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德培:这个调侃很恶劣!经济学被严重曲解

2023-06-16 20: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内容为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王德培在内部闭门研讨上发言的节选。

有位老兄曾向我提过一个问题,学经济学到底有什么用?

对于经济学,有种有些恶劣的调侃,他说,经济学对提高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主要是通过增加经济学出版物的印数而实现的。

还有个企业家说,不要听经济学家的话,听了他们的话要死掉一半。

他说这句话可能是有具体的语境的,我们不去评论。

但不得不说,社会上对经济学是有严重曲解的。

经济学究竟有什么用处?

概括来说,经济学是一个去伪存真,探寻经济现象背后本质、规律性的学科。

我们改革开放,多少理念的突破,多少制度的改革,都率先是有经济学在前面铺路的。

今天我在这里,就用经济学来概要地捋一捋如今中美的经济。

先说美国,美国如今的经济现状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华尔街劫持了美国的经济。

Money,钱或者说金融,最基本功能、初衷,是为解决、减少商品买卖之中的交易成本。所以,就用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

随着市场经济在国与国之间展开,你的货币和我的货币之间,要存在一个比例,所以外汇市场出现。

汇率之间的波动凭什么?此时的一般等价物已经不是货币,而变成了“概念”。如果概念厉害:比如说像美国持续加息,利息从0.8%变成5.2%,此时钱一下子就值钱了。

比如我们国家存在一些反映经济状况的结构性指标,它们的变化反映在汇率市场之上,也变成了一种概念。

在货币买卖中,概念变成了一般等价物。所以会有一些“聪明人”,不断推出金融产品(优等、次等的次贷、贷款房屋信用凭证等),拿到市场上去买卖,赌一把。

这使得美国金融市场相当发达,金融产品从银行间真实贷款、杠杆投资,逐渐异变成各种金融衍生品(本质是击鼓传花),金融行业像黑洞一样虹吸社会资源,实体经济被挤压萎缩。如此一来,美国经济空心化。

造成空心化,一方面是由于WTO,美国自己的企业外迁导致的,另一方面就是金融产业自娱自乐,击鼓传花。

如此一来,华尔街赚得盆满钵满,实体经济萎缩,中产加快萎缩,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至此,自由的市场经济在美国也来到了最高阶段,需要切换频道。

出现这种状况是政策的错误吗?不是。

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到成熟阶段必然的一种表现。过去货币是一种手段,如今演变成一种目的。

在这里我也强调一下,虽然美国金融发展到今天过度了,但是相对于我们今天金融系统的不完善,其基本体系还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只是,我们不能全部照搬它的做法。

2017年之前,在向西方学习和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名义下,大有走上华尔街道路的势头,出现了一系列乱象,后来国家在政策上进行了调摆,及时制止了那种发展势头。

从大的角度讲,我们的主要矛盾是一些伪市场化做法。

市场经济是要素的优化配置,现在还没达到优化配置,在此意义上,中国的金融基本制度还需要向西方学习。

同时,我们还要规避传统金融业的那种原罪宿命,创造出超越目前西方金融业的发展模式,让金融真正起到杠杆作用,撬动我们国家卡脖子工程。

经济学也是要不断发展的。

经济学有一个基本假设,就是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中有一条就是人性自私论。市场经济也确实是建立在人性的这种自私基础之上的。但是,当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广大老百姓逐渐被边缘化,再加上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崛起,大量的人被剥离掉社会岗位之后,此时社会的平衡就被打破,也不能再用市场经济的人性观来简单套用。

所以,经济理论也要跟着社会的变化继续发展,形成新的经济理论指导今天的实践工作。

过去,市场经济理论引领了市场经济几百年的发展,现在市场经济的唯一性不存在了,我们也要发展新的经济理论来匹配。比如,今后,要解决面大量广的劳动者就业问题,在市场经济范围内解决不了,就需要社会经济,经济理论的探索也要走在前面。

所以通过经济学理性的分析,能够更深刻地感受这个沸腾的社会来龙去脉。感觉到了的东西不一定深刻理解它,只有深刻理解了以后,才可能更深刻地去感觉它,这也是学经济学的好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