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回首之间,霓裳魅影

2023-07-31 0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亦鸣Yiming 

1

横幅标牌上的弧形“SHANGHAI LOW”字母掩映在西式建筑和其他招牌之间,迎来送往川流不息的老爷车和人流。这是展览“上海楼”入口的大幅黑白照片,一瞬间将人们引入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华人餐饮和夜总会文化。

在那个年代,“上海”并非是地理名称,而是异域情调的代称,让人联想到美丽的东方情韵和脸孔。作为“他者”文化的表征字符,“上海楼”脱离了原有文化语境,原语文本失去了被表述的可能性,抵达了新的文化系统,它代表了华人文化返照于美国文化的透镜所呈现的面目。

如果你刚刚在上海楼吃过粤菜,接着可以去紫禁城夜总会看第一场表演,去大观天台看第二场,再去上海俱乐部看第三场……你的脚步穿梭于其间,饕餮美食和莺歌燕舞紧锣密鼓,你所见证和参与的是那个时代华人在异国他乡所建立起的欣欣向荣的文化景观和身份认同。

展览的空间设计就依循了在当年的客人在不同空间内游走和观赏的形式,华人女性照片墙和播放着四部短片的液晶屏幕被分隔开,炫目旖旎的眉目和姿态、遁入历史的讲述和细碎的生活片段,交替占据了观者的视觉和听觉。

展厅里响起爽朗的女声,语速快捷,仿佛是被一种热情所推动着,讲述关于展览的前来过往。她是杨圆圆。展览中的这一切都来自于她从2018年开始在美国的研究、探索和记录。

2

那年四月,杨圆圆受到亚洲文化协会的邀请,去往美国进行长达半年的驻地计划。她埋首于故纸堆,开始研究二十世纪华裔群体的粤剧、电影和夜总会文化,并聚焦曾活跃于这些场景中的女性群体。

一开始吸引她的是美籍华裔女性先锋电影人伍锦霞,这位悍勇的香港首位女导演将强盛的生命能量投入到电影当中,一生奔波于中美之间,执导了11部电影,创造了多个“第一”。她穿男装,庇护亲友,也曾经从事餐饮业和戏院的经营,始终以弄潮儿的姿态树立了女性自由和个性的标杆。在她逝世半个世纪之后,杨圆圆追随这位先辈的生活线索,穿越美国、古巴和香港,继而投入到其他海外华裔电影人、歌者、舞者和表演艺术家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之中。

“我以前不太愿意随便说命运、缘分这些事情,但有时候我觉得,是不是有种东西在冥冥之中把你牵引着,遇到一个人,然后一件事把你带到另一件事。”回想这一路,杨圆圆莞尔。从纽约到旧金山中国城的这半年中,文献资料当中沉睡着的故事,慢慢浮现出活生生的人物面影,她迫切地想要亲眼见到那些仍然活跃的舞者。

在等候去拉斯维加斯的航班之时,杨圆圆通过媒体试图联系都板街舞团的创立者方美仙(Cynthia Yee),对方却回复她自己正要去拉斯维加斯演出,于是,两人在那里的艳舞大会相遇,她也偶遇了文献中转述的92岁舞者柯比·余(Coby Yee),她是旧金山紫禁城夜总会的最后一任老板娘。当时,她一席盛装,正准备参加彩排,面对这位充满感染力和生命力的老人,杨圆圆感到不可思议,只想追着她聊更多。“我当时就被她完全迷住了。” 自然而然地,她端起相机,力图记录这些舞者的风采。

事情的后续发展则顺水推舟。6月,她从拉斯维加斯来到旧金山,并采访了柯比。8月,她回到旧金山第一次走进柯比的家门。在她家中,她第一次看到比她小近20岁的男友史蒂芬(Stephen)的拼贴画,琳琅满目的画面展现了柯比绵延了几十年自信而独立的风姿和品格,也从中流露史蒂芬的用心,这也让她感到非常震惊。“本来我的注意力都放在柯比身上,但从那天开始,我关注他们之间的感情线索。”

以舞者和历史资料为线索,杨圆圆不断遇到其他亲历历史的人们,故事碎片纷至沓来:从上海迁徙到旧金山的曾经的模特和舞者,讲述唐人街鬼魂故事的夜总会舞者,曾经经历过剧院繁华过往的戏迷,讲述了戏院照片背后掌故的收藏家……这些讲述在她心中闪亮成为一朵朵火花,成为之后独立影像的素材,于是就有了展览现场播出的短片《中国城轶事》(Tales of Chinatown)、《上海来的女人》(Lady from Shanghai)和《交错剧场:紫禁城夜总会的一夜》(One Night in Forbidden City)。

