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什么莫言、王安忆、毕飞宇都在读米兰·昆德拉?

2023-07-14 17: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据法国媒体报道,作家米兰·昆德拉于当地时间7月11日在家中去世。这位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终年94岁。

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备受人们喜爱的作品,如作品《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超过30多个国家出版。

有人说,他是这个世界上,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家之一。

同时他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学青年,如莫言、王安忆、毕飞宇、李欧芃等都受到其影响。

作家莫言曾说“我只看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告别圆舞曲》,很喜欢。跟拉美、美国作家不太一样。他的小说中的讽刺有一点儿像黑色幽默,又不完全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昆德拉的小说在结构上也很有特点,除了情节故事还穿插了大量议论,可以说没有议论就没有昆德拉。其中很多议论精辟、深刻,表现出昆德拉与众不同的思考。”

作家王安忆说过:我最喜欢米兰·昆德拉早期作品《玩笑》,里面有一种女性才有的痛苦而温暖的情感。在世界的男作家里面,只有昆德拉才具备了这样的柔情和矛盾。没有哪个作家像昆德拉那样做了对个体的感情的关怀,这些都会让人感到温暖,这也是昆德拉的文学价值之一。

法语翻译家,作家,评论家余中先这样说道:“在世界走向多边化,文化也趋向于多样化的当今社会,我们更能在昆德拉的作品中读到一种文学模式上自由表达的小小声音。而这小小的声音,则体现出了昆德拉那独特的也富有普遍意义的审美价值。”

作家毕飞宇这样写道:“……我看见了一个洞明世事的老人,在他听见命运之神敲门的时候,他拉开了他的大门,满腔的无奈与悲愤,他对命运之神大声说:'别问我!我什么都不知道!'无知,是愤怒的方式,是悲悯的一声叹息,是不可调和的压抑性沉默。然而,绝不是'难得糊涂'。”

法语翻译家,学者王东亮说,阅读昆德拉是愉快并且益智的,他通常能使读者大开眼界,层层剥离出我们惯常熟视无睹的某些事物的真相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阅读昆德拉同样是令人难堪的,他总是无情透视着生命的本质、人性的本质,让读者不得不直面自身的存在,无路可逃。

法语翻译家,作家,评论家许钧这样评论:“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们会发现有一个重大的问题摆在每一位读者面前:我们的世界到底是两元对立的,还是多元共存的?对昆德拉而言,小说是拓展人的存在的可能,而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昆德拉揭示了对立两元所产生的必然境遇。我们要走出对立的两元,去寻找,去开拓每个人生存的可能性。爱情如此,生活如此,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法语翻译家,学者董强认为,作为现代小说,昆德拉的作品价值还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他强调个体,强调人的感知,他作品中的人物不管是做什么的,都有自己的血和肉。

作家Btr认为历史会重演,而某些经典文学作品会像牛扒一样经历一个“熟成”的过程,就好像《堂吉诃德》变成皮埃尔·梅纳尔的《吉诃德》一样。在2020年代重读昆德拉会有类似的体验,因为他写的从来不只是特定时空下的故事,而始终在揭示历史的洪流之下“存在”尚未显现的面向,以及生命中可以庆祝的那些“无意义”之轻。重读昆德拉,你也许会感叹,荒诞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

为什么大家都在读米兰·昆德拉?

因为米兰·昆德拉如同一面镜子

映照着当代人的困境

在他的作品中

触及到了很多极具讨论价值的问题

而他的作品里不提供答案

这给了我们一种审慎的安全距离

如果你迷恋“人间不值得”,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人群中孤独的“局外人”,

如果你遭遇背叛,

如果你正在遭遇内卷之苦......

那么从他的书中,你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一切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均将在昆德拉的文学世界中多面呈现。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编辑丨廖茹画

实习生丨江翼鹏、曾顺航

原标题:《为什么莫言、王安忆、毕飞宇都在读米兰·昆德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