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出事的张雪峰,到底得罪了谁?

2023-07-03 12: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 | 于辛巴

编辑|芝士咸鱼

十点人物志原创

“理科590分报新闻学?……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把他打晕,给他报别的专业。”

近日,网红名师张雪峰的这番言论引发巨大争议。在面对考生家长关于填报高考志愿的咨询时,他回答,“新闻学曾经是很好的专业,但现在80%的新闻专业毕业生,从事的都不是本专业工作。”

张雪峰拿自己举例,他从没学过新闻传播,照样成了网络红人:“985院校教新闻传播的教授,粉丝数不如我这个郑州大学给排水专业(土木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张雪峰所不看好的专业,并非只有新闻学,而是绝大多数文科类专业。有网友认为他说的是“大实话”,也有高校教授指责他“害人不浅、误导公众”。

身处风口浪尖上,6月24日,张雪峰发布微博称,自己因过度劳累而住院,并表示近期会关闭微博评论。

然而,随着高考分数出炉,以及填报志愿的热潮来临,“文科无用论”“文科生不好找工作”再次引发热议,这场关于人文学科前景和实用性的争论,没有因为张雪峰关闭评论而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在就业率严峻、阶层壁垒难被打破的当下,考上重点大学,读含金量高的专业,博得一份光明的前程,这套略显过时的上升路径,对于出身普通家庭的考生而言,依然是他们向上流动的一线希望。

张雪峰与他的「实用主义」

让我们先来了解身处这场舆论暴风眼中的主角:张雪峰。

张雪峰,原名张子彪,198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虽然出生在富裕县,但他的家境并不富裕。经济情况最差的时候,全家月收入只有600元。“别人说自己家穷,形容成‘穷的响叮当’,而我们家连响都不响”。

年少饱尝贫苦滋味,让张雪峰从小立志靠读书“出人头地”。通过高考,他实现了自己的心愿,考上双一流高校郑州大学。

本科毕业后,眼光敏锐的张雪峰投身考研辅导行业,凭借视频“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走红网络,后又参加《演说家》《快乐大本营》《奇葩大会》等多部综艺节目,凭借“骂街式教学”和幽默接地气的说话风格,获取大量粉丝。

张雪峰“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

网上至今仍在流传张雪峰聊考研时的金句:“以后你会发现,学习是你这辈子遇到的最简单的事。”“谁(考研)英语能考90多,我在动物园给你买个摊位,你可以收门票。”学生们评价他是“全国唯一一个能把考研讲成单口相声的人”。

直到2021年,在考研指导外,张雪峰又开拓了一门新业务——为高考考生和家长提供志愿填报指导。他不但推出系列线下讲座,还开直播为考生家长答疑解惑。

张雪峰为此开设一门介绍高考志愿辅导的课程

本次引发热议的“新闻无用论”,正是出自今年5月份的张雪峰直播间。

有好事者找出张雪峰过往关于填报志愿的言论,发现除了新闻学,医学专业和金融领域也在他的“不建议报考”范围内。

在一个名为“我为什么不推荐你学临床医学”的视频里,张雪峰称“临床医学的坏处就是成长时间太长……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他尤其不建议农村孩子学医,因为学医时间周期长,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为家里减轻负担。

还有家长咨询张雪峰,女儿是否该报金融专业,张雪峰反问:“你女儿漂亮吗?”他表示,“有颜值,能喝酒”,是能在金融行业赚钱的必备条件。

他甚至建议一位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女生报考东南大学,可以找同校电力工程专业的男生恋爱。理由是该专业男生在江苏省内电网包分配,能拿到“铁饭碗”。

张雪峰的这些言论为他带来了巨大非议。

信赖张雪峰的拥趸认为,他给小镇青年们指出一条明路,消除信息差,避免他们走弯路;

反对者则认为张雪峰庸俗、势利,忽略了孩子的理想和追求,是“彻头彻尾的功利主义者”。也有人认为他是为了获取流量,刻意利用言论引发争议。

张雪峰试图发微博解释自己的原意,大意是:他提供志愿填报指导的对象都是普通人,家境优越的孩子拥有更多试错机会,而出身普通的孩子,试错机会太少,不能行差踏错。

图源:张雪峰微博

张雪峰信奉「实用主义」,在他的观念里,所有专业都可以用「是否有用」这把尺子来衡量,进而做出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选择理想还是追求就业率,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张雪峰口中“打晕孩子也不能报”的新闻学,往往与“新闻理想”这个词联系在一起。这不只是关乎新闻学专业前景的判断孰是孰非,更是一场有关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辩论。

新闻无用论的背后,

是「文科无用论」?