3

听说杨圆圆去过古巴中国城,并且即将再去,方美仙说:“天呐,如果你要再去的话,我能不能跟你一起去?“我当时就觉得,天呐,如果你要跟我一起去,那我要给你安排一场演出啊。后来雪球越滚越大,变成16个人跟我一起去了。”9月,杨圆圆和8月在纽约的电影工作坊上认识的工作搭档、摄像指导卡罗·那瑟斯(Carlo Nasisse)带领浩浩荡荡的队伍前往古巴。

等到他们一起旅行相处之后,关系变得更为亲密,她意识到:“它必须是一部纪录片,没有任何一种媒介可以以更好的方式讲这个故事。” 第一天开机之后,晚上杨圆圆打开电脑看素材,直到这时,第一次亲眼看见那些画面,她才确信:“我可以拍电影,我可以看到那个世界了。”

在哈瓦那,柯比和史蒂芬每天晚上都要出门跳舞,杨圆圆和卡罗不放心,就一路和他们形影不离。四人经常一起喝酒、闲逛,他们之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有一天晚上,史蒂芬在他们耳边扯着嗓子,用试图盖过音乐声的嗓门,大喊种种精彩的故事。一个闪念:“我觉得这些故事已经让我看到一部电影的诞生。”和卡罗讨论之后,她决定要拍摄一部关于柯比和史蒂芬的感情的短片。

《相爱的柯比与史蒂芬》(Coby&Stephen are in love)就是这些似乎不经意的片刻酝酿的产物。这对忘年恋人之间自然而琐碎的生活片段呈现在镜头之中,柯比为自己和史蒂芬设计服装,史蒂芬则为柯比整理过去的档案,他们不流连于过去,而是专注于当下的果决,细碎的互动情意绵绵。“我更希望这个片子能够呈现出他们自然的生活状态。你观察这两个人,你不知道他们过去是谁,你也不知道他们关系是怎么样,但观察他们一天、两天、三天,很多东西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体现出来。”

镜头注视拍摄对象的距离,也就是拍摄对象与创作者彼此内心之间的距离。拍摄纪录片的基础在于他们之间的信任,让拍摄对象能够在镜头面前自然地做自己,表现出亲密的片刻。“我在剪辑的时候,都落泪过两次,因为看到史帝芬在最后谈到,这部电影其实不仅仅是关于他们,而是关于我们之间的一个连接。他说,如果有一天我去世了,但是我们的影像能被一直留在这部电影里,而所有这一切魔力的发生是因为你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眼睛看着摄像机,同时他也看了我们两个人眼睛的方向,我就觉得那个时刻是非常珍贵的。”

在拍摄《上海来的女人》时,杨圆圆身兼摄像和导演独自面对78岁的拍摄对象,白天拍完了之后,她邀请她晚上留宿,和她继续聊聊。“她一个人也挺寂寞的,想多跟我聊聊,她也不介意我拍。如果我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一切,不可能有这种经历,这只会在不同年龄的两个女人之间发生。”

4

到了2019年,杨圆圆慢慢意识到,她希望就着带领舞团表演的经历拍摄一个长片,这16位成员就是核心拍摄对象。但她没有任何资金支持,卡罗也没有时间继续当她的搭档。但她却直觉自己不能再等,用存款买了设备。“我真的非常喜欢她们,我当时就觉得我只想立刻去到她们身边,把片子拍了。”促使她下定决心的是一桩生死攸关的体验。

那年一月,杨圆圆的父亲去世了。“我就觉得我不想再错过人生中特别重要的东西了。”

五月到八月,她身兼摄像、录音和导演在美国跟随这个群体拍摄,辗转旧金山、夏威夷和拉斯维加斯。她的身影也不断在镜头中出现,她是旁观的记录者,也是参与者。“我跟她们一起旅行,彼此陪伴走进一个个新世界。”九月,她应外滩美术馆之邀,带领她们来上海表演。“其实表演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段旅途中所发生的、所经历的本身。”她原计划于今年去美国补拍一些素材,却意外遭遇了全球疫情,重新掂量手中超过三百小时的素材,她觉得这已经足以剪辑成为一个完整的长片。“还好去年任性地做了所有决定,完全没有任何后悔。”

