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至少8家上市公司公告“踩雷”中融信托,标普称“传染风险可控”

澎湃新闻记者 王蕙蓉
2023-08-22 21:31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随着近期又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风险提示公告,“踩雷”中融信托逾期产品的上市公司增至8家。这些逾期的信托产品的期限为3个月、12个月、24个月不等,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6%-7.2%,不少上市公司是在今年买入相关信托产品的,有的上市公司为滚存投资。

8月22日,杭州微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微光股份,002801.SZ)发布公告称,5月22日,公司购买了中融信托发行的中融-汇聚金1号货币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中融-汇聚金1号”)产品,金额为5000万元,到期日为8月21日,截至披露日尚未收到该信托产品本金及投资收益。

8月22日,无锡安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安邦电气,870123.NQ)发布公告称,5月18日,公司购买了中融信托发行的中融-圆融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中融-圆融1号”)产品,金额为500万元,到期日为8月17日,预计年化收益率5.6%,截至披露日尚未收到本金及投资收益。

8月21日,杭州先锋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先锋电子,002767.SZ)发布公告称,2022年8月15日至8月17日,公司分别使用闲置自有资金3000万元、2000万元购买了中融-裕嘉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中融-裕嘉1号”)中融-汇聚金1号信托产品,截至披露日尚未收到前述两个信托计划的本金及投资收益。其中,中融-汇聚金1号产品期限为2022年8月17日至2023年8月17日,预期年化收益率6.1%;中融-裕嘉1号产品期限为2022年8月17日至2023年8月17日,预期年化收益率7.2%。

8月18日,金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房能源,001210.SZ)发布公告称,5月19日,公司购买了中融信托发行的中融-圆融1号产品 ,金额为3000万元,到期日为8月17日,预计年化收益率5.6%,截至披露日尚未收到本金及投资收益。

8月17日,青岛中瑞泰软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瑞泰,873015.NQ)发布公告称,公司2022年8月1日购买了中融信托的中融-睿锦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中融-睿锦1号”),金额300万元,期限12个月。2023年8月2日到期后未及时兑付,目前处于逾期状态。

中瑞泰表示,根据信托合同,中融-睿锦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主要投资于新基建、新能源、电竞游戏开发、高科技、生物医疗等行业的优质企业。

中瑞泰提及,中融信托称因受经济调整及行业负面舆情影响,最终导致信托产品底层资产未能及时变现、叠加目前市场环境变化,导致处置进度未达预期。中融信托作为项目管理人,将持续跟进资产处置工作,加快底层回款进度,择机进行分配。

中融信托就“部分信托产品逾期”多次回应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称,公司目前正常经营。

至少8家上市公司“踩雷”中融信托逾期产品

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咸亨国际、南都物业、金博股份、中瑞泰、金房能源、先锋电子、安邦电气、微光股份等8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购买的中融信托产品逾期。

此前8月11日,南都物业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都物业,603506.SH)发布公告称,2月9日,公司使用闲置自有资金3000万元购买了中融-汇聚金1号,产品期限自2023年2月9日至2023年8月8日。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收到中融-汇聚金1号本金及投资收益。中融-汇聚金1号为中融信托主动管理类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预期收益率5.8%。

8月11日,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金博股份,688598.SH)发布公告称,2022年8月10日至12日,公司通过恒天财富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购买中融信托的中融-隆晟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中融-隆晟1号”)中融-泽睿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中融-泽睿1号”)信托产品。

其中,中融-泽睿1号产品认购日期为2022年8月10日,存续期限为12个月,实际投入金额300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7.20%。金博股份表示,截至本公告披露日,该信托产品本金3000万元及投资收益216万元尚未收回。

中融-隆晟1号产品认购日期为2022年8月11日,存续期限为12个月,实际投入金额300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7.00%。金博股份表示,截至本公告披露日,该信托产品本金3000万元及投资收益210万元尚未收回。

8月4日,咸亨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咸亨国际,605056.SH)发布公告称,咸亨国际以公司闲置自有资金于2021年8月购入中融-丰盈176号集合资金股权投资信托计划(下称“中融-丰盈176号”)2000万元,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累计收到丰盈176号投资本金1742.94万元,投资收益0万元,剩余信托产品投资本金257.06万元及投资收益尚未收回。中融-丰盈176号的合同签署日期为2021年8月10日,自本期信托成立之日开始计算预计存续期限为24个月,门槛收益率7.2%。

