业名称不一样被卡住。遇到这种情况,我还要专门向审核人员打电话解释,而这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能让我的专业被认可进而报上名。

2021年下半年我参加了五次考试,全部刹羽而归。哪怕是有过两次进了面试的希望,最终也化为了泡影。

在考完初中英语教师岗位面试时,我感到志在必得。我们这又不是北上广深,估计英语比我这个在英语国家读了五年多文科的海归还好的没什么人了。前途哪怕不像自己之前想象的那般光彩夺目,至少也是看上去很美的。

结果查成绩的时候我被当场打脸。岗位招三个人,我是第四。

“会英语不代表能教英语,”我这样安慰自己和比我还惊讶的家人,“就像大家都会中文但不是随便拉一个人就能来当语文老师一样。”

“如果一直考不上怎么办?难道我那么努力读书,都白费了吗?难道以后只能啃老或者啃老公了吗?”说不出口的恐惧弥散开来。我只能选择前行,马不停蹄地准备起2022年的省考和教师招聘考试。

上网课,做题,积累,看书,练模考。周而复始,几个月过去了,我的模考成绩没有任何提高,甚至有的不升反降。

这些备考道路上必经的曲折却使我变得异常敏感和神经质。一点小事,哪怕只是一道题都能引发我一天的焦虑。例如,一段关于人才引进政策的申论材料会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到底是不是“人才”。如果不是,为什么周围不太熟悉的人一听说我留学归来就夸我有前途?如果是,那为什么有些单位本科生都可以被人才引进,我硕士毕业找工作却总是因为不是应届生和所谓的“专业不符”而被拒之门外?

看着朋友圈里之前一起在国外的同学们,他们在北上广深的高校、媒体、研究所工作的消息像是在时刻提醒我,不是海归身份没有用,是只有我自己“菜”。我也在反思自己从北京裸辞回到家乡三线城市是不是个错误。别人没家吗?别人不会孤独吗?是不是我自己不努力,不能吃苦?

“老家你堂叔的女儿,第一次考省考就考上了,两千多人里考了第一呢。”我的亲戚告诉我。

是我天生笨,就是学不好数学吗? “看来不是我专业的问题,是我的问题。”我沉浸在这些悲观的想法中,难以自拔。

为了缓解没岗位可报、报了也一直考不上的恐惧和压力,我开始分出一部分精力做翻译兼职。我又打开了两年前注册的翻译网站,加了几个译员群,开始认真接单。当我了解到群里有些自由译员“大神”靠做翻译每月能有五六千甚至更多收入时,顿时感觉看到了希望。

但这些人其实只是凤毛麟角。我慢慢了解到,“大神”们大多数在企业做了很多年翻译工作,甚至不少还有外派海外工作的经历。他们对于工程、汽车等专业相关的翻译早就手到擒来,而我这个文科生还在纠结汽车的“skirt”究竟在哪里。同时,我能接到的单的译费对于我来说太低了。我曾粗略计算,如果每月想赚3000块,就要工作30天,每天至少10小时。这还没有扣去交灵活就业社保的钱。

就这样,我意识到重心还是得放在考公和考编上,做翻译的时间就少了。不出一个月,平台清理活跃度低的译员,我被清掉了。我在这个平台的总收益最终只有不到三百块钱。

有时社交帐号会给我推送考公考编经验贴。在这些真假难辨的故事里,主人公们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极其刻苦,有的还配上了自称是自己和备考资料合影的照片,书和卷子摞起来比人都高。对于他们来说,每天早起晚睡、学习十几个小时是标配。有些公考机构的广告直接表示,他们机构的线下封闭班管理严格,早七点到晚十点的授课让学员“重回高中”。那么为了“卷过”这些竞争者们,我也得非常努力才行。

然而没想到的是,我的身体已经不允许我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了。

一开始只是失眠。每到晚上躺在床上时,我就感到不舒服,四肢感觉怎么摆都不对劲,怎样伸展都觉得酸酸的。大脑、身体都很累但依旧亢奋睡不着。

症状持续几周后,我去看了中医。医生给我开了一大堆中药,熬成汤药每天喝两次。那中药味道就像放馊酸臭了的巧克力,直冲脑门。喝了一个多月后,我的失眠没怎么改善,却像巴甫洛夫那条倒霉的狗一样,一看到中药袋子嘴里就泛酸苦味想吐。

