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公明︱一周书记:这里不仅仅是……“身体的战场”

李公明
2018-08-23 14:39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书评 >
字号

《女权主义革命: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

位于芝加哥市中心东伊利诺伊街的独立书店“After-words”标明兼售“new and used books”,看上去还是新书比较多,而且以文学书籍为主。店内装修风格比较简朴,几条白色圆柱上印有各种手写体文字,确有点after-words的味道。

在这里看到一部今年出版的《女权主义革命: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The Feminist Revolution: The Struggle for Women‘s Liberation,Bonnie J. Morris、 D-M Withers,Smithsonian Books,2018年3月),是一部具有多元视角、内容丰富和图文并茂的历史综述与问题讨论相结合的论著,探讨了女权主义革命的全球化景观和历史贡献。尽管书中的主要内容还是以美国、英国的女权主义运动为主,但作者还是努力把研究视野扩展到欧洲、非洲和亚洲的其他国家。该书主要论述二十世纪后期的女权主义为争取妇女平等权利的斗争,从妇女解放运动是如何被动员起来开始展开论述,妇女解放运动的动员方式本身已经呈现出政治运动的特征与意识形态的紧密影响及其激动人心的承诺。然后经由个体经验与政治斗争的关系揭示了美国女权主义运动与民权运动的紧密联系,这自然也使人思考前些日子风波涌起的“米兔”运动,我认为性侵受害者的发声与争取个人权利与实现法治环境等斗争的联系是不容遮蔽与转移的斗争方向。事实上,无论全球各地女权主义运动的具体语境如何有差异,权利平等与妇女解放的真实障碍都是来自体制性的、结构性的权力压迫关系,这种压迫关系不是仅仅通过关于身体性别关系的道德纯洁风暴就能真正解决的。该书第四章题目是“身体的战场”,副标题则是“夺回女性对于身体与精神的处置权利”,很显然指明这里不仅仅是“身体的战场”——在我看来,身体只是这场伟大斗争的前沿战壕,在身体之上的精神诉求更具有根本性意义。正如关于“米兔”运动,我认为受到伤害的女性不仅是因为身体上的伤害而提出追诉,更是因为社会性结构的不平等所导致的精神屈辱和实现法治权利的严重障碍而导致的“处置权利”丧失而受到的更大伤害。从“身体的战场”到不仅仅是“身体的战场”,这是女权主义争取权利平等和社会解放的必然路径。作者在书中论述了女权主义革命的个体性与普世性特征,从女性对身体权利与精神权利的自我认同与独立表述展示了“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的丰富内涵和历史进程。作者讨论了女性对身体与精神在白天与黑夜的权利诉求,也讨论了性别文化和工作场所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对于女权主义运动在新闻出版、媒体宣传以及在各种形式的艺术中的自我表现,也做出了多元视角的论述。

匆匆翻阅之后,在我看来该书未必在理论上、观点上提出多么震撼人心的看法或口号,但是它所具有的多元视角和内涵丰富的历史感和现场感使女权主义运动获得了鲜明、生动的表述。读者在阅读中很自然会被引入到女权主义革命所由发生的各种不同生活场景,了解由各种不同文化背景、肤色、年龄、教育背景、家庭传统和工作环境等等因素所催生的女权主义诉求的差异性与共同性。同时,或许也更能引起我们思考的是,该书最后部分讨论了女权主义运动的激进发展的前景以及运动的分裂可能,以及如何在运动中教育下一代的女权主义者。该书虽然着眼于全景式的论述,但是其中也不乏个体经验中的故事,透露出女权主义者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想象力与创造性。从这个方面来看,读者可以获得关于女权主义斗争的未来想象与有创造性的艺术灵感,同时更能感受到一种来自情感的力量。全书最后一章宣称“无限制的解放”,以此作为对未来一代的寄语。或许有感于作者对未来的殷切期待,有评论者甚至说该书是写给所有的女权主义未来新战士的“情书”。

两位作者是长期从事女性主义研究与教学的学者,收集了丰富的女权主义运动历史资料,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其中有大量的图像资料,从中国的政治宣传画到反女权运动的消费主义海报,从文学传单到邮票等印刷品,这些资料所包含的信息不仅仅是一种历史事件记录,同时也是女权主义运动的心态史与精神文化史的真实记录。由于作者的写作叙事方式强调多元视角与文本交互性,丰富的图像资料与文本文献交互呈现,使阅读过程更具有重返历史现场的视觉感受。顺带要说的是,在阅读该书之后我更赞同把“Feminist ”译为“女权主义者”而不是“女性主义者”,因为那种波澜壮阔的解放斗争运动不仅仅是一种性别斗争,更是针对体制性压迫权力关系的政治斗争,是争取基本人权与公民权力斗争的一部分,不应只突出性别标签而使其“去政治化”。

