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快把我哥带走》导演:找对了演员,不用流量也可以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实习生 王以宁
2018-08-25 12:53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截至8月24日,漫改电影《快把我哥带走》上映8天,累计票房2.28亿,虽然称不上爆款,也成为暑期档“小而美”的电影黑马。

一对贱萌兄妹的互怼日常被彭昱畅、张子枫两位青年演员演绎得“热火朝天”,漫画中闲散的生活小情境被串联在奇幻外衣包裹的成长线索下,看得人哭哭笑笑,五味杂陈。

台湾导演郑芬芬,曾拍过小清新文艺青年们心中的纯爱经典《听说》,早年都不算红火的彭于晏、陈妍希、陈意涵沉默而坚忍的青春爱情心事曾感动不少观众。

《快把我哥带走》剧照

《快把我哥带走》却完全是另一番风格,节奏明快,叙述是高度趋于类型化,三幕剧式的结构,竭尽所能的逗趣或煽情,充满童话色彩的视觉画面,接近漫画的感觉。

郑芬芬自己在哥哥姐姐的照顾下长大,拍片前眼看着主创团队从编剧到演员都是独生子女,对于和另一个人分享父母和成长的生活并没有直接的体验,于是她也翻出不少私藏记忆与主创们共享。比如启发彭昱畅的指令是,“把你妹当成你的玩具,随便玩她!”

国产电影少见的将兄妹情作为主打,竟然在主力观众多为独生子女的年轻人中受到不少喜爱。有兄弟姐妹的,自然能在其中看到自己成长的影子,独自长大的观众们也能对片中的主人公心生羡慕。

“最重要的是故事,不管观众是不是真的有过类似的经历”,在郑芬芬看来,她拍的是一部“青春片”,不是观众们习以为套路的那种“被误解的青春片”,青春期的孩子特有的心态,让他们在面对方方面面的事态时都会有值得书写的表现。

导演郑芬芬、主演张子枫在路演现场

【对话】

只要故事好,独生子女看了也能有共鸣

澎湃新闻:之前看到你给网友写了一封信,看到你在自述自己和哥哥的关系时,你们是能够信任但日常互动里比较冷的那种兄妹。片子里这种很贱很闹腾的状态,是你个人比较羡慕和期望的吗?

郑芬芬:应该说是我们替角色做的人设,并不见得说是我期待的。但是我所知道的很多兄妹都是这么闹腾的,所以就选择了这个人设,去丰富人物的个性。我希望这个片子带给观众的感觉是欢快的,活泼的兄妹会比默默陪伴式的兄妹效果好,这是一个戏剧效果上的选择。

澎湃新闻:这个片子其实有一个漫画的原著,是非常散的日常,整体的故事线其实是要体现成长和整体叙事,两者平衡是否困难?

郑芬芬:我觉得比较大的困难,并不是故事的呈现,本来的漫画里都是段子,既然决定改编成电影,就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线了。我们也很快讨论出来,妹妹把哥哥变走了这个奇幻的故事点。因为结构很快的就确立了,在整个故事里面,我只保留了原来漫画里的人物关系,兄妹相处的细节以及整个故事内容的起承转合,其实都是新创的。这个过程当中困难的反而是,让编剧去了解什么样叫做兄妹的相处,毕竟编剧没有什么兄妹相处的经验。好在原著作者也参与了整个剧本的把关。我们的制片人也是有兄弟姐妹的,所以在讨论剧本的过程中,大家都一起参与,都会提供他们一些经验,小时候怎么跟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相处的。

《快把我哥带走》剧照

澎湃新闻:这似乎是你第一次拍一个改编的作品,和拍原创相比工作的过程有哪些不同?

郑芬芬:我一直觉得改编比原创还难,改编有广大的粉丝基础,不管是小说还是漫画,很多人会抱着原著的印象来看这个作品。这样使得在改编过程中要更加小心,这样(改)粉丝会不会不高兴,会不会偏离原来的人设。但是我没有很大的压力,可能是因为我对于兄妹感情很熟悉,在改编的过程中,讲全世界的兄妹都会有的情况就好了。我只要保留原来漫画里的人物设定和人物关系,其他所有的生活细节,是世界各地兄弟姐妹都会有的,那就会有共同话题,这可能是相比其他IP改编起来容易的地方。工作方式上会多一个环节,因为有幽灵姐妹一起参与嘛,比如说在想这个情节的时候,幽灵姐妹会跟我们说,这个粉丝是怎么想的,我们就可以做调整。

大多数时候的工作,是想让原作里的细节更加丰富。比如说漫画里有吃烤肠的情节,我们在保留的情况下,希望比漫画更丰富,我就会想吃烤肠的有趣的花式方法。

澎湃新闻:许多电影立项的时候,会考虑核心受众,但中国大陆的主力观众年轻人,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有没有担心过他们对这样的题材难以引起共鸣?

郑芬芬:从我创作的角度来讲,我没有担心过,只要故事好,即便是独生子女看了,也会让他们感受另外一种生活。那有兄弟姐妹的就更不用说了。

以制片方来讲,或者以电影市场来讲,有过会不会没有共鸣的担心。但我觉得,电影就是要有不同的故事类型,我后来看了很多观众的反应,独生子女看了电影之后会希望有一个哥哥,被片子里的故事打动了。我觉得不用去担心受众问题,好的电影就是会让大家有共鸣。

澎湃新闻:独生子女其实会有自私的部分,你自己觉得,有兄弟姐妹的成长和独自长大有什么样的不同?