再后来,我发现我一学就困,学习十分钟必犯困,强迫自己清醒也没有用。茶和咖啡除了让我闹肚子之外,也没有任何效果。

就是这样疲劳的大脑,遇到一点风吹草动就像惊弓之鸟一样,反应之剧烈大坝都拦不住。一道题没做出来,看到社交媒体上某个人考过了但体检被刷下来······无数件诸如此类的事情都在拨动我紧绷的神经。我每次焦虑都会劝自己要往乐观和理性的方面想,但这反而导致我在醒着的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这种向内对话,精神更加紧绷。

越累越想,越想越困,越困越认为自己不行。眼看自己走进死胡同,我却没有什么好办法走出来。到省考前的一个月,需要冲刺学习最努力的时候,我被迫躺平了,一天只能学习一两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睡觉和自我拉扯中度过。

省考当天,我竟然在考场上犯困了两次,题都没做完,最后结果当然是名落孙山。

省考一周后就是我所在城市的教师招聘考试了。我在家人的劝说下报了一个竞争力相对较小的高中教师岗位。

这时我的每一个毛孔都在抗拒这次考试。但我还有什么机会呢?本地优质私企不多,而且对我这个年龄还未生育的女性不友好。大学教师基本只要博士,做教学管理大多专业或其他条件不符。公务员或者综合类事业编岗位我又“卷”不上。作为独生女,我也不想再离开亲人到外地打拼了。

同时,也许是因为政策原因,这次的教师招聘开始限制研究生专业了(按2021年政策,如果是研究生,只要教师资格证所考专业符合岗位学科即可)。所以我不能再报名英语教师岗位了,只能报和所学专业相近的岗位,再次因为专业名称不符的问题和审核人员“斗智”。万幸的是这次我的专业审核通过了,报上了名。

更难以置信的是,我在这种糟糕的身心状态下通过了笔试,进入了面试。也许是进面试又给了我希望,我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升,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那种能从早学到晚的生活。

可我还是考砸了。用一周多的时间来学习四本教材还无法让我做到对试讲内容驾轻就熟,我之前的教学经验在已经很内卷的高中教师招聘考试中也什么都不是。

大概我就不能吃体制内这碗饭了吧。我买了几本关于商务英语、专业英语翻译的书,在不同的平台注册,准备踏踏实实当自由译者。同时我也准备开始写稿、投稿,尝试自由撰稿人的方向。我开始练字、听新闻,内心出奇的平静,之前内心里懦弱的那部分好像死去了一样。

这次,家里人对我想做自由职业的选择是默许的,毕竟当年所有重要的考试基本上已经结束了。当然,他们对我也有要求:备考学习不能放弃,要继续准备,随时参加考试。

正当我为了我的第一篇征文作品努力写作时,转折再次发生。

我接到了没有考上的那所学校打来的电话。那所学校需要师资,看到了我进入面试但没被最终录取,就询问我是否有意愿去做没有编制的代课老师。我犹豫了好几天,最终还是半推半就地同意了。

感觉我的家人在接到这个消息后长舒了一口气:家里一个持续一年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而我记得,当初我从北京辞职回家被保险公司录用时,他们也是这样的反应;但实践已经证明,那里根本不是我的归宿。我不能保证这次的结果会不一样。

经过这一系列的坎坷,我内心的声音逐渐清晰:我非常想在未来通过写作和成立自己的公司发挥自己的所学,做自己认可的、相信有意义的事。

入职第一周,我赶在截稿日到来之前把我的第一篇文章投了出去。我下定决心,就算我无法改变家人对我考公、考编的期望,也无法做到对他们的想法毫不在乎,那么至少也要鼓足勇气,给自己留一些空间和希望,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向目标靠近。

有一点是确定的:不能再让征途还没启程就草草结束。如果我再次决定离开,我将认准方向,不再回头。

原标题:《海归四年,我依旧是事业的浮萍?》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