“新闻无用论”背后,指的并非只有新闻学,而是泛指多数文科专业。张雪峰曾说过:“家无余钱别学文”,文科类工作岗位,往往是留给情商高、有家底的学生。

理由是:文科类专业毕业生人数多,竞争压力大,不好找工作。

而从某种层面而言,这成了不争的事实。

据“智联招聘”发布的一组数据,在2022年应届本科生人数中,人文社科毕业生比例占51.5%、理工科毕业生仅有39.9%。而在同一年的就业签约率方面,人文学科毕业生仅12.4%,理科毕业生29.5%,工科毕业生17.3%。

毕业人数多,工作机会少,文科生长期处于“僧多粥少”的求职环境中。

网上流传的“绿牌专业”,绝大部分属于理工科

即使过五关斩六将,找到一份稳定工作。他们往往也面临着薪资待遇不高、职业天花板太低的现状。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中,历史学、教育学门类垫底,人均月收入不到5000元,文学门类5399元,工学门类6323元,计算机类专业6863元。

在“211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5500”的微博热搜词条下,一位ID名为“严肃的虾米”的用户也称,自己三战考研终于“上岸”,成为211高校文学院的研究生。但临近毕业参加招聘会,他才发现,专业对口的工作薪资,与他的学历并不匹配。

这条热搜下,不少人直言“文科生就业面窄是事实”;还有人调侃道:“在上海,月薪5000招不到农民工,却能招到一群文科研究生”。

那么,文科生填报专业的出路在哪里?张雪峰在那些高赞视频中给出了答案:财会、汉语言、师范,理由是“最起码可以考公”。

「考公」「考编」在近年成了大势所趋,激烈程度令人诧异。此外,网上流传的各路“大学专业红黑榜”里,财会和师范牢牢占据红榜,被考生和家长认定为“最容易找到工作”的专业。

说到底,之所以有“志愿填报指导”这样的服务出现,是因为考进大学并非考生和家长的最终目的。如何通过填报的学校和专业,找到一份能安身立命又有前景的体面工作,才是普通人关心的现实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前段时间热议的人工智能与ChatGPT,也给文科生的未来增添了一层不确定因素。

《INSIDER》杂志曾列举四种未来可能会被ChatGPT取代的工作,其中三种都是文科类职业,分别是:财务、法律和媒体。 都说寒窗苦读十年,只为磨一剑。可到头来,这个剑却成了写着「失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没有人希望这把剑最终会落在自己头上。

如今,争论仍在继续,甚至早已脱离了“新闻学适不适合报考”的范畴,演变成一场关于贫富家庭后代就业悬殊议题的讨论。

一名叫常新宇的NBA解说员称,按照张雪峰的说法,他的学习之路,每一步都选错了。他本科读西南大学,张雪峰说过这学校不能报。研究生在中国传媒大学读新闻,张雪峰说这专业不能选。

评论里却有很多人反驳他,“十年前就能去现场看NBA的家庭,理解不了底层人民的想法。”即使《中国教育报》发文强调,“警惕网红言论误导志愿填报”,依然有很多人为张雪峰鸣不平,高喊“穷人需要张雪峰”。

在张雪峰住院前,他曾发布一条模棱两可的微博:“突然有种感觉,我离被人搞不远了。”这条微博很快被他删除,随后宣称自己生病的消息。

与其讨论张雪峰动了谁的奶酪,不如探讨:究竟是谁在支持甚至“制造”张雪峰?

是谁在“制造”张雪峰?