从美国,到古巴,到中国的旅程,就构成了长片《女人世界》的脉络。这部电影是对伍锦霞生前所拍同名电影的致敬,这部早已遗失的电影记录了36位从事不同职业的女性的故事,包括医生、律师、科员和舞女等等,可惜它成为了历史的一方空白。杨圆圆的《女人世界》主体结构是一个公路片,但是它不仅仅呈现这群女人当下的旅程,也是20世纪华人影像的发展史,而故事的主线是杨圆圆作为年轻导演和70岁到90岁的美国华人女性所组成的老年歌舞团之间的故事。目前该影片还在后期制作之中。

在与这些华人女性的相处中,杨圆圆追问自己和她们同样作为华人所具备的关联。“当下的世界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中美关系等等,全世界范围内的群体和文化之间存在割裂,令人难过的事情正在发生。但我更愿意去考虑我们之间的关联,曾经我们就是彼此。我希望这个电影搭建一个友谊的桥梁,跨越地域和时间的区隔。”

5

对移民的关注,可以追溯到杨圆圆在英国上大学攻读摄影专业的时候。她对英国的华人移民感兴趣,拍摄了一些在中餐厅工作的华人,这种关注延续至今。“希望能站在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自身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身份。”

从摄影到电影,杨圆圆却认为自己一直在同一条脉络上行进。每次开始一个新项目的时候,她就如同是一名探险者,试图走进一个原本感到陌生的世界,研究就像是一个造地图的过程。从大连日本移民,到重庆消失的街道,她所面对的往往是一段几乎被遗忘的历史。它们的时间范围在20世纪左右,也就是摄影诞生、这个世界可以被影像记录下来之后。这些历史的共性在于,它关乎的都是人的迁徙如何导致了一个地方形成了一种当地文化,而当地的文化如何逐渐渗透,成就了现在的我们。

“我一直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一直拿着相机,来提取来自现实世界的切片,切片就是照片,而摄像机拍下来的东西更像是时空胶囊,它包含来自一段时空的连贯的视觉与声音。视觉表达是当我终于进到这个世界之后,我使用的工具,这意味着我怎么把我在这个世界中获得的体验与外界交流。” 而旧金山华人女性这个项目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受访者是在场的,并且与她发生了亲切的联系,她成为了舞台的一部分。

她的投入感还体现在纪录片所使用的音乐之上。音乐对她而言是近乎于生命的存在,青春期时期对摇滚乐的沉迷,造就了她成为一个自由而独立的创作者的渴望。音乐在影片中的呈现,也就意味着导演本人丰富情感的流露,而这在过往作品中是间接的。“这一次我觉得我更全方位地、更坦诚地把自己投入在了作品里。”

杨圆圆认为,自己过往的作品都具有很强的电影性。她既感兴趣拍电影,也喜欢当代艺术领域中可供探索的更模糊、更实验的方向。她让两种方式并存在自己的创作之中,服务于故事的讲述,因此拍摄电影本身则是一种亲切的回归。

6

对遗落的历史的关注,对于见证了城市化进程的北京人来说,本就根植于血液之中。2012年,杨圆圆开始了项目《中间地带》,拍摄了购物中心、溜冰场和火车站等不能和人产生强烈的情感连接、却又在时间中占据了位置的地点,以此作为改革开放和与全球化接轨时期的时代记录。位于北京西郊的永定河在2011年到2012年被注水成为观景河道的过程和2013年五环外即将拆迁的老办公楼也被定格在她的镜头里,并被纳入空间实践之中,作为反映城郊变迁的一个切面。

艺术的实践和回忆一道,加入了关于老北京回忆的构建。“我觉得,我们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才能一步步更清晰地去理解我们小时候想的很多东西。当时留下的回忆是一方面,但是在之后的许多年里,伴随着我们的学习和对自身的了解,和那个记忆再形成关系,这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要用画面去形容对老北京的乡愁,她说,那应该是,在胡同的清晨,灰白色的空气中氤氲着一种雾。那种气息正近似于电影《城南旧事》中古朴敦厚的一砖一瓦,或者是窦唯的摇滚乐中悠扬而不羁的旋律。沉浸在这些影像和音乐中,她才感到回到了自己曾经生活过的那个老北京,也就是遁入历史灰色地带的过往。

说到这里,杨圆圆说,作家一生中写了许多故事,而这所有故事最终只形成了一个作品。而她自己也正在这个过程中。丝丝缕缕的线索在她的研究和行走之间逐渐埋下,她抓住其中几个线头,把它们创作成为电影、摄影作品或者展览,乃至于其他形式的意义或情感的凝结。而其他的,则成为种子,默默在她的精神轨迹中等待生长、发芽,最终助力于同一个叙事的生长。

写于2020年11月

原标题:《回首之间,霓裳魅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