查尔斯·怀特,1976年

似乎是对于身体与权利斗争的一种呼应,正在芝加哥艺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的“查尔斯·怀特回顾展”(Charles White:A Retrospective)是一个有关解放、自由与权利斗争的非常好的艺术展览,看完后我深有感慨的是20世纪美术史绝对不应遗漏这位黑人艺术家。美国黑人艺术家查尔斯·怀特(Charles Wilbert White,1918—1979年)以在绘画和壁画中创造了一系列的非洲裔美国人的强有力的审美形象以及与黑人政治运动、文化复兴运动紧密相关的主题而闻名。我们看到的这个展览是在他出生一百周年之际由芝加哥艺术学院和纽约现代艺术馆精心组织的回顾展。专门为这个回顾展而编辑出版的图册“Charles White:A Retrospective”收录了展览作品与相关介绍文字,应该是迄今为止最全面反映怀特艺术生涯与作品欣赏的图册。

《特伦顿六号 》,查尔斯·怀特 作,1949年

怀特出生于芝加哥,在芝加哥艺术学院接受教育,他的职业生涯主要集中在芝加哥、纽约和洛杉矶。他艺术生涯的起步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蓬勃发展的黑人艺术社区有紧密关系,在以后他一直关注非裔美国人为争取权利平等的斗争,坚持关注社会现实,自觉地把他的版画、钢笔画、壁画等艺术形式与争取社会变革的斗争结合起来。怀特相信艺术可以在改变世界的斗争中发挥作用,认为艺术就是斗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是简单地反映正在发生的事情,而是必须与解放斗争的力量结盟。他坚信在事实上艺术家就是宣传者,而他不属于那些试图与斗争脱节的艺术家。其实,在我还没有具体了解他的艺术生涯之前,已经在展厅中的作品面前明确地知道这位黑人艺术家的思想倾向与斗争精神,那是一个令我感动和震撼的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他创作的石版画《希望未来》(1945年)描绘在一扇窗户前面的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窗户后面是荒凉的景观与树上的绞索,他迫使观众面对非洲裔美国人遭受的困境,并思考希望与未来对于非裔美国人具有何种意义。从题材的历史性意义和画面情景的壮阔来看,怀特最着名的作品是为汉普顿大学创作的壁画《黑人对美国民主的贡献》,画面上描绘了许多著名的黑人领袖,他把黑人的斗争与美国民主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德克萨斯,一个黑人能学习法律吗》(1946年)——1946年一位名叫Heman Sweatt的黑人青年申请进入德克萨斯大学的法学院学习,当时该学院不接受黑人学生的申请,Sweatt因此而告上法庭。怀特为一份左翼刊物刊登关于案件的文章画了这幅插图。画面上的黑人青年左手拿着一部书,右手高举,在他对面是象征着法学的传统与威严的建筑与一群法官,他以审美力量严词控诉了不平等的权利状况。刚好在参观这个展览的前一天,一位美国法学院三年级的学生和我讨论了美国黑人的真实状况,他告诉我在他们的法学院中,黑人学生直到今天所占的比例是极低的。从艺术审美上看,怀特无论描绘的是贫困的夫人还是年轻的农场工人,无论是他(她)们的忧郁还是坚毅的斗争姿态,都包含有一种强有力的审美力量。有评论者认为怀特是一位真正的绘画艺术大师,尤其重要的是“没有其他人能比他以更优雅和更权威的方式描绘黑人身体”。在他的作品中,黑人的形象不仅是强壮有力的,而且更包含有如大地般宽广的气息和动人的力量,所展示的同样不仅仅是身体的斗争,而且更是关于人的力量与尊严的审美斗争。

这次怀特回顾展的联合策展人之一、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奥勒认为怀特是二十世纪最有才华的艺术家之一,但是迄今为止他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评价;除了种族的原因之外,她认为在20世纪50年代艺术界的风格潮流转向抽象之后,怀特一直坚持的具象绘画风格也是主要原因。毫无疑问,迄今为止的艺术历史的书写机制仍然包含有种种偏见,不仅尼古拉斯·兰伯特(Nicolas Lampert)写的《美国人民艺术史:250年的行动主义艺术家和艺术家在社会正义运动中的工作》难以进入艺术史学的主流,像查尔斯·怀特这样的优秀艺术家也尚未在20世纪艺术史的历史书写中获得应有的尊重和研究。应该承认,关于“人民的艺术史”书写的确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于淑娟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