如果时间回到十年前,或许张雪峰的拥趸者们也没有想到,曾呼吁追求理想的张雪峰,会在十年后如此坚定地拥抱「实用主义」。

2017年,张雪峰在参加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时,曾自称讨厌五险一金,“如果进入职场是为了退休后拿退休金生活,你也就没啥追求了。”

张雪峰参加《快乐大本营》

这句话放到当下的舆论环境中,会遭到一边倒的抨击,但彼时流行的不是“求稳”,而是追逐“大厂梦”和“上市梦”,从象牙塔走出来的年轻人,满怀理想,力求做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结构顶端的“自我实现”。

那么,人们究竟是什么时候从“追梦”变成“求稳”的呢?

或许能从张雪峰本人的改变中窥得一二。

他曾经常给学生灌输“考研背后的意义”,从东北小县城走到大城市北京,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考研名师,他本人的经历,就是追梦道路上的最佳样本。

转折点发生在2021年。张雪峰决定结束14年的北漂生涯,因为“没北京户口,孩子上学难”,他从北京搬去苏州,媒体用“逃离北京”“黯然退场”来形容他的离去。这位曾鼓励学生们通过考研,进入大城市,从而改变命运的考研名师,自己却率先“逃离”了。

之后张雪峰又上过两次热搜。一次是2023年初,楼市风云变幻之际,他在微博吐槽:还了6年房贷,每年10万,一共还了3万本金,57万利息。他为此激动地质问:“这合理吗?”;另外一次是前段时间,当人们热议“调休”时,他宣布自己的公司实行“上四休三”,再次引爆网络。

或许是因为体验过理想碰壁,也或许出于攫取流量和商业变现的目的。如今的他,坚定地维护起实用主义。

张雪峰的转变,也是无数求学求职观念逐渐务实化的考生以及家长们的缩影。十多年前,如果说“高考是普通人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多数人都会赞同,而在阶层逐渐固化的今天,越来越多人对这个论点表示怀疑。

有人说,张雪峰的支持者,都出身平庸。他们从小兢兢业业努力学习,在高考大省中突破重围,进入重点高校。拼命考进大城市,按部就班地求学、工作,多年后却猛然发现,自己依然只是钢铁丛林里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有人在为下个月要缴纳的高昂房租发愁,有人在不断重复的极限通勤中变得麻木。这或许才是大家拥护张雪峰的原因:“谈什么理想,活着就不错了。”

张雪峰的“实用主义”,的确成了一部分人的指路明灯。

但另一方面,靠“是否好就业”来选择专业,多少有些片面和单一。

三年前,“留守女生钟芳蓉考上北大选择考古专业”曾引起争议,很多人对她的选择感到不解:“应该选个赚钱的专业,改善家里的条件。”

钟芳蓉的父亲却很高兴,因为他知道考古学是女儿梦寐以求的学科,他为女儿实现梦想而开心。成为一个独立的、成熟的、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正是人文学科的价值。

即便是从实用角度出发,张雪峰的建议也存在隐患。时代变化速度太快,让他口中的实用学科,出现了“限定保质期”。

曾经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在互联网热潮下,造就了不少程序员一夜暴富的神话。而如今潮水退去,“码农们”却面临大厂裁员、中年失业的危机;而张雪峰所学的土木类专业,也曾是就业率高的王牌专业,如今,不但就业率下滑,多家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甚至出现未录满的情况。

反倒是曾经冷门的殡葬专业、电影编导由冷变热,报名人数逐年递增。这或许是张雪峰们想破脑袋也无法预料的变化。

在不确定的时代中,越是试图寻找一个标准答案,越容易陷入犯错的循环中。这才是张雪峰式的实用主义最大的bug。

考卷上的答案有对错之分,人生却没有标准答案。

张雪峰说过,自己的梦想是做主持人,他填报的是当年热门的土木类专业,走红原因是一系列考研指导视频,如今最大的身份却是与梦想和专业都毫无关联的“自媒体网红”……倘若时间回到二十年前,当年填报志愿的张雪峰,会听取自己如今的建议吗?

参考资料:

1.三联生活周刊《“新传天坑”?张雪峰式报志愿的缺陷在哪》

2.凤凰weekly《张雪峰被骂上热搜,文科果真不值一读吗?》

3.凤凰周刊《张雪峰的话,戳了多少中国人的肺管子?》

4.最人物《张雪峰,危》

5.智教新媒《2022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原标题:《出事的张雪峰,到底得罪了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