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莫把宫斗剧当作成功学宝典

王旭明/环球时报
2018-08-25 20:39
舆论场 >
字号

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  视觉中国 资料图

从《金枝欲孽》到《美人心计》,再从网络小说改编而走上银屏的《甄嬛传》《延禧攻略》,宫斗剧成为电视剧中的一个品种,其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半文半白的艺术语言,以及靓男美女的演绎都引人关注,被很多年轻人追捧。如果仅当做娱乐看看也就罢了,但现在还有不少青年人,将其中的情节引申到当下社会,甚至从中总结出“职场晋升指南”,这就显得极为荒谬了。

中国有几千年文明史,其中涉及宫廷内容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宫廷内部,君臣关系、臣臣关系,以及后宫佳丽之间的各种争斗,既有丰富的社会学和历史学内涵,也是人际伦理关系的折射。文艺工作者把这样颇为精彩的内容搬到舞台上和荧屏中,并不难理解。问题是,文艺工作者该以怎样的视角来反映这些宫廷轶事。

我以为,宫斗剧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为代表。它们有一定的历史事实,文艺工作者通过对政权更迭和皇室斗争等情节的艺术创造,来表现出比较宏大的时代主题。这对我们今天的为人处世乃至执政理政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可以称之为“正剧”。另一类则是以《甄嬛传》《延禧攻略》为代表,基本上没有史实依据,主要人物和情节均为作者虚构,这类电视剧因其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具有张力的矛盾冲突而吸引观众,尤其是吸引年轻观众的眼球,我们可以称之为“戏说”。

其实,围绕宫斗剧,不管是正剧还是戏说,我都期待文艺工作者能够通过这些电视剧来引导公众思考历史与未来,唤起内心的正义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舞台上和荧屏中,高品质的宫斗剧较少,而类似《延禧攻略》这一类的较多。由此造成一些青年人盲目地以剧中的情节和人物来比照当今社会,尤其是职场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简单的比照,不仅对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不利,甚至还会误导青少年走偏锋和极端。

应当指出,一方面有些宫斗剧虽然瞎编乱造,但也确实与现实社会的某些方面切合,故而赢得青年人的青睐。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大国,一些封建思维观念至今也还有生命力,再加上当代社会工作节奏快、人心和人性更趋于浮躁,青年人在迷茫中将不知不觉地将一些宫斗剧当作职场宝典也就不足为怪了。于是,在社交网络中,出现很多相应的文章或帖子,通过宫斗剧的剧情来向读者介绍如何斗狠、如何在职场中进行角力、如何上位等,使得本来平常普通的办公室被想象为充满了权力斗争的场所。

总之,我希望无论是文艺工作者,还是文艺作品把关者,都应该有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避免宫斗剧过多、过滥、情节过于离谱,在有意无意之间使青年人把宫斗剧当作职场宝典。与此同时,我们的青年人也应擦亮眼睛,不要把此当作成功学,耽误影响自己的前程。

宫斗剧说到底,不过是“剧”而已,它代表不了现实。

(作者是北京学者、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原题为《王旭明:莫把宫斗剧当作成功学宝典》)

    责任编辑:蒋晨锐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