澎湃新闻注意到,上述“踩雷”中融信托逾期产品的8家上市公司中有3家购入中融-汇聚金1号,有2家购入中融-圆融1号

仍有多家上市公司购买的中融信托产品尚未到期

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另有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利股份,300218.SZ)、海南双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双成药业,002693.SZ)、民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ST民控,000416.SZ)等至少3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已购买中融信托的信托产品但尚未到期

其中,安利股份已购入中融-圆融1号2000万元,起息日为2023年6月30日,到期日为2023年12月27日,预期年化收益率5.80%。

双成药业于2023年4月17日认购中融-隆晟1号3000万元,计息日为2023年4月18日,到期日为2023年10月17日,年化预期收益率6.2%。

ST民控于2023年3月27日召开董事会会议,滚存投资中融-汇聚金1号,投资金额1亿元,投资期限一年,预期年化收益率6.1%。

ST民控有关公告披露,中融-汇聚金1号信托计划于2012年5月3日成立,期限至2027年5月2日,信托计划募集资金规模不设上限,信托计划资金投资于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交易所及银行间市场债券以及固定收益类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期限在1年以内的逆回购及委托人认可的其他固定收益类产品)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轮信托产品逾期兑付风波因市场传闻还波及到其他信托公司,多家信托公司因此紧急辟谣。

8月11日早些时候,有市场传闻称,“中植爆雷引发中融信托今天也停兑了”,“有投资者买的五矿信托、光大信托等信托产品也通知停兑”,其中还提及中航信托。

同日,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信托”)、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光大信托”)、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下称“五矿信托”)等3家信托公司对上述传闻进行辟谣,并发布声明。

4月已有中融信托产品逾期兑付

更早之前,还有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塔牌集团,002233.SZ)、浙江吉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华集团,603980.SH)等2家上市公司在今年4月披露中融信托产品逾期兑付事项。

4月7日,塔牌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1年4月27日以自有资金1000万元认购中融信托发行的“中融-丰腾8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中融-丰腾83号”)B1类信托单位1000万份,业绩比较基准每年7.2%,期限12个月。

上述公告称,2022年4月28日,塔牌集团收到中融信托的《中融-丰腾8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临时管理报告》,由于会昌置业投资有限公司、融创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等相关方(下称“融创方”)未按期履行其在信托计划项下的资金支付义务,中融-丰腾83号B类信托单位自动进入延长期。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已累计收到该信托产品本金77.96万元和收益73.97万元,信托产品剩余本金和展期期间剩余投资收益将按展期期间的信托利益分配方案进行回收。

4月3日,吉华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购买的中融-骥达1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中融-骥达11号”)、中融-丰腾83号存在延期兑付风险。其中,中融-骥达11号到期日为2021年3月11日,延期至2027年12月31日,投资范围为向大厂回族自治县鼎鸿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放信托贷款,实际投入金额1000万元,尚未收回本金925.31万元,已实际取得收益为60.27万元;中融-丰腾83号到期日为2022年4月30日,延期至2023年3月31日投资范围为武汉市武昌区姚家岭村K1地块、K2地块项目开发,实际投入金额3000万元,尚未收回本金2766.11万元,已实际取得收益为220.68万元。

4月10日,吉华集团再度发布公告称,中融-丰腾83号到期日期为进入延长期至对应的信托财产全部变现完毕且受托人宣布该信托单位终止之日止或虽对应的信托财产未全部变现但受托人宣布信托计划终止之日止。

中国信托产品违约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有限

针对中融信托发行的多款信托产品在到期时出现逾期兑付,标普全球评级8月21日表示,近期的事件属于监管机构清理整顿信托行业的遗留问题。出现压力的信托产品仅代表整个金融体系的一小部分资产,其向更广泛银行业传染的风险有限。

“中国信托业仍在持续销售潜在资金池类产品,这是2018年监管机构修改资管业务管理办法以来被清理整顿的行为。这可能源于监管机构延长了信托业退出个别产品的宽限期。”标普全球评级信用分析师钟怡然表示。

标普全球评级表示,2020年以来,遗留的影子银行规模(例如融资类理财产品)已从峰值下降近一半至3万亿元人民币。尽管绝对规模依然较大,但相对中国银行体系内近400万亿元资产而言规模较小。尽管在险资产规模可能随着房地产业持续疲软继续累积,但我们认为传染风险可控。

“我们所见的是信托行业清退违规产品的尾声,”钟怡然表示,“这些事件或许能提醒信托行业退出这些产品类别,并提醒投资者风险终将由他们自己承担。”

    责任编辑:王杰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