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牛占龙悬疑推理小说《蝉影》推出:探索中国悬疑小说的写作新范式

2023-07-30 13: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蝉影》牛占龙/著,作家出版社2023年5月版

作家牛占龙新近推出的悬疑小说《蝉影》,以悬疑推理的形式讲述了一串连环凶杀案,揭示了因高考被接连七年“偷换人生”而引发的桩桩悲剧,作品在悬疑迭生的侦查与反侦查中,洞察社会、探微人性。小说在首版推出后两个月就实现了加印。日前,牛占龙与《收获》杂志副主编钟红明、上海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中心硕士生导师汪雨萌、作家出版社副编审向萍展开对谈,探讨悬疑推理小说的阅读与写作,类型小说与严肃文学的勾连,中国悬疑推理小说的特色、流变与探索等话题。

探索中国悬疑小说的写作新范式

《蝉影》借鉴了侦探、悬疑、推理等类型小说的手法,山重水复又柳暗花明,大开大合又绵针密线,在对社会生活复杂性的反映中透露了作者对现实主义的思考。现实主义的向度无疑增加了作品作为类型小说的分量,在主人公范前山、杜秋等人物身上呈现的个体的成长又让人从作品中感受到温良与希望。作品的文化价值和展示的人性深度也在抽丝剥茧中不断深入。

在钟红明看来,《蝉影》的难得之处不仅在于扣人心弦的情节强有力地吸引着阅读,更在于作品在引领读者抽丝剥茧追索案件真凶、真相和结局的同时,将关注点移至凶案之“果”背后的“因”,探寻存在于心理、人性和社会的“因”。小说所揭示的人物的动机由此显得重要,因为它反映的是作家对现实的把握能力。同样,这其中人物做出的选择、又是否有所成长,也成为引领读者阅读的重要因素。

《蝉影》中多次提及经典推理作家雷蒙德·钱德勒的作品《漫长的告别》,而杜秋在办案遇到困境时经常独自静处于自己的书房,并不时从阅读中获得破案灵感。牛占龙说自己为杜秋设置这样的“戏份”是想表达两重敬意,一是针对阅读,他认为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人的感情,让人求甚解,还对人的力量有所加持;同时,《蝉影》也是向《漫长的告别》及雷蒙德·钱德勒致敬,致敬纯文学与类型小说的完美结合。《蝉影》也正是想在类型文学与纯文学之间做一种融合。

悬疑小说的叙事结构,关键当然在于悬疑、反转。汪雨萌认为,刑侦悬疑推理小说最难的就是人物密线的隐藏,必须把最真实的部分留到最后,很多地方明明自己已有直觉的判断,却还忍不住继续读下去,读到最后,结果在情理之中、符合逻辑,又出乎意料、给人以新奇感,这大概要归功于小说严密推理的魅力。她提及创意写作针对类型化写作如悬疑、推理、刑侦等具体类别会有不同的指导用书,基于成规研究成果的指导具体而精准,比如什么节点、篇幅处,需要引入什么人物、情节等,但是如果作者完全遵从这种成规指导,那么创作者的个性、能动性会大打折扣,作品也容易呈现同质化倾向,这就需要作家跳脱出这种范式。而牛占龙创作悬疑小说的方法是进行兼类、跨类,也就是于每一种类别中抓取一定的元素,再综合起来,化用、兼用、融合,在不断探究中使得小说的主题不断深入。

雷蒙德·钱德勒《漫长的告别》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不乏传统公案小说如《包公案》《狄公案》等,它们和西方侦探推理小说有着相似的外壳。晚清以来,随着《福尔摩斯探案集》等西方侦探推理小说的译介,中国出现了程小青《霍桑探案选》等作品,带有模仿学习的痕迹。近一二十年来,何家弘、紫金陈、蔡俊、秦明等人的创作呈现了新的面貌,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式悬疑推理小说经历了从模仿到独立的发展过程。阅读世界经典悬疑小说,显然也是许多中国作者的必由之路。牛占龙藏书五万多册,其中悬疑推理题材类就有两万余册,他表示,阅读世界经典悬疑推理小说,本质上是为了学习逻辑技巧,不致因为作者随意的一笔,小说就走向了崩坏,但其故事内核,却是要写出中国式的悬疑。这也是他们这一代作家的任务。

钟红明提及一位学者的看法:目前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差距,更多是体现在类型文学而非纯文学上。关于悬疑推理小说的中国范式问题,她认为,用中文写作,内容涉及的社会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背景、人们对于现实的态度、对人性的判断等都不可避免地自带中国特色,但如何写出中国悬疑小说的经典之作,还需要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以及更巧妙的融合,因为他们最终要写的是中国式的小说,目前来说,中国的悬疑小说写作者们还有很大的创作余地。

原标题:《牛占龙悬疑推理小说《蝉影》推出:探索中国悬疑小说的写作新范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