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安·兰德带你拆解“天赋”真相

2023-06-13 12: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伦纳德·培可夫,作为安·兰德的亲密友人,也是这本安·兰德的小说写作课亲历见证人,在这本《安·兰德的小说写作课》的“引言”中说:

如果你认同安兰德的哲学,阅读这本书就是享受。

这真是有一个有趣的预设,你会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印证这句话:如果你不认同一位作者的世界观,那么读书的过程,如果还不能形容为“折磨”,至少也是毫无趣味可言,如果你还非要与这样的作者学习写作方法论——那滋味,说是给自己上刑也不为过吧。

01 “在语言准确方面,我认为自己是现今最好的作者”——安·兰德

我读安兰德,是从哲学开始的,先是《浪漫主义宣言》,之后是《一个人》,最后才开始读她的小说代表作《阿特拉斯耸耸肩》和《源泉》于是,先入为主地,我更认同她是哲学家,然后才是小说家。至少对我而言,兰德小姐的小说写作课,读起来真是痛快的享受。

安·兰德

安兰德在她其他的作品中不止一次提到过让她的“客观”写作,在这本书中,她的“客观”兼具直言不讳的辛辣。

比如,她不止一次这么说“不要这么写”“这么写很糟糕”“这是不好的”“你不能语无伦次地表达”——她不管她所评价的对象在文学界、艺术界的地位,读起来有种看到小孩戳破皇帝没穿衣服的爽快,受众看不懂的东西一定高深莫测?是我们这些普罗大众的文化水平太差,达不到可以欣赏艺术的高度,还是说,这些东西本来就是故弄玄虚?

比如,有多少人能真的读懂《尤利西斯》?读不懂的大多数,甚至读不下去,但是也不敢造次去批评詹姆斯·乔伊斯。这还不算什么,她点评格特鲁德·斯坦因非常不客气——将词语组合成句子,句子完全没有语法结构,也没有意义。而我们随便搜索一下这个名字,大概都要出来“现代主义”“最具影响力”等等标签,“没有意义”,这等于用比较客气的语言评价一位作者“你其实写的都是本不必要写出来的垃圾”。

这让我想到了《奇葩说》黄执中一直在强调的,你只能表达你懂得东西,你懂了,才能讲给别人。

反过来说,如果语焉不详、含糊带过,那很可能你自己也不懂,在小说的世界,精确——或者安·兰德所谓的“客观”写作就很必要。

《安·兰德的小说写作课》

正如她所说,你了解清楚的东西,就能找到准确的词汇,客观化的表达,清楚地表达,让表达不偏离交流的属性,其后才是属于作者主观选择的客观,通过文字的引导,将读者带到作者想要他们去的地方,当然,连新闻写作都做不到百分百的客观,何况小说创作呢,但是小说作者的客观也仅限于此,千万个哈姆雷特,那是建立在作者客观化写作之后的主观感受,是小说必须有的更广阔视域。

但是作者的义务是,有倾向性的引导,而不是,把文字抛出来,安·兰德认为“作者不应该个人的写作问题强加给读者”,隐藏的意思是,这么做一个作者,是不负责任的。

02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讨论马上就回到原点,如果写作的才华是老天爷赏饭,那么一个深谙客观化写作的天之骄子,本来就算不得客观。在这一点上,安兰德还是坚持她的理性与客观:写作是可以训练的,写作的技能是可以习得,如果你经历了大量有效的练习,你也可以写出好作品。

这就是这本书存在最大价值和意义。

安·兰德认为虚构作品有四大基本元素——主题、情节、人物塑造和风格。作为一名写作者,要从这几个方面努力练习,直到潜意识可以自动调动运行你的知识储备。

她在这本书中真的教授了很多实用的写作技能,并且不遗余力地拆解书稿——一些正面的例子,一些反面的例子,她不管这些文字出自哪个自带光环的大家,她只是要告诉你,写作不是灵光乍现,写作不是拍脑子门,所谓的神来之笔,在神来之前,都要经过无数的准备和积淀,都要经过反复的练习、磨砺,就连那些能写出传世之作的伟大作家也一样。

无非是,他们没有告诉你,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罢了。

你必须提前完成所有的学习和练习。你不可能想都不想,就拿出“得到上帝的允许”的样子。

仔细想想,这是不是更符合逻辑?而我们却总是因为文学神圣的滤镜,过于憧憬作家的才华尔而非努力——这,其实就非常不客观了,也不符合逻辑,特别是面对那些将读者当傻瓜的作者,兰德是发自身心尊重自己的“衣食父母”——读者的,而那些永远一幅“你们不懂,你们水平低”嘴脸的作家,势必不会走得太远。

03 编辑都知道,看文字有多糟糕,就看看它有多少形容词

在讲座中,安·兰德直言不讳,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主要吸引的都是二十岁以下的读者。在她具体的文字拆解、解读中,多次选了沃尔夫的文字,那些看不下去《天使,望故乡》的读者可是大松了口气,原来可能不是自己水平差,而是自己过了最佳阅读年龄了(读言情小说的年龄)。

不知道作为沃尔夫的编辑,天才编辑麦克斯·珀金斯先生是怎么忍受纷至沓来的形容词的,安·兰德坦陈,自己办不到,很可能超过20岁的大多数人都办不到——读“美文”,真的很难视线聚焦,因为半天也找不到落点,眼前全是流动着的看似感情强烈的词汇,但是到底说的是什么?可能看完了和没看效果一样。

相反的例子,可以去读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年少时不懂短句和动词的妙,越是年长,越是读起那段祥子在雨中拉车的段落口舌生花,很痛快,画面感极强,文字的动感把读者带到了现场,这种文字层面的动态感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在十几二十岁的时候,感觉海明威的小说无趣、干瘪,却顶着世界名著的光环。到了一定年龄才知道,冰山只露出一角的写作,才是有层次有难度有力量的,有些小说越读越带劲,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和体验。

安·兰德在她的讲座一再强调,你的故事要有主题,要有深刻的主题——要写那些对别人有意义的文字,核心是,作者清楚地表达思想,以及他选择表达什么思想。

漂浮不定的抽象概念、白话、空话,掉书袋一般的写法,没有内容却做出了判断……这样的文字,即便是在当时的历史阶段,有一定的成就,终究是无法成为经典的。

END

原标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安·兰德带你拆解“天赋”真相》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