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黑塞:这类读者关注作家并不像一匹马跟在马车后面,而是像猎人追踪着它的足迹

2023-08-23 14: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赫尔曼·黑塞

(Hermann Hesse,

1877年7月2日~1962年8月9日)

黑塞文集

作者:[德] 赫尔曼·黑塞 著 张佩芬 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4

文/赫尔曼·黑塞

译/马剑

如果我在下文中将读书分成了三种类型或者说三个层次的话,那么,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读者被分成了这样三种级别,以至于这个读者属于这个级别,那个读者属于另一个级别。相反,我的观点是,我们每个人有时属于这个群体,有时又属于那个群体。

仅仅做一个接受者

首先是那种单纯的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当中的每个人偶尔都会显得比较单纯。这类读者阅读一本书就如同一个食客吃掉一种食物,他仅仅是一个接受者。无论是男孩阅读印第安人的故事,还是女仆阅读女伯爵的小说,还是大学生阅读叔本华的著作,这类读者都能吃饱喝足。

他与书籍之间的关系并不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像马匹与马槽,或者像马匹与马车夫——书籍在前面引导,读者在后面跟随。素材会被客观地接受,会被认可为事实的情况,但是不仅仅是素材!

还有一些非常有教养的、精细的读者,尤其是那些喜爱阅读优美的文学作品的读者也完全属于单纯的读者的类型。

这些读者虽然并不会停留在那些素材上,他们评价一部长篇小说并不会依据其中出现的丧事或者婚事。相反,他们会接受作家本身,他们完全客观地接受作品的美感,他们共同欣赏着作家的激越震荡,他们完全设身处地地感受他对于世界的看法,毫无保留地吸收作家自己赋予其创作的解释。

对于淳朴的心灵来说成为素材、环境和情节的东西,对于这些优雅的读者来讲就是艺术、就是语言、就是作家的教养、就是他的智慧——他们把这些当做客观的东西、当做一部文学作品最后的、最高的价值来接受,就像年轻的读者将卡尔·迈笔下老铁手的事迹当作真实的价值、当作事实来接受一样。

在与读物的关系中,这类单纯的读者完全不是有个性的个体,也不是他自身。他评价一部长篇小说的情节是看它们是否扣人心弦,是否有冒险、香艳、辉煌或者困苦的内容,而对于作家,他评价的依据是以一种最终千篇一律的审美标准来衡量他的创作成果。

这种读者毫不犹豫地接受,一部作品的目的是并且只是被人如实地、细致地阅读,在其内容或者形式方面获得赞赏,就像一块面包被用来食用、一张床被用来睡觉一样。

黑塞作品集(悉达多+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德米安+精神与爱欲)

作者:[德] 赫尔曼·黑塞 著 姜乙 易海舟 译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果麦文化

出版时间:2022-06

不只是做一个接受者

但是,人们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当然也包括书籍也可以采取一种完全不同的态度。一旦人顺从了他的本性,而不是他所受的教育,那么他就变成了一个孩子,开始和事物游戏起来。面包就变成了可以钻通隧道的山岭,床就变成了洞穴、变成了花园、变成了积雪。

第二类读者就展现出这样的一份纯真和这种游戏的天赋。这类读者既不看重一部作品的素材也不欣赏其形式,不把它们看作其唯一的最重要的价值,就像孩子们所知晓的那样,这类读者知道,每个事物都可能具有十个或者上百个含义。

这类读者可能会去注视一位作家或者一位哲学家,看他如何努力地使自己和读者都相信他对事物的解释和评价,然后对此微微一笑,把作家表面上的肆意而为和自由仅仅看作强迫和被动。

这类读者关注作家并不像一匹马跟在马车后面,而是像猎人追踪着它的足迹。一个突然被发现的、投向作家虚假的自由的另一面,也就是作家的被迫和被动的目光能够比一种高超的技巧和一种文雅的语言艺术的所有魅力都更令他感到欣喜。

黑塞精选集(悉达多+在轮下+荒原狼+德米安

+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

作者:[德] 赫尔曼·黑塞 著 杨武能 王滨滨 李贻琼 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8

在阅读中找到自己

在这条道路上再上一个层次我们就找到了第三种也是最后一种读者的类型。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我们当中没有人需要始终属于其中的一个类型。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今天属于第二类、明天属于第三类、后天又属于第一类。

现在说说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层次。

它看起来似乎恰恰是人们通常称呼“优秀”读者的那种状态的对立面。这第三类读者是非常具有个性的个体,是他本性的充分体现,以至于他完全自由地面对他阅读的作品。他既不想受到教育,也不希望消遣娱乐。他使用一部书籍无非是把它当作世界上的一件物品,对于他来说,书籍仅仅是出发点和灵感。

对于他来说,他阅读什么归根到底是无所谓的。他读一位哲学家的著作并不是为了相信他的思想、为了接受他的学说,也并不是为了敌视他或者批判他。他阅读一位作家的作品,并不是为了听任这位作家向他解释这个世界,他自己会做出解释。

如果人们希望的话,他完全就是个孩子。他和一切事物做游戏——从一个特定的立场出发,没有比与一切事物游戏更富有成果和更有用处的事情了。如果这类读者在一部书籍里找到了一句优美的名言、一句格言、一条真理,那么他就会尝试着首先把它们“翻转”过来。

赫尔曼·黑塞

他早就知晓,每一个真理的反面也是正确的。他早就知晓,每个精神的立场都是一个极端,与它对应,还存在着另一个同样正确的极端。当他高度评价联想的思维时,他就是一个孩子,只不过他还了解其他东西。

人们可以在这种状态下把《小红帽》这个童话当作天体演化论、当作哲学,或者当作一部非常香艳的文学作品来阅读。人们也可以阅读一个雪茄烟盒上“较深褐色”的标记,玩味那些词句、字母和相似之处,在内心之中穿越知识、回忆和思维的上百个王国。

但是,有人要打断我——这还是阅读吗?对于这样的一个读者来说,荷尔德林的音乐、莱瑙的激情、司汤达的意愿、莎士比亚的渊博又在那里呢?!

反驳的意见是正确的。第三个层次的读者已经不再是读者了。持续的属于这个层次的人不久之后就什么都不会阅读了,因为对于他来说,一条地毯的图案或者一座破屋的石块的码放次序和充满了秩序井然的字母的最优美的书页具有相同的价值。唯一适合他的一本书就是具有字母表中字母的一本刊物。

书籍的世界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 著 马剑 译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2

于是乎,最后一个层次的读者根本就不再是读者。他对歌德不屑一顾,他不需要莎士比亚。最后这个层次的读者根本就不再阅读了。书籍为了什么而存在?难道整个世界不就在他的内心之中吗?

谁长时间的处在这个层次上,谁就不再阅读任何东西了。但是,没有人会持久地位于这个层次上。可是,谁根本不了解这个层次,谁就是一个糟糕的、不成熟的读者。

因为他不知道,世界上所有的文学作品和所有的哲学也都在他自己身上。即使是最伟大的作家也只会从我们每个人自己本性中所具有的源泉里汲取营养。

(原题为:《黑塞:阅读的三个层次》,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慧田哲学)

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1962年8月9日),德国作家,诗人。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寿85岁。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在轮下》《悉达多》《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原标题:《黑塞:这类读者关注作家并不像一匹马跟在马车后面,而是像猎人追踪着它的足迹(赠书名单)| 纯粹大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