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圆桌|在明星香水场旧址,女性艺术家们“我感知,我存在”

澎湃新闻记者 李 梅
2023-07-03 07:50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澎湃新闻获悉,“我感知,我存在——华贸中心当代艺术展”近日在上海北外滩百年历史建筑明星香水场旧址对外展出。此次展览从明星香水场旧址的历史回望出发,以香水打开嗅觉之感,并从嗅觉之感延伸到其他五官之感。展览邀请多位女性艺术家,结合自身经历,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表达不同的感官体验。感知即自我,我感知即我存在。

展览开幕当天,主办方还举办了女性艺术家论坛,参展艺术家围绕感知力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AI技术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上海北外滩明星香水场旧址

“我感知,我存在——华贸中心当代艺术展”现场

在上海北外滩,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明星香水场旧址“变身”为艺术的展厅,参展的女性艺术家中,陈欣用架上绘画去探讨进入数字化时代后,在工具理性主导下,人们在自由意志、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向往与缺失。其作品画面带有隐喻的气息,植物形象的介入显示出对理性桎梏下的反思,它同时也象征着每一个微小的却具有丰富性的个体。植物的姿态与气息带来了生长的力,抵抗碎化的生活,获得时间的延伸。它们从不掩藏,自信的姿态给予了我们面对当下处境,以及女性问题的启示。

“感知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以及存在的根本。但在信息技术狂飙猛进的当下,电子设备成为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媒介,身体的物理性在不断消解,感官的边界逐渐萎缩。机械化的思维让人脱离了主宰身体的许多神奇的‘本能’力量。”此次展览的策展人祝羽捷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我们希望观者可以运用自身有限的感官,聚焦视觉、听觉、嗅觉等每一个细微的体验,走出科技的洞穴,重新体会自我和无限世界的精彩奥妙。”

“我感知,我存在——华贸中心当代艺术展”现场 陈欣作品

”“我感知,我存在——华贸中心当代艺术展”现场 陈欣作品

 

“我感知,我存在——华贸中心当代艺术展”现场  万朵云雕塑

万朵云的雕塑作品和平面绘画之间有着暧昧不明的界限,创作的构思往往以自动主义涂绘的方式开始,以感官激发出潜意识中的光怪陆离的图像,并顺势利导地将这些图像整合成一个有效且连贯的集合。

“我感知,我存在——华贸中心当代艺术展”现场  王嘉成玻璃作品

王嘉成的创作着眼于东方哲思与美学,她的灵感源起于对于自然的感知与情感联结。在她观察自然的时候,不仅仅是看到自然的外貌,风吹在叶子上的沙沙声,泥土和花的味道,水的滴落与蒸发这些结合了听觉、嗅觉、视觉的体验使她对自然的感官是非常立体的。在她的作品中自然的一切幻化为无形的审美境界并构建作品与观者之间的情感维系与对话。

“我感知,我存在——华贸中心当代艺术展”现场  袁晓天作品

“我感知,我存在——华贸中心当代艺术展”现场  袁晓天作品

袁晓天的作品使用具有强烈矛盾感的金属丝网进行创作——金属丝网是极其坚韧的,却又如丝绸般柔软灵动。在袁晓天眼中这就是这个时代女性所具有的特质——柔软而坚韧。材料本身的特性以及它所包含的隐喻,促使她一直在不断探索它的可能性。

“我感知,我存在——华贸中心当代艺术展”现场

展览开幕当天,主办方还举办了女性艺术家论坛。论坛现场,参展艺术家围绕感知力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AI技术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感知力是创作的灵感来源

王嘉成认为,女性对于很多东西都是很敏感的,她们会对于生活中细小的变化,甚至是氛围的改变都有自我的感知。“生活中每个瞬间的感知造就了女性的不确定性,所以作为创作者来讲,我很珍惜自己的感知力,包括自己对生活的思考。”王嘉成分享说,“在艺术创作中,玻璃是我很喜欢的材质,但是玻璃的吹塑环境,温度是非常高的,夏天的厂房里可以达到50多度,在这种环境下人是不太清醒的,很多时候的反应都是很随机的,所以我会在创作前先准备一些手稿,但实际在具体的操作中,随时都会有一些意外发生,我也很享受这个过程所产生的各种小意外或者小惊吓,因为这样才有无限可能。我也希望通过我的玻璃作品,用非常立体的感受传递给大家,因为玻璃本身就是闪闪发光的,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环境下,它会折射出不同的光芒。所以这次展览一方面呈现的是艺术家本身的感知,更多的是观者赋予这个作品新的感知,所产生的作品。”

“我感知,我存在——华贸中心当代艺术展”现场  王嘉成玻璃作品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对一个事物的感受是不同的。我很多时候觉得感知是引起我创作的一个起点,甚至是一个灵感的来源。感知力是主观的,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是主观加上理性,一起来构成一个作品。”袁晓天说,“此次展出的作品灵感源于火。起初我只是探索了火在金属上产生氧化反应之后,它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图形,这是一种对材料的探索。”

“我感知,我存在——华贸中心当代艺术展”现场  袁晓天作品

袁晓天认为,对于“感知”来说,她的作品有一种感知错位,大家一进来看到这个作品的时候觉得它是非常柔软的,但是走近看会发现原来它是金属做的。“我觉得这个也是在探讨一种你感受到的,你看到的这个东西,它是否是这个东西真实的本质。”袁晓天说。

艺术创作不会被AI取代

在今天AI如此发达,我们如此依赖自己的智能手机。在高度的工具理性发达的年代,ChatGPT也出现了。面对AI的袭来,艺术家们是何反应?她们会有职业的危机感吗?

“我感知,我存在——华贸中心当代艺术展”现场  王嘉成玻璃作品

王嘉成认为,AI现在能够做的更多是一些视觉上或者是电子化的东西,但是实体化的作品就比较简单。“AI是基于大数据,基于网上那么多的照片信息,然后根据关键词去组合出来的东西。但是艺术家个人的思想及情绪在艺术创作中的表达,这可能是AI没有办法替代的。”王嘉成说,“尽管现在3D打印已经在打玻璃了,但是它打出来的感觉跟手作的还是非常的不同,因为如果打印出来的话它更像钻石的设计,多少面,多少切割点,有很明显的设计过的痕迹,而在我自己的玻璃创作中,随机烧出来的每件作品,哪怕具体到每个弧度都是我现场的感知,这也是艺术家非常有魅力的点,他自己都没有办法复制自己,何况是AI本身。”参展艺术家陈欣也讲道:“我不担心AI技术对艺术创作的挑战和影响,因为艺术的功能还是在于抚慰人心。”

“我感知,我存在——华贸中心当代艺术展”论坛现场

在袁晓天看来,人和AI最大的区别是人具有情感,就是一个作品能够真正触动人心的地方其实是情感,一个艺术家感知到了这个世界带来的美,这个世界的生物通过感知,通过作品传达出来,这是AI无法做到的。但是AI可以变成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去辅助创作。比如说我们想要了解一个事物的背景,我们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图,这是可以帮我们呈现的,这可以让一些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10日。

    责任编辑:陆斯嘉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