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是哪一种梧桐?

2024-04-24 10: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上海有60多种行道树,在中心城区,法国梧桐是当仁不让的“网红”。关于梧桐,它不仅为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而且还有不少的文化意涵。

《吕氏春秋》中有个“桐叶封弟”的典故。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由于他年龄很小,就由周武王之弟、周成王的叔叔周公代理朝政。

周公尽心辅佐周成王,使王权得以巩固,社会得以发展。有一天,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和周成王一起玩耍,周成王随手摘了一片梧桐树叶,送给叔虞,并随口说道:“我把树叶作为信物,封赐给你。”

叔虞接过树叶后,非常高兴,随后将这件事告诉了周公。周公认为,天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件事如果真的如此,那就非同小可了。

周公去询问周成王。周成王说,他只不过是和弟弟开个玩笑罢了。周公听后严肃地说:“天子无戏言,出口成宪,并且史书记载,乐师歌颂,士人称道,哪能随便说说?”

周成王认为言之有理,就认可了这件事,把叔虞封于唐。后来,叔虞的儿子把国都迁到晋水的岸边,改唐为晋。这就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由来。

提起梧桐树,就想起“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之语。在中国北方民间和古代汉语中,梧桐树一般泛指泡桐树。

泡桐树非常容易感染一种丛叶病毒,感染后会长出非常密集的细小枝叶。冬季叶片脱落后,很像鸟巢。古人对这种天然形成的东西充满崇拜,以为是“凤巢”,因而认为梧桐树可以长出凤凰的巢穴,并吸引凤凰前来居住。

后来,用此语比喻只要创造了好的环境和条件,就能引来优秀人才和投资项目。

《诗经·大雅·卷阿》中有一段为“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意思是说,凤凰鸣叫示吉祥,停在那边高山岗。高岗上面生梧桐,面向东方迎朝阳。枝叶茂盛郁苍苍,凤凰和鸣声悠扬。

这是一首歌颂周王的诗歌,以凤凰比周王,以百鸟比贤臣。诗人以凤凰展翅高飞,百鸟紧紧相随,比喻贤臣对周王的拥戴。然后以高冈梧桐郁郁苍苍,朝阳鸣凤婉转悠扬,渲染出一种君臣相得的和谐氛围。

古语中还常用到“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这句话,指优秀的禽鸟会选择理想的树木作为自己栖息的地方,优秀的臣子会选择贤明的君主来成就功名事业。

这句话出自《左传·哀公十一年》,孔子周游列国,看到卫国政治腐败,自己得不到重用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决定离开。

卫国的当权者孔文子准备出征,想听听孔子的意见。孔子说自己只懂得礼仪,不懂得打仗,并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后来演变成上述之语。

在庄子《秋水》篇中,有一则“惠子相梁”的典故。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来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

惠子听后恐慌起来,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去看望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此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的老鼠,鹓雏刚巧从空中飞过,鹞鹰抬头看着鹓雏,发出一声怒气,‘吓!’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叱我吗?”

通过这段话,庄子表明自己高洁远大的志向,让惠子等人不以己之心度高尚君子之腹,揭示的道理非常深刻。

梧桐树长势良好,可高达二三十米,犹如临风仙子,有种飘逸的美感。

它的枝干坚韧而轻柔,木质细腻,声音清脆,是制作古乐器的好材料。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说,即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

其中,焦尾琴即以桐木制作。相传,东汉晚期名臣蔡邕,性格耿直诚实,因总是对汉灵帝直言相谏,引起汉灵帝的不满,加上汉灵帝身边宦官进谗言,使蔡邕的处境越来越危险。

于是,蔡邕从水路逃出了京城,远远去到吴地,隐居了起来。蔡邕通晓音律,精通古典,尤擅弹琴,对琴很有研究,关于琴的选材、制作、调音,他都有一套精辟独到的见解。

隐居吴地时,蔡邕常常抚琴,借琴声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反遭迫害的悲愤之情。有一天,蔡邕坐在房里抚琴长叹,女房东在隔壁的灶间烧火做饭,她将木柴塞进灶膛里,火星乱迸,木柴被烧得噼里啪啦响。

忽然,蔡邕听到隔壁传来一阵清脆的爆裂声,不由得心中一惊,抬头竖起耳朵细细再听,大叫一声“不好”,跳起来就往灶间跑。

来到炉灶边,蔡邕顾不得燃烧的火势,伸手就将那块刚塞进灶膛当柴烧的桐木拽了出来,大声喊道:“快别烧了,别烧了,这可是一块做琴的难得一见的好材料啊!”虽然蔡邕的手被烧伤了,但他也不觉得疼,惊喜地对着桐木又吹又摸。好在抢救及时,桐木还很完整。

蔡邕将它买了下来,然后精雕细刻,费尽心血,终于将这块桐木做成了一张琴。这张琴弹奏起来音色美妙绝伦,盖世无双。因为琴尾有烧焦的痕迹,所以人们就称它“焦尾琴”。

后世有联曰:“灵帝无珠走良将,焦桐有幸裁名琴。”唐代张祜有诗曰:“焦桐弹罢丝自绝,漠漠暗魂愁夜月。”

梧桐是一种很有灵性的植物,秋天落叶早,水土和气温发生变化时,往往会烂根或落叶。

西汉刘安在《淮南子·说山训》中说:“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之后,出现了“一叶知秋”之说。据说宋朝在立秋这一天,会把盆栽的梧桐移到大殿,等到立秋时节一到,就有掌管天文气象的官员报时,梧桐则会应声落下一两片,以表示“一叶知秋”。

后来,用此语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战国末年,有一位住在深山里的隐士,名叫天机子。他在家附近开垦了一块小田地,自给自足,很少下山。

有一天,一位叫赵政的赵国贵族跑到山上游玩,听人说到这座山上有个隐士,就前来察看。赵政和天机子在谈论过程中,发现他虽然很少下山,却知道天下大事,还能够推测未来将会发生的事情。

赵政不禁好奇地问:“先生不用下山,却能知道天下事,莫非先生是神仙,或通晓厉害的占卜之术?”

只见天机子哈哈大笑说:“我既不是神仙,也不懂占卜,只是会从细微的迹象中推敲出事情后续的发展和结果,如同我们看到树叶落下,就知道秋天来临了,天气会越来越冷。我看到秦国灭了韩国,就知道赵国也难以保全了。先生听我一句劝,不要回国,在这儿住下吧!”

不久,秦国果然灭了赵国,又陆陆续续灭了其他国家。

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任齐国丞相四十多年,帮助齐桓公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齐国国强民富,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管子·权修》中提到管仲的人才观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希望当年有所收获,就种谷物;希望十年有所收获,就栽树木;希望终身有所受益,就培养人才。因为播下种子,一年能够有所收获的是谷物;播下种子,十年能够有所收获的是树木;播下种子,百年才能收到效益的是人才。

如果我培养了人才,他就会像神灵一样发挥作用,处理事情如同神明一般,这是君王称霸天下的必由之路。

后来就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十分不容易,也寓意着国家、民族、家庭只有做好人的培育,才能得以延续、繁衍、传承。

*本文节选自《文史趣思(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