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萌诗集《偏僻记》:写诗就像日常的探访和呼吸

2023-06-20 12: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上海诗人张萌的诗歌以江南文化为背景,是灵魂的深呼吸,也带着他个人的精神胎记。温暖、悲悯是张萌诗歌的底色,他用诗歌关照现实和生活场景。对诗人来说,写诗就像是日常的探访和呼吸,诗歌就在身边。

世界走远,我独自吹风

风荷/文

刊于2023年6月15日《文学报》

近日,上海诗人张萌寄来他的诗集《偏僻记》。诗集收录了他的118首诗歌作品。张萌作为颇有影响的上海“华亭诗社”的一员,他的诗歌以江南文化为背景,是灵魂的深呼吸,也带着他个人的精神胎记。

张萌关注当下,诗歌取材多来自于生活。路上、医院、巷子、石块、瓜果、雨水……应验了一句“生活即诗”。开篇第一首《拎》写的就是下班路上,诗人经过一段乡间路时,看见一条小狗躺在路中间。诗人停下车拎起它,轻放到路边樟树下,这只小狗来到这个世界可能还不到两个月,诗人睡觉前把手洗了又洗,总感觉还拎着一个魂。对动物的怜惜之情,对弱小生命的悲悯之心溢于言表。此类题材还有《刺猬》《壁虎》《蚊子》等。温暖、悲悯是张萌诗歌的底色,他用诗歌关照现实和生活场景。对诗人来说,写诗就像是日常的探访和呼吸,诗歌就在身边。

《穿过乌鲁木齐北路》中“收废品的人/蜷缩着躺着的电话亭/枕着呼啸的车轮声/睡着了/阳光照在他的脸上/像个孤独的孩子”;《00:19AM》中“而我知道,9楼心脏内科某张病床上/时间,正一滴一滴地/滴着”;《脸》中“一楼的车库/有些低矮……不知何时住进了人”。《跳闸》写了一个故意拔下保险丝,让老式楼道突然停电的孤寡的老毕。《醒来》一诗中写了生病的父亲的痛苦。“病床上/父亲还在喘/越来越接近一只衰败的老风箱。”《辨》则是写母亲,“天井里的阴影盖住那扇小木窗时,就下午两点了。”诗人在时间的阴影里,感觉到视力越来越不好的母亲的孤独。“生命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诗人贴着墙根行走,洞悉生活的幽微之路,让观察到的世事人情入心入诗。诗歌充满了烟火气、市井气,也渗透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和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

“六七岁的小女孩/水汪汪的大眼睛里装着整个后马村的孤独。”《孤独》写了一个留守儿童的孤独。“92岁的老奶奶/和一棵干瘪的树,站在细雨中/我心中有说不出的空。”《后马村》则写出了一个空心村的老人的孤寂。此类写山村、故土题材的诗歌占了大半本集子,读后印象深刻的还有《孤悬》《巢》《在泗泾塘,适合谈论孤独》《冬日》等。这类诗歌通过切肤的生活体验,展示了社会转型期的人间百态。诗人打捞的是从山村人变成城里人的记忆,诗歌的肌理透着迷茫和忧伤。

虽然记录的是个体生命的感悟,也是一代人集体的记忆。墨西哥诗人帕斯说:“每个诗人都是传统之河上的一个波纹,语言的一个瞬间。”张萌深谙语言的潜能,很好地把握诗歌语感和语调,语言的节奏、气息,娴熟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语言质朴自然,诗写所指和主观意图也易于被读者辨认。诗作与传统语境和审美情趣有很大联带,诗人能从博大精深的古汉语中汲取精华,比如《假日》里读到“未说出的部分比花瓣轻”,读到“风的唇语”,有轻盈之美。《消失》中“消失,成为瓷沿上/一滴清露”,有典雅之美。《想念》《慢》《倒影》《乡居课》等诗作中,有动人细节和营造场景之美。

除丰富的传统诗写经验,诗人由此及彼,有很强的想象力。正如诗人史蒂文斯所说,“在词语的世界里,想象力是一种自然的力量”,张萌很好地掌握了这项艺术,在诗歌中运用的比喻特别出彩。其中《雨》是非常好的一首:“掉落的花瓣”“泥土里的叹息”“雾状的团”“失意的云”“裂缝的粘合剂”“夜半敲门人的暗号”“野蘑菇的歌声”等等,整首诗由一连串意象的铺排构成,众多意象又都是雨的喻体。诗人把眼中的雨写得紧凑而迷离,有含蓄之美,娴熟地选择意象来突出诗意,写得细致传神,简朴自然,任诗意自然流淌。语言澄明、朴素,简单的叙述中有诗人深邃的思考,有对生活、自然的致敬。

诗人在诗艺和审美方面有自己的追求,无论是他一些实验性诗歌,还是看似简单的口语诗,都十分注意语言的锤炼和意境的营造。语感醇厚,传达出的是诗人的情感觉察和顿悟,是人生况味。诗歌写得真挚、诚恳,不浮华,或故弄玄虚。形式上也在探索,不断求变、求新,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诗人喜欢读索德格朗,尤其迷恋和蔼的阿根廷老头博尔赫斯,沉迷于他写过的那一场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雨和天堂图书馆,经常在心里与他密谈。《不是我》《黑鸟》《换气》《在汉城博物馆》《多兰卓》可看作是实验类作品,借鉴了西方现代诗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见陌生化和异质化。

写诗是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重构,诗歌是个体与自然、社会的相互映照和言说。在人与现实之间,诗人张萌如实记载自己的见闻和感触。写下便意味着出发,诗人通过观察和独特的体验,在纸上呈现一个镜像里的世界。诗中没有明显抽象的景物,没有过多的情感宣泄,但笔下的孤独是显而易见的。好在这是一种明亮的、达观的孤独,如《秋虫吟》中所写“我渺小如一介秋虫/在紫藤架下坐久了/肩上沾满了露水和星光”,《唯有星光让人平静》中“唯有星光让人平静/幽暗的内部闪耀着温润之光”。《裹》中“你看,秋阳里/它低垂,但/裹着黄金/的心”。诗人在这首诗里把自己比作是丝瓜藤上开得正野的一朵花。《掖》中“走在雨中,我是个怀揣着火苗的人/内心,还残存着一粒火星”,《平衡》中“太阳落下去的时候我在读《超越孤独》/ 在寂静与冥思中摸到了平衡的按钮”,《隧道》中“车突然钻入隧道/在幽深的另一头/光亮迷一般炫目”,《理发师日记》中“在旧消息里/闻到了阳光把字/烤香了的味道”,《散步》中“——夜无边,梦有光”等等,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在与日常的消磨中,始终保持着一颗纯净、本真之心。“何妨吟啸且徐行”,诗人俯仰自得,让生命散发出微光,大部分诗作写得意蕴饱满,开阔隽永,有一种拯救的力量。

张萌至今已出版《在一支芦苇上行走》《时光的旧棉袄》《回声》等多部诗集,这跟诗人多年以来孜孜矻矻的学习和探索是分不开的,诗人的诗艺也已日臻成熟。“世界走远,我独自吹风”,一本《偏僻记》既是诗人的生命地图,也是心灵史,读完受益匪浅。我期待张萌的下一本诗集,诗中依然有星河烂漫、花云满眼。

原标题:《张萌诗集《偏僻记》:写诗就像日常的探访和呼吸》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