郑芬芬:有兄弟姐妹的人会比较懂得分享。在他们的生活习惯里,他们非常清楚,很多东西不是自己可以独自占有的,并且要懂得去照顾别人。但是独生子女往往会得到所有的宠爱,在生活料理上,对别人的关心就会比较缺乏。但也不是绝对的,毕竟有些独生子女还是有比较多的表兄弟,还是要看生活环境,比较偏向于一个人长大的话,就会有孤单的感觉,不懂得和旁边的人分享。

澎湃新闻:单纯讲述兄妹情感的电影其实不多见,怎么把控整个故事的走向脉络?

郑芬芬:我并没有参考任何一个片子,因为没有片子是专门讲兄妹故事的。但是国外有很多,像韩国、日本有很多,比如最近《小偷家族》的导演是枝裕和,之前拍过讲姐妹情的《海街日记》,只是在大陆比较少。可能因为我自己对于这样的情感蛮熟悉的,所以在创作的时候没有觉得有很大的阻碍,把故事说好就行了,把片子类型化也更能让观众进入情境。

《快把我哥带走》剧照

青春期有很多事情可以发生

澎湃新闻:这里面有个奇幻化的设定,但是又很追求生活中细节的真实感,这两者之间的平衡会有哪些挑战?

郑芬芬:为了让观众信服这些奇幻的东西,所以在整体的影像风格上,我采用比较明亮的、带一点奇幻色彩的方式。比如他们住的地方、跑过的街景,我都会用比较朋克风的感觉去搭建一下,包括他们里面的餐厅是海盗船,在生活细节上写实,但在影像风格上一点点建立比较奇幻风格的感觉。

澎湃新闻:虽然是兄妹情,但这个片子的主题在讲成长,在构建两个孩子的成长路径上有什么不一样?

郑芬芬:这部片子是从妹妹的视角出发的,最大的成长是在妹妹身上,她从讨厌哥哥到发现哥哥的好,最后希望哥哥过得好,就等于是有妹妹时秒(张子枫 饰)自己的成长历程,懂得怎么去了解别人、照顾别人、关怀别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长历程,也是我希望带给观众的。

一开始,她可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后来哥哥走了,反而给她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而妙妙(赵今麦 饰)和哥哥的相处就不一样,妙妙和时秒是完全不同的人,妙妙就会觉得哥哥对她的好是很棒的。这也对照了青春期不同个性的人。

澎湃新闻:网上有一些观众反馈,感觉为了造成反转,前期哥哥有点使劲的“坏”?

郑芬芬:有这种感觉的人,可能没有兄弟姐妹,没有经历过小孩的那种肆无忌惮,成长之后就忘却的。我觉得我已经算很客气的,还有很多朋友跟我说,他们小时候互怼、互整的方式,比我在电影里呈现的还要夸张。

澎湃新闻:以前,青春片其实有点被早恋框住了,一度产生了一些令人反感的桥段,你怎么看待青春片这个类型?

郑芬芬:我一直觉得,大家都误会青春片了,像早恋什么的,都是属于青春爱情片,但是青春期可以发生的事情非常多,那个阶段的小孩子在意的东西也会非常多。我觉得只是故事题材取向的问题,就是刚好有一段时间,青春片的关注点在爱情这一块。这部片子其实在讲青春家庭篇,青春期的孩子面临家庭的问题、父母离异的问题。当然,青春片也可以是青春动作片、青春科幻片等等。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想法,只是在故事题材取舍的时候不一样。

《快把我哥带走》剧照

找对了演员,不用流量也可以

澎湃新闻:这次的演员选择是什么样的过程,尤其是男性演员,应该推荐了更有流量的“小鲜肉”,为什么选了现在这两位?

郑芬芬:我们一开始就确定,一定要符合演员本身的年龄,不能刻意扮嫩。现在市场上那些有流量的“鲜肉”,其实年龄还是偏大。演员上一开始先定的张子枫,我看过她的《唐山大地震》和《唐人街探案》,就觉得她是很适合的演员,之后我们再根据妹妹,去找和她相配的哥哥,两个人之间的兄妹感,是考虑的第一要素,而不是人气或者帅气。彭昱畅虽然没有太大的知名度,但看得出很有潜力。事实也证明如此。

澎湃新闻:这是你第一次跟大陆的电影工业合作,相比台湾文艺片的个人表达,和大陆商业电影公司的出品方合作,在创作时获得了哪些新的经验和体验?是会考虑观众和票房更多吗?

郑芬芬:本来我就已经设定好,用比较欢快的手法去拍摄,有考虑到观众的接受度。加上万达比较尊重主创,也尊重我的很多想法,这次合作很愉快。因为是万达出品,大家自然就会比较有信心,你再和所有主创、演员去谈,都会比较顺利。在整个拍片的过程中,大家都比较有底气。知道这个项目会在一个比较有保障的情况下进行。

澎湃新闻:距离上一部电影上映已七年之久了,算是蛰伏多年,换了另一种姿态出来拍电影,也收获了迄今为止最高的票房,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对你导演生涯的意义?

郑芬芬:虽然我中间这么多年没有作品出现,但我一直在忙,很多案子没有开拍成功。在大陆没有开拍成功,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演员。在《听说》之后,很多人来找我拍片,都觉得好棒啊,把三个没有名气的演员组合起来,拍出那么好看的片子,觉得我眼光很好。但我如果用同样的模式在大陆找名气没那么高的演员的时候,投资方都没有信心了,这是我当时觉得很矛盾的地方。你们都觉得我能组合演员,但当我要组合的时候,你们却因为名气不够高而没有信心。这几年我一直都在筹备各种项目,但因为没有演员,后来就没有开拍成。这里真的要谢谢万达,让我用两个流量没有那么高的演员来做这个片子。这就再次证明,只要故事好,再加上适合的演员,适合的角色,适合表现方式,还是能够吸引观众去看的,而不是要靠流量。

《快把我哥带走